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让我理想化,我还可以妖魔化啊!

不让我理想化,

我还可以


妖魔


作者:朱建军

今天我想讲的这个事情呢,跟一个心理学的原理有关。

这个原理就是说:当一个人的心理成长不成熟的时候,当一个人他还受着早期的那种不成熟的认知方式影响的时候,他去看待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会以一种两极化的态度来去看。要么呢,就把它看得完全好,完美无缺;要么呢,就把它看得完全坏,就是它简直没有什么好的地方。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个心理不成熟的人,要么就是“无脑粉”,要么就是“无脑黑”。

而当一个人心里更成熟之后呢,他就会对人对事有一种更全面的看法——既不是把它完全的理想化,也不是把它完全的妖魔化;既不是无脑去粉,也不是无脑去黑。我们会承认一个人,哪怕是很好的人,他身上也会有缺点。同样,一个有问题的人,他身上可能也有闪光之处。

这样,我们去看待一个人一个事儿呢,就不会很偏执,而会有一种中道的态度。

我今天在这个下面的讲一点儿延伸的小知识,延伸的小知识是什么知识呢?就是说,其实当一个人在试图去对另一个人去理想化的时候,另一个人的态度也是很关键的。就是另一个人是不是接受他的理想化,是不是别人对他无脑去粉,他就欣然接受,这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事情。

心理学家认为,有一些自恋型的人,对生活中的另外一些人可能会理想化,他会把这个人看作是自己自恋的一个延伸。比如说,某些人很自恋,他就会把自己的老师非常理想化。在他的心中,这个老师是完美无缺的,绝对不允许任何人说这个老师有任何缺点。否则的话,他就会很不开心,他甚至会攻击别人。

那么这种时候老师会怎么样对待这件事儿呢?如果老师本身也是比较自恋的,他当然会很开心啊,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学生对自己这么崇拜,他会很高兴,他就会欣然接纳。这样的话,这一对师生之间,他们两个都觉得很舒服。但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太健康,因为,这就会导致他们看不到老师身上的一些缺点,然后就会盲目地去崇拜他。如果特别严重的话,这种盲目崇拜甚至可能会达到一种很偏执的情况,那就更危险。

所以,一个比较懂心理学的老师,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在这种时候,不要完全的接下对方对自己的理想化,不要完全放纵学生对自己的理想化。但是呢,你也不可能完全不允许他有理想化。因为学生不可能一天就成长起来,在尚未成长的特别好的时候,他要是对老师一点儿理想化都没有,其实也是不好的。因为,如果有一定程度的理想化,不太过分的理想化,其实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学生通过对老师的理想化,他会更愿意去向老师学习,他可能会因此学到很多东西。所以这个呢,也是有它的一些益处的。

但这个分寸的的确是非常难掌握的。

对一个人是这样子的,一个团队也是这样子。有些团队会对自己的团队,特别严重的理想化,这个显然是不健康的。但是有的团队为了避免过度理想化,就严格地完全没有理想化,这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子的话,团队中的人也是没有办法成长的。

因为人都是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嘛。所以在人不成熟的时候,他是需要理想化的。一定程度的、不过分的理想化是有助于他成长的,而过分的理想化会让他走向偏执的。所以,怎么样能够给他适度的理想化,又不要让他过度。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寸性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呢,其实我想回到我对意象对话团队中的一些事情的一个思考。

我想思考的是一个什么现象呢?就是我们团队中把它叫做“水晶墙”,也就是主要是在水晶这个层级的人所会面对的一种问题。当然珍珠,甚至黄金也可能有这种情况,但主要发生在水晶这个层面,一开始有件事情让我很不理解。

那我不理解的是什么呢?

就是发现有一些我们这边学的蛮好的水晶,他成长的挺不错。他有很多的心理上的发现,他自己意象对话的修为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呢,他们就会做一件事情——好多这样的人,他会跑出去,非常卖力的在外边儿去找某一个其他的流派,努力的想去进入那个流派;然后反过来会去对意象对话呢,去提出比较多的——在我看来是超出意象对话应有的,一些批评、质疑和一些贬低,这件事情让我觉得非常的奇怪。

因为我觉得他们在意象对话中已经有过这么多的获益了,他为什么会这样子做呢?所以一段时间这件事情让我非常的苦恼。当然呢,这个事情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比如说,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意象对话毕竟不是一个在学术方面完全主流的一个学派,我们相对比较偏向边缘。所以也许有些人,当他学习意象对话有了一些收获——自己能力也提高了、自己水平也提高了、比较有本钱的时候呢,他可能会想去找一个更主流的学派去加入,从而抬高自己身份。这点呢,我是能弄得懂的,我是能够理解的。虽然我不见得很赞同。

但是呢,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就是我们这边学的很好、掌握得很好、功力很高的一些珍珠水晶。后来他却去学一些,在我看来远远不如意象对话的一些东西、一些方法。当然,大家听我这么说就知道,我这里边所说的,不包括那些去学习比如,荣格心理学啊、精神分析啊,这些很优秀的心理咨询方法的那些人;也不包括去学习佛法或者其他的一些很有底蕴的一些方法的人,不包括这些人。少数人,他们会去学习一些并不很优秀的东西。

在以前,我还曾经跟我们的一个水晶去说,我说:“某某,你离开意象对话,我并没觉得有什么关系,只是作为朋友我很奇怪——你现在所追随的这个人,在我看来他的成长水平远远不如你本人,他的心理洞察力远远不如你本人,他的心理健康程度也不如你本人。为什么你会把他抬得这么高,去追随他呢?”我说这个让我很不能理解。

当然,这位水晶他是不同意的,他就反驳了我,我们大家最后也没有得出一个结论。

但是今天我想到说,这个问题其实无比的简单,可惜我过去没有看到。这个问题其实有一个特别简单的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当我们走到水晶附近的这一层的时候,刚好是处在一种成长性的退行状态,他是处于一种软泥状态。也就是说他这个时候的一些早期的——童年早期,就是口欲期,最多是肛欲期,绝对不到俄底浦斯期——这些早期的一些童年的心理的特点呢,会表现出来。

我们知道在早期,也就是我们刚开始试图建立自己的自我的那个阶段,人还是有很强的这种两极化思维的倾向的反而是走到快到水晶的这个时候呢,这种两极化思维的这种更原始的倾向,它可能会再度浮现出来。

那么,如果我们对这个不是太有觉知的话呢,我们就容易受到这种。两极化思维的影响。

所以呢,这个时候的人,他对待意象对话这样一种心理咨询方法的态度也容易有一种两极化的倾向,就是——要么把它理想化,要么把它妖魔化。当时我是意象对话的最核心的人,所以这也会投射到我的身上,要么更理想化我,要么更妖魔化我。

在意象对话发展的这些年,我为了防止发展中出现偏差,我就非常注意不要让别人对我,或者对意象对话,产生这种过度的理想化倾向。

所以我不会刻意的表现出一种好像我很少犯错的这样一个形象,我会允许我自己犯错,然后允许我自己出问题。然后让大家看到,其实每个心理学家都是这样子的,他也有他自己的一些不足。同样呢,我们对意象对话这个团队也是这样一种态度,就是我们不需要去把意象对话理想化。

但是呢,我今天意识到这样会出现一种问题。那就是,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个导致他们理想化的这种需要——他需要理想化一个人、他需要理想化一个方法,这种需要就没法儿很好的寄托到意象对话上面。简单的说就是,他们希望有一个完美无缺的意象对话。但是他们却会发现,意象对话有一些问题、缺点和不足。而且,我们也都承认意象对话的确还有它的不足、还有它的缺点、还有它的问题。

这就使得理想化的过程没有办法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呢,当然我们希望的是大家能够继续成长下去,然后逐渐地去把理想化这一面儿和否定批评偏向妖魔化的那一面儿结合在一起。最后大家在心目中塑造出一个“意象对话有优点也有不足,虽然它有不足,但还是一种很好的心理咨询方法”这样一个整合的形象。

但是在实操上呢,有时候会就会出现一些困难。

今天讨论起心理咨询来,曹昱告诉我说,有位很出色的心理咨询师讲了这么一个设置上的一个要求。他说,在对自恋型人格组织的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我们通常不同意他在两个心理咨询师那同时做心理咨询。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一个来访者同时在两个心理咨询师那做咨询,他就有可能把理想化的一面投射给其中一个咨询师,而把妖魔化的一面投射给另外一个咨询师。也就是说,在他的心中有两个,一个是完全好的咨询师,一个是很差劲的咨询师。他会把他感觉好的东西全部投射给这个理想化的咨询师;然后他把所有的抱怨、问题,都投给那个探索妖魔化的那个咨询师。这样,他内部的这种分裂就有机会在外部通过两个咨询师去承载,然后他就不会成长。

如果我们要求这个来访者只能找一个心理咨询师。那么他就只能把理想化的一面和妖魔化的一面,都投在同一个心理咨询师上。这样呢,天长日久,他就被迫去把这两面整合在一起,承认这个咨询师是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不完美但还是不错的一个咨询师。

这样儿呢,他就能够完成这个整合过程,也就是说——他通过只跟着同一个心理咨询师做心理咨询这样的一个设置,就使得他内部的那种分裂,被强行放在了同一个对象上。时间久了,他就把这两个方面整合在一起了,然后他的心理就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更健康的更成熟的阶段。

这个就突然启发了我!我在想,其实当有些来访者试图去同时参加两种心理咨询、同时参加两个流派的心理咨询的时候,同样的过程也会发生——他也会对其中一个理想化,对另外一个贬低、甚至妖魔化。

那如果我们意象对话,坚决的不承接他的理想化投射,那我们就只好去承接他的妖魔化的投射。于是他就不得不不断地发现意象对话的缺点,不断的去挑剔意象对话。而对另外一个方法,哪怕其实是很普通的,甚至有一些可能蛮差的方法,他必须去理想化它。因为这个是他的内在需要,他需要一个被理想化的投射。

我意识到这个情况其实发生在我们的好几个水晶上,他们都因为这样的一种心理机制,使得他们最后离开了意象对话。

我也很释然的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在我以前看来,叫做过河拆桥地去贬低意象对话。因为这是他们的一种不成熟心理的需要,只要他们自己没有更成熟,他们就会这样子做,这个也由不得他们自己。

所以当我想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呢,我对他们的抱怨——我要告诉大家,我其实心里面对他们是有抱怨的——就烟消云散了。

当然哈,我也得出一个结论,我建议一个人通过学习心理咨询去成长的时候,尽量维持在同一个流派中长期成长。我不是说你一定要选择意象对话——你可以选择意象对话,也可以选择其他方法,但是我建议你尽量不要轻易的跳槽。哪怕自己对你所选择的这种方法有一些不满,也不要轻易地去找另外一个疗法,去试图弥补在这个疗法中你感觉你得不到的东西。

这个可以说是一种设置,这种设置呢,它会有一种功能。这样你就不容易把你的理想化和妖魔化——正向的和负向的,分别投到两个疗法中了,也就不容易产生分裂的心理了,也就比较容易整合自己,你就比较容易让自己的内部的自我能够更整合更成熟。

同样的事情,其实在其它的很多方面也都能表现出来,比如说,如果你在婚姻中啊,有一些不满——当你蜜月过后,你一定会有不满的,当你结婚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对你这个配偶一定没有办法继续理想化了。

我也建议啊,我不是命令哈,因为每个人要选择自己的生活。我建议呢,轻易不要去找外遇,因为否则的话,你就把你自己的内心分裂成两片儿了。然后,这种分裂就导致你的成长遇到困难,你很难让你自己的内心整合在一起。

当然,如果你经历了好长时间,发现你还是没有办法和你的婚姻对象达成一个很好的成长。那个时候你再下决心,然后离开这个婚姻,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样,我觉得在更大的层面儿,你认同某一种文化,你归属于某一个民族,也是一样的道理。

因为,一种文化也是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在我们有些不成熟的人可能会盲目地去归属于一种文化,就把这种文化看得简直是完美无缺,没有任何坏处,不允许任何人说它一句不好。

这种对待文化的态度也一样是不成熟、不健康的。但是如果你因此就让自己游走于两种文化之中,然后你就会发现一件事情:你就不自觉的会产生一种,把其中一种文化看作是完全好,而把另外一种文化看成是完全坏,这样的一种倾向。

而一个成熟的人呢,他不会这样子去做。他会知道在每一种文化中都有其长处,也都有其不足。他也会知道自己想要能够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成熟的人、更懂得中道的人,他就需要长期生活在一种文化中,去体会他、去理解他,去接受它的长处,也了解它的短处。不把它理想化,也不把它妖魔化。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文化上更成熟的人。

好,今天我就想讲这样这么一点点,适可而止。希望对大家呢能有一点点启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意象对话公众号的观点或立场。

作者:朱建军

整理:大   雁

编辑:大   雁

意象对话

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意象对话入门——什么是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技术
意象对话咨询过程课件
心理咨询:用意象对话技术解决孩子从小缺乏安全感的经典案例
双人起始意象
【意象对话心理自助】自爱训练——为你建立自信驱散沮丧
意象对话疗法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