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逗”字,掩盖了太多成人对孩子做过的残忍的事

我们社会有一个奇特的矛盾:大人特爱“逗”小孩,其实是羞辱小孩,撩拨小孩的痛,掀开甚至制造小孩的伤口。

“你妈妈不要你了”是我们民族集体对孩子的恶毒。

前阵子,爱玩“伦理梗”的郭德纲被网友们轮上了热搜。

拿老搭档于谦来开涮,观众们笑笑也就算了(叫人家于谦的孩子为“郭小宝”)。

这次,“伦理梗”居然玩到了迷妹们的小天使 —— 安吉的头上。▼事件回顾

某颁奖礼,安吉一上场,郭德纲快嘴接了一句:“我看着安吉怎么那么像我和胡可的孩子。”

沙溢尴尬,勉强用玩笑化解:“太不像话了郭老师,不能这样,都说小鱼儿像岳云鹏,安吉再像你,我还活不活了?”

郭德纲这样回答:“没事,这说明你们家人好客。”

之后的环节,郭德纲错颁了本应由沙溢颁发的奖时,再一次口无遮拦地开起了这种“伦理玩笑”:“我以为是亲爸爸给颁。” 还指着沙溢说:“这个也叫爸爸。”

何炅问安吉有没有听说过德云社,郭德纲再次替安吉回答:“这是我爸爸的单位。”

对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三番五次说这样的话......

有人说:孩子嘛,不懂事,开个玩笑而已。但安吉真的听不懂吗?

刚一上台,他特别高兴,还在舞台上翻起了跟头。

但这一番中国式大人爱开的“玩笑”之后,他已经不太想说话了。

事件过后,网友们群情激愤,讨伐的口水快把老郭淹死了。

为什么?

因为这个事件中的郭德纲,勾勒起你我被压抑在脑海深处、儿时那些把嘴欠当玩笑、把无礼当乐趣的成年人的经典形象。

痛苦的回忆在一瞬间如潮水般回溯,时间过去再久,也无法冲刷掉当时在我们心底留下的痛苦印记。“叫爸爸,这钱就给你。”

“你不是你父母亲生的诶。”

“你妈妈不要你了哦。”

“你妈妈生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

“如果你爸妈离婚,你跟谁过?”

那些成年人,也会故意拿走你的玩具,或者拿你很久之前的糗事当笑料,甚至笑话你身体上哪怕最细微的缺陷,然后在你的哭声里,开怀大笑。

“我逗你玩儿呢!”

这句话,和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一样荒诞苍白得可笑。

一个“逗”字,掩盖了太多成年人对我们做过的残忍的事。

于是今天,分享这篇《中国式矛盾:羞辱小孩,但小孩你不能哭》给你们。

希望能借由它,

弥补你们心底那个小孩的伤痕累累的心。

同时,

也想借此唤起已为人父母的你们的这段童年记忆,

然后,在“中国式羞辱”面前挺身而出,

保护孩子们。

多少人,在自己家人前体验过,可自由哭泣。对方不斥责,不焦虑,不攻击,也不找答案,而是先拥抱着你,就做一个陪伴者,听你哭。

波兰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十诫》中的一个故事:

剧情平淡,但却相知。

国内神学家刘小枫在他的著作《沉重的肉身》中,不断提到“抱慰”一词。这位丈夫对前女友,妻子对丈夫,就是“抱慰”:我不问就知道你的痛,我陪着你,好让你能面对你的痛。

但抱慰另一个人的痛,在中国家庭,常是一个奢望。

我所熟悉的中国家庭故事里,哭,像是一种罪过。家长对孩子,孩子对家长,夫妻间,都有一种逻辑:你哭,就等于我做的不够好。所以,我们都要求对方不哭。如对方哭,健康一些的人会焦虑地自责,不健康的人会暴怒。

我们不试着去抱慰对方,而是希望对方停下来不哭,至少要哭的人给一个解释。

特别是孩子的哭。本来孩子的心是最纯净的,哭的原因最容易找到,也最容易安抚,但太多中国父母对孩子哭泣的态度,达到了变态的地步。

我老家的农村,甚至有一个传说:长齐牙口的孩子,如果经常夜哭,就会带来灾难。所以,一旦发生这种事情,他们不会想着去理解孩子,而是打骂孩子,逼迫孩子不哭,甚至去找巫婆。最近知道广东这边也有此说法。

听到最夸张的故事,是一个大家族,如孩子哭,大人就把孩子按倒,掰开牙,塞一把盐到孩子嘴里。再关上孩子嘴巴,逼问:“你还哭不哭!”如孩子摇头示意不敢,才将孩子放开。

这是对孩子何等残酷的虐待!

这样做的逻辑都是,我们不去理解对方的感受,不去了解对方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只寻求表面上的没事。

一位妈妈告诉我说,她的孩子一次对她说,我想哭,但怕爷爷奶奶说我。妈妈说,你哭吧,我挡住他们。

果真,孩子一哭,两位老人过来着急地问:“发生什么了,你妈打你了吗?”简单解释后,她请两位老人出去,把门划上,让孩子安心地哭。哭了一会儿后,孩子停下来说:“好多了。”

他没做解释,她也没要解释。

很美的故事。

对哭泣的态度,也是中国父母乃至所有中国成年人对待感受的态度 —— 

哭,像是罪过。

谈感受,像是羞耻。

原因是:你哭泣时,勾起了我内在哭泣着的小孩;你谈感受,勾起了我向人敞开心,却不被看见、甚至被羞辱的羞耻感。

一位网友分享了一个更美的故事:

童年时在爷爷家里哭是我的家常便饭。受委屈就直冲到爷爷家里撒泼,在水泥地上打滚、跳脚、叫嚷,爷爷为此铺上木地板,提供我舒适的环境哭。而他坐在门外不声不响,毫不干涉。

有爷爷这个出口,我现在终还保持着内心的一份善良与和平。

矛盾的是,中国父母与大人一方面不接受孩子哭,另一方面他们又喜欢“逗”孩子。

三位网友讲了三个残酷的故事:cruel story

01

昨天在电梯里看见,一个5、6岁的孩子喊妈妈帮忙把牛奶盒子打开,央求了好久,妈妈接过来打开自己喝了,孩子“哇”的就哭了。

妈妈跟旁边的人哈哈大笑,觉得是在逗孩子好玩。为什么成人总是喜欢辜负孩子对我们毫不设防的信任?cruel story

02

“逗”小孩,有个极端的真实案例 ——

有个小孩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一群大人拿孩子开玩笑:“你爸妈不要你了,再也不回来了”,那孩子一听就哭了说“不是的!”但那些大人一起起哄说“就是不要你了”,孩子哭着跑了。

后来天天跑到码头等船,一开始大家不在意,但后来发现小孩精神不正常了。

cruel story

03

小时候读幼儿园之前,妈妈上班就把我锁家里,我每天坐在阳台上。

以前的阳台是栏杆式的,我就坐在栏杆边上,腿伸出去,手扶着栏杆,唉唉的哭着要妈妈。

这件事一直被爸妈拿来当笑话讲,学我的口气说“妈妈要我”。

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只怕每个中国孩子成长中都经历过,这让我禁不住想:把残酷的事情当成笑话看,也算中国特色吗?

特别是,这种事最容易发生在父母与孩子间,多少人有这样的经历 —— 你觉得最受伤和最屈辱的事情,一直被父母当笑话讲。

我自己的理解是,中国广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灵仍然敞开而单纯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样绝望、粗糙而鄙俗。

既不让孩子哭,又喜欢“逗”孩子,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看,该是何等奇异的中国特色啊!

在这种特色构成的看似平常但其实无比诡异的氛围笼罩下,我们这个社会实在没有资格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我会保护你I'll Protect Yo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你妈妈不要你了”更令人讨厌的是“我是你爸爸”
中国的好孩子,就是被你们这些乱开玩笑的大人调侃坏的!
又一个孩子被“逗”死了,中国家长这个习惯能致命
你谁啊你,你有二百五证书吗?我凭什么识你的逗?
“中国式”逗娃暴露大人的残忍,只顾取悦自己,却伤害了孩子
郭德纲当着孩子的面自称安吉爸爸,胡可沙溢微博说明了态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