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形式多样的茶叶检验报告你看得懂吗?
农残茶走开!要安全!要健康!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发生,现如今在茶行业,卖茶的总会吆喝一句:“这个茶安全、生态无农残!”而买茶的也总会疑虑:“这个茶没农残吧?!”那么问题来了。
问题一:农残达标等于合格品? yes  or  no?
时讯1: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李楠) 北京食药监局今日发布新一期食品安全信息,5种不合格食品被责令全市下架停售。其中发现标注福建省安溪县长兴茶厂生产的铁观音(250克/袋2013年08月01日)因稀土超标被检不合格。来源:新华网2015年03月04日 17:19:43
时讯2:“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2016年第1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在“茶叶及相关制品、咖啡”3053批次,发现94批次不合格样品,里面有大家比较熟知的“天福”、“富芳”、“桐木关”等商品茶上了“黑榜单”……此次检出不合格的检测项目为农药残留(联苯菊酯);检出禁用农药(氰戊菊酯、草甘膦、三氯杀螨醇);检出食品添加剂(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微生物指标超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来源: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2016-03-0315:23
看看吧,如果我们还再张口闭口懂或不懂就来句:“这个茶生态好啊……无农残,放心喝!”那么就out咯,农残达标,那其它呢?
农药残留只是众多茶叶安全指标中的一类,茶叶的安全指标除了农药残留类还有重金属类、微生物类、食品添加剂类、稀土(这是个有争议的项目限量,待后续可以展开聊聊)等。茶叶的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指标的体现。这就如同木桶的短板效应、缺一不可。
问题二:茶叶是否生态谁说了算?有依据吗?
有时候会在茶圈子里碰到很厉害的老师,小撮一口就可以判断这个茶的生态好不好,能不能喝,这样的老师着实让我钦佩,可惜自己没有这般本领,我想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应该也无此本领吧,否则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就不会这么肆无忌惮啦。
不过没有关系,茶叶质量检验报告可以告诉我们这个茶的体检数据。依据茶叶检验报告来寻找一款安全健康的茶叶应该是比较科学、客观、便捷的方式。
灵敏度达到1PPb(0.001mg/kg)的仪器设备检测出的农药残留量毕竟是比人体感官体验告知我们的要更加精确一些吧,用个漂亮的词儿这叫:“数据感”。
茶叶达标与否,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产品本身的检验数据说了算。而且依据法定标准检验出具的质量报告具有社会认可和市场通用性。
问题三:形式多样的茶叶检验报告你真的读懂了吗?
拿到一份茶叶检验报告怎么看?
1、先看出具报告的机构是否合法有资质
国内的检验报告上必须印有CMA(中国计量认证/认可)标识,这是检验市场准入的法定必要条件,当然还有CAL(审查认可)、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ilac-MRA(国际互认标志)等资质标识就是高端选配啦。通俗点讲就是,具备CMA(计量认证)出具的检测报告才具有法定性,而同时具备其它资质的实验室,其检测能力、社会认可度、市场通用性会更高。
2、看清楚是不是“本人”的身份证
有些投机者会使用一份检验报告说明多个产品。打个比方:委托方A送检了一个绿茶a产品,收到检验合格报告,这份报告只可以证明该批次绿茶a产品的检测数据,而不能用于A公司绿茶中的b、c、d……其它产品。所以,要核对产品与其报告的样品名称、生产单位、受检单位、委托单位的信息是否一致。
3、我要的是茶叶较为全面的指标数据,而不是一份披着封皮的“合格报告”
这是最有猫腻的地方。在委托检验的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强制要求检测项目种类的多少,委托方有可能会减少检测项目的种类,打个比方:委托方A送检a产品,可能是出于节约检验费、也可能是因为降低a产品不合格的概率,A要求只检测感官、净含量、水分、灰分、水浸出物、部分农残指标,不检测重金属、微生物指标。这样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只能说明a产品的一部分指标是达标的,但是并不能说明重金属、微生物的检测指标是否合格。
一般来讲,按照适用标准规定的所有项目全部检测,出具的检验报告才是茶叶比较全面的体检数据,当然在此基础之上,有底气的厂商可以高标准、严要求,增加检验项目。下面就以普洱茶为例给大家罗列一下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全项检测项目:
产品名称/检测标准
检测类别
检测项目
晒青茶(毛料)
普洱茶(生茶)
普洱茶(熟茶)散茶
普洱茶(熟茶)紧压茶
普洱茶/    GB/T22111-2008
理化指标
水分
总灰分
水浸出物
茶多酚
粉末
粗纤维
安全性指标:重金属
稀土
安全性指标:农药残留
乐果
六六六
滴滴涕
顺式氰戊菊酯
氟氰戊菊酯
氯菊酯
氯氰菊酯
溴氰菊酯
乙酰甲胺磷
敌敌畏
杀螟硫磷
喹硫磷
联苯菊酯
安全性指标:微生物
大肠菌群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感官
感官
标签标识
标签
备注:打勾的为标准中需要检验的项目;需要增加检验其他安全性指标可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因为版面有限,关于其它茶类的检测标准项目,待下回分解。以上仅代表笔者的个人观点。欢迎各位茶友批评指正,一起探讨交流。
文|刘洋   茶叶工程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普洱茶工作组委员、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监事、《建水紫陶》地方标准主要起草人。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谨以致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角亭五星“班章生态熟砖”,焦糖香四溢,堪称一杯玉露汤
全过程精品的99个细节|审评与检验
茶叶检验标准中的怪胎——稀土
家中必备的茶叶,如何喝的安心放心?
茶叶有农残,喝茶相当于喝毒药?市检验检测中心用数据说话
七子饼茶的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