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找内心的神话】“无条件的爱”的丧失


神话,心灵故事的共同脚本,

我们从神话中理解心灵,从心灵中发现神话。



“无条件的爱”的丧失


从本质上来说,“回到胎内”,实际上是我们企图回到“无条件存在”的状态中去。而我们毕生都在向往着“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接纳”和“无条件的支持”,这实际上是我们下意识在向往一个能够无条件包容“我”存在,并孕育“我”越长越大的“好子宫”。


1


通常在子宫里,即便环境不够好,胎儿的基本感觉也是安全、恒常和具足的,而且,他还是这个安全世界里的中心,整个世界都是在供养他的。


相比之下,出生之后无论环境多么好,世界也是无常的——他必然要经历种种丧失和匮乏感,而且,在出生后的世界里,他再也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了,他永远地失去了在胎内的安全、恒常、具足,以及“整个世界都是我自己的”的感觉。出生剥夺了一个人最原始的自我中心的感觉,这导致了原始自恋的损伤。


因此,每个人在出生之后都会不断地寻求自我价值感的反复被确认,并尽可能地寻求机会满足自我中心(我是世界的中心),这可能是为了修复出生导致的原始自恋损伤的本能反应。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不论子宫好坏,出生对个体来说都是一个普世创伤,而这个创伤会在个体的心灵中留下最基本的丧失悲哀。


如果出生后换一个更好的母亲养育他如何?


即便这个代母的身心条件可能更好,但是,由于孩子和自己亲生母亲的那种深刻的心理连接还遗留着,并且更重要的是,孩子已经下意识地把这种与生母相联结的胎内印刻作为“子宫”的替代物。也就是说,这种与生母相连的印刻,在孩子永远地失去了现实子宫之后,已经成为他内心中最后保留下来的“精神子宫”,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宁愿继续在亲生母亲身边受苦,也不愿意离开亲生母亲。离开亲生母亲对他来说是一种更大的痛苦,因为那意味着他不但被剥夺了现实子宫,而且还要被迫放弃最后保留的那一点点“精神子宫”,这将是一次丧失子宫的重演。


同时,对一个孩子来说,即使在亲生母亲身边的生活有痛苦,至少这个痛苦是他所习惯的,也是他从一有生命开始就耐受着并且耐受过很久了的,而改变习惯就像是要离开熟悉的子宫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上一样不安全。


与此同时,对胎儿来说,还没有“我”与“世界”“环境”(胎儿的“世界”“环境”就是“子宫”)的分别,也就是说,一个胎儿的自我存在感是和宫内环境作为一体而融合存在的。因此,在出生的时候,从子宫中被剥离出来,会让胎儿的自我存在感产生“不再完整”感,就好像“原来的我”的一部分把我的另一部分抛弃了。而亲生母亲的身心气息,由于和胎内环境的高度一致性,会让新生儿本能地感到又找回了失去的“我的另一部分”,从而使得出生后的自我不完整感得到巨大的缓解。


再完美的养母,都无法成为新生儿的“失去的另一部分自己”,无法使得不完整的新生儿重新获得自我完整感。


因此,无论养母的条件有多好,离开亲生母亲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剥离”和“丧失”,因为胎内的环境对胎儿来说就是“世界”,是无条件的,离开这个“无条件的”痛苦,可以抵消其他方面很多“有条件的”改善。


综上所述,我们推测,即便对在胎内生活不好的新生儿来说,出生也不会给他们带来多少解脱感。

2

而对个体而言,出生依旧会带来一种原始的悲哀。对我们来说,胎内的生活是无条件的,即使胎内不是伊甸园,而是一个地狱,至少在那里的生活凡事不用操心,而出生后我们的生存就开始依赖于各种各样的条件了,我们就需要为生存条件而操心了,这种操心会带给我们一种焦虑——也就是存在焦虑的一种体现。对他们来说胎内环境就算很差,至少也无忧无虑。一旦离开这样无忧无虑的环境,他们依旧有悲哀。因此,这些人在出生后一样会有一种想回到胎内的潜意识欲望,特别是他们感到外边也不好的时候,他们会觉得,既然哪儿都不好,还不如在胎内呢!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例子,有些在监狱中服刑很久之后的犯人,当被释放出来的时候感到非常不习惯,他们对监狱外那种虽然自由但同时也让人操心烦恼的生活很不喜欢,难以适应,甚至有些人宁愿回到监狱里生活——监狱生活并不美好,但是至少让他更适应、更安心。


从本质上来说,“回到胎内”,实际上是我们企图回到“无条件存在”的状态中去。而我们毕生都在向往着“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接纳”和“无条件的支持”,这实际上是我们下意识在向往一个能够无条件包容“我”存在,并孕育“我”越长越大的“好子宫”。


好子宫的状态就是“无条件的包容”“无条件的爱”和“无条件孕育”的状态——将来,随着“我”与“世界”开始分化,当个体开始能够意识到“母亲”这个客体的时候,就会把胎内这种对子宫的感受和记忆投注到“母亲”身上。


因此,在人类的集体潜意识中,母亲原型被赋予了无条件包容、无条件爱和无条件孕育的基本特质,而这些基本特质就是所有人类心中关于好母亲的共同感受。



文字部分来自《人格》,转录文字部分来自王海洋女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婴儿从来都不是白纸:子宫期待影响孩子一生
解读《胎内人生》
受过胎教的孩子有如下一些特点
“天堂”原型与“地狱”原型
怀孕后,胎儿的成长过程及胎教重点 - 准备怀孕论坛 - 育儿论坛 - 育儿网
科学胎教全攻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