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仲秋节聊秋天:“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秋分与中秋节来临之际,聊聊秋天。


金秋时节


“金秋”,秋天的属性对应五行之中的“金”,秋天的风又被叫做“金风”,金的那种“肃降、收敛”就是秋天给人的感觉。摧枯拉朽,风扫落叶,秋天的肃杀让人感到无情和严肃,尤其是迫近深秋,寒露和霜降时节为甚。秋天带来了天地的变换,“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秋天又被称为“商秋”,商音凄厉,象征秋天的肃杀引发悲哀。如果用自然界的一种动物叫声来代表“商秋”之音,那我觉的是秋天的猿猴鸣叫。在古诗词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所描述的就是那种秋天的猿哀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及那些听起来凄厉的尖锐的,让人“悄然而悲,肃然而恐”飞禽的鸣叫。

蝉鸣也是一种秋天的声音,具体是说“寒蝉”的鸣叫。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盛夏,蝉的鸣叫是持续的聒噪的,带给人的感觉是满和躁,有饱满的生命力和后劲,此时阳气到了鼎盛。而入秋后的蝉鸣,是断断续续的。阳气渐渐消退,寒蝉感阴而鸣。阳气渐消,有种说法,秋天对应着“剥卦”,剥脱衰落之卦。随着秋季深入,一些动物也开始囤积食物,“豺乃祭兽,蜇虫咸俯“,漫漫严冬的考验即将拉开序幕。“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对于人而言,秋天的心态上也不宜再是春天或夏天那种竞进的外发的,而是转入韬光养晦,涵养心神。


“自古逢秋悲寂寥”


从情绪上,秋天对应着“悲”。在迁客骚人留下的诗词中,“悲秋”这一主题占了很大一部分。秋天典型的情景就是“草木摇落而变衰”,比如霜降时节草木黄落。春天也有落英缤纷,象征着青春流逝,韶光无常住,女儿有时“伤春”。而秋天的落叶,则让人感到生命整个地走向衰败,大地归入沉寂,进入严寒。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因此在秋天盛放的花就被用以代表着生命可以更久延续,所以菊花象征着“长寿和健康”的寓意。“此花开尽更无花”,别的花早就过了花期,而菊花盛开,生命力顽强,是坚韧品质的象征;“花开不并百花丛”,不屑于百花争艳,显得与众不同,是清高不俗的象征。所以一些人将菊花作为自己的一种认同,比如“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是菊花被用以表达高洁的品性。秋天木叶变黄,比如枫叶,银杏之类的树木,而一场秋雨过后就急速凋零,象征着生命走到了极致的灿烂和燃烧。

和悲秋常常一起出现的是“登高”。秋天的一些节日,也有登高的习俗,比如重阳节。“登高”象征着“以更大的视角去看”,登高带来更辽阔的视野,也能激发出人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登高之人也常常会抒发内心深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感,会思考更大更深的存在性议题,不是一个人的命运,而是很多人命运的一些共性。在二十四节气里,从小暑到大暑,过后就是立秋。“由盛转衰”的反差会引发无常之感。“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在一个秋天登上滕王阁,写下“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绝笔,说的是无常。

一片叶子的凋零可以预示秋天来了,而在秋风萧瑟中站在高处,目之所及看到的尽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象,此时引发的内心触动是巨大的。诗人杜甫秋日登高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从而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叹,所谓“文章憎命达”,身世坎坷的诗人怀着“秋天之心”大概就是“愁”。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秋天更容易让人感到身为异客,去国怀乡的苦闷。深秋时节“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羁旅之人看着落叶归根,万物皆有所属,会思念故乡,渴望寻根。另一方面旅途的孤单寒凉也会和外界的秋寒相染,每逢佳节更加凄凉,故乡是子宫的象征,天涯的断肠人渴望和故乡链接,回归温暖不再漂泊。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刘禹锡(唐)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虽然“自古逢秋悲寂寥”,但秋天还有另一种景象:“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仲秋前后比较明显,秋风带走了夏日的浮躁,带来一种天高气爽的心旷神怡。开阔,洁净,澄澈,视野的清晰,让人觉得心胸一下子打开了,觉得爽朗明净。夏天蒙着一层聒噪,聒噪退去了之后,事物本来的样子就显现了。所以,秋天是一个和“果”有关的节日。


是果实,因果,春种一粒粟后的收成怎么样,秋天就可以显现出来。春华秋实,秋天丰饶,许多农作物在秋天成熟,瓜果飘香,秋天也象征着甜美,丰收,富饶,滋养,圆满欢喜的结局。


果也是事物的本质,显示出了本来的面貌。苏轼两次夜游赤壁,一次是在夏末,一次是在深秋,两次赤壁的景象完全不同,深秋的赤壁已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感慨说“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萧瑟秋风剪去了多余的,浮华逝去了,剩下的就是“秋深山有骨”,深秋时节枯叶褪尽,显露出了光秃秃的枝丫,可以看到事物本身的轮廓。“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万物原形毕露,一目了然。


秋天体现在六个节气中,略有差异。从立秋到霜降,是从夏尽到“秋老虎”回火,向着秋意愈浓,越来越寒凉,感觉到“半夜凉初透”,向冬天过渡的过程。每个节气都是秋天,是秋天的渐变过程里的不同面相,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全身心感受和投入自然,就会体验到四季变换带来的不同感受。处于各种心境的人感受同一个秋天,留下了不同的故事。亡国的李煜被囚只能看着深院梧桐寂寞锁清秋,丧夫的李清照感到秋天冷冷清清,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杜甫生活艰难,当然也有苏东坡,和朋友携酒与鱼,行歌相答,自由自在地泛舟于秋天的夜晚…


END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遥祝 中秋佳节花好月圆人团圆

在【小布地学意象对话】对话界面,随机输入数字1-10,抽取中秋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立秋节气这5首诗词,你都会背吗?
诗人眼里的立春时节景象
每晚的美文朗读--《 走在诗意的秋风中 》
秋色啸啸吟
今日立秋,如何喝茶养生?
立秋|听一曲《秋风醉》风吹一片叶,万物已知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