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州人从小哼到大的老童谣,你还记得多少?那时候没有微信,只有快乐!

盛夏时节,知了叫了,树上的荔枝又红了,土生土长的老福州们,又记起了从小唱到大的这首童谣,伴着他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夏季。但现在,福州的年轻一辈,还有几个人记得像这样脍炙人口的民间童谣呢?


《月光歌》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不得渡,娘子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此去何时返?


《月光歌》已传唱千余年,是福建最古老的民歌,不只在福建,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华人中也广泛流传,是教孩子们识字怀乡的启蒙歌,也是一首情歌。词句优美清越,因此,《月光歌》唱遍了福州城的大街小巷,也唱遍福州府十邑,凡是有老福州人的地方都有《月光歌》。


指纹谣

蜀螺穷,两螺富,三螺开酒库,四螺无饭吃,五螺做乞食,六螺圆车车(形容人的富态), 七螺做老爹(当官),八螺是庙叔(寺庙中管香火的人),九螺会当家,十螺管天下。


这是著名的数数歌,是老福州人儿时学会数数的启蒙教育。


《连江竹,连江猫》

连江竹,连江猫,连江竹树一头猫,一个猫头贰个耳,一条猫尾四条腿。连江竹,连江猫,连江竹树贰头猫,贰个猫头四个耳,贰条猫尾八条腿……”


这也是首著名的数数歌,上年纪的人可能还记得前面一两句,但从一头猫类推到九头猫,很多人就不会了。这其实就是教小孩一二得二、二二得四的乘法口诀。”。“竹”福州话翻译过来就是“口算”之意,“连江猫”又指无数的猫或未知数的猫。


真鸟仔

真鸟仔啄菠菠,三岁孩儿会唱歌。不是爸妈教奴唱,是奴腹佬(肚子)通隆歌。


噢噢噜

噢噢噜,眠眠噜,爱睏噜,爱睏眠眠噜。贼公贼婆赶紧去,眠公眠婆赶紧来,噢噢噜,爱睏噜。


这是首本地版的“摇篮曲”,如果你的宝宝听腻了现代的《摇篮曲》,不妨你用乡音给他唱唱这首“老福州”传唱的催眠曲。


砻砻粟

砻砻粟,粟砻砻。糠养猪,米养侬。冇粟养鸭母,鸭母生卵还主侬。主侬无着厝,骑牛骑马去上墓。墓里蜀蔸葱,股川顿两空。墓里蜀条草,股川顿青垢。


这也是以前福州人最喜欢唱、最流行的儿童催眠曲了。歌词意思是说,大米拿来养人,米糠拿来养猪,谷糠拿来养鸭子,而鸭子就生蛋报答主人。“很有教育意义的一首歌,只要说到福州童谣,它是必不可少的。既告诉了小孩生活常识,又教会小孩要有感恩之心。”


荔枝红

阿蛴叫,荔枝红;蛴嘎叫,掼火笼。燕来三月三,燕去七月半。年年辛苦缘何事,明年世界又一番。


《荔枝红》是盛夏到初秋季节的写照,盛夏时,知了叫荔枝就红了,而初秋秋蝉叫时,天气变冷,人们就要开始用火笼取暖了。


台风谣

六月防初,七月防半;八月风台生九囝,九月风台没回南。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的时候,大家就是靠它来掌握气候变化的。有时比气象台预报还要准!这里的月份是指农历,六月初和七月中旬是台风多的时候,要提防;福州话的“风台”就是指台风,8月份几乎台风不断,所以叫“生九子”;台风带来的暴雨叫“回南雨”,9月台风不会带来回南雨。


表兄表弟

表兄、表弟,脱裤聂(捉)玛虾(螃蟹)。蟹会捏,去拍铁,铁会烫,去买糖。糖会呢(粘),去买笋丝,笋丝会酸,去买烟。烟耶辣,去买水粒,水粒会叫,去买番票。番票会断,去买蛋,蛋会破,表兄表弟真会作怪。


十二月水果歌

正月瓜子価侬龃,二月白蔗甜粞粞,三月枇杷出好世,四月搓红摆满街。五月绛桃红又红,六月西瓜像圆笼,七月荔枝挂满树,八月龙眼客遛侬。九月柿囝圆又甜,十月橄榄值侬钱,十一月莓荠(尾梨)赶祭灶,十二月桔子中做年。


1、価,其实是单人旁加西字,这是《福州方言词典》版的“多”的本字。2、侬:人。3、龃:嗑。4、甜粞粞:非常甜。5、搓红,是《福州方言词典》版的”杨梅“本字。6、圆笼:圆灯笼。7、客遛:玩,这里是捉弄的意思。8、柿囝:小柿子。9、苺荠:《福州方言词典》版“荸荠”本字;“尾梨”是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写法。



》《搓七搓搓

《搓》

搓七搓搓,依奶疼依哥。

依哥讨新妇,依弟打光棍。


《搓七搓搓》

搓七搓搓,年年节节高。

大人添福寿,儿孙岁数多。

红糖煮甜粥,排排兄弟哥。


元宵的做法在福州都是用“搓”,是福州人冬至要吃的食物。在第一首民谣里,搓仅代表一个时间,可能是哥哥在这个时节要娶媳妇了,因此弟弟就拟了一首民谣,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但可以看出,弟弟的心情是不好的。因为福州的家庭风俗是如果家境穷没办法替所有儿子娶媳妇,那么他们只会优先考虑长子。从艺术上看,整首民谣压“o”韵,五字为一句,工整、简洁,散发出一种哀怨的情绪,是对家长制和贫困生活的控诉和无奈。


  第二首民谣的基调就明显不同,它抒发了一种欢喜,一种对来年充满希望的情感。在民谣中,人们边搓元宵边寄予自己对新生活的的向往。人们的希望很多,所以做元宵的时候就要多搓几下,元宵越圆,生活也就越圆满。在这首民谣中还反映了另一个重要的饮食民俗,那就是元宵节要煮糖粥,这种粥跟“腊八粥”很相似,现在福州人仍延续这个传统,甜粥煮得多,代表家里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共享天伦之乐。


人生最忆是儿时,儿时最忆是童谣。但现在,还有几个人记得像这样脍炙人口的民间童谣呢?



内容整理于《福州故事白讲》以及网络公开报道

综合编辑:福州微文明(转载须授权并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童谣
福州连江忉利寺
民谣里的有福之州
福州话中的俗语谚语 (三)
我的台风“玛莉亚”!14级风力登陆画面感受一下!上海也挂大风警告
福州连江奇达渔村,这里有你想要的海边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