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九建厂记忆



冬日暖阳,有霾。

早在去年年初推送陕汽、陕齿建厂记忆的时候,就有了学写西机、陕九建厂记忆的想法,直到冥冥中第二次翻看李巨怀先生的长篇小说《书房沟》时,这种想法尤其显得浓烈起来,于是开始四处搜罗相关史料。

虽然我的内心更加认同自己是西机的子弟,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同时也是陕九的子弟,身为两厂子弟是我的一种幸运,但当我面对堆得近一尺高的资料和500余兆的电子文档时,再想到今日的西机、宝九,内心却有着无尽的惆怅……


解放前办公楼

提到西机、陕九的建厂,始终离不开雍兴。

中国银行成立雍兴公司办工业,是以“实业救国”为名,而以金融资本控制工业资本、获取优厚利润为目的。我国民族资本的纺织业先天不足,流动资金短绌,经常须向银行贷款,以维持生存。1931年抗日战争开始以来,中国纺织业因受日寇的经济侵略,尤其是华北地区的纺织厂处境岌岌可危,须仰赖银行投资,方可还清债务、渡过难关。中国银行天津分行见对纺织厂投资有固定资产做抵押,比较稳妥可靠且有利可图,遂由贷款到投资,进一步管控企业。天津分行投资并接管的第一个对象是天津宝成第三厂,由时任天津分行副经理的束云章(与国民党要员戴季陶、朱家骅是儿女亲家,后成为当时中国纺织界的巨头,解放后至台湾)直接管理,开中行投资纺织业之先河,并在以后由此途径控制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民族资本企业。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绝大部分的官僚资本企业沦陷于敌占区。如何在后方重建这些企业,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中国银行在郑州撤退前,把豫丰纱厂迁至重庆小龙坎重建起来。这时,束云章被任命为中国银行西北区行经理,他向宋子文提出创办西北地区中行所属企业的计划,取得批准后,率领一批前天津中行的人员来到天水。他根据中行历年来对西北各省所作的经济研究,并观察了战争和军民的需要,以及考虑到战后如何发展成为垄断性的厂矿企业,提出了经营纺织、机器、燃料工业的计划。从1939年开始筹备公司,以关中-天水为汉代的雍州,命名公司为“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40年在经济部备案正式成立,宋子文为董事长,束云章为总经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因可以动用中国银行的资金,故其一边成立雍兴公司,一边筹建公司下属各企业,发展十分迅速。

1938年7月1940年10月,孙蔚如率领由杨虎城将军十七路军为老底子的三十一军团(下辖38军,军长赵寿山,和96军),开展了历时三年的中条山保卫战(非19414月,17万国军不到20天内全线失守的中条山战役),这支由三万多名陕西“冷娃”组成的队伍,共有2.1万人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这支军队先后粉碎了日寇的十一次大扫荡,其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可以说,是2万多名关中子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黄河岸边筑起了一道保卫家乡的钢铁防线,使日寇始终未能越过潼关,进入关中和西北,关中抗战形势渐趋稳定,大西北得以喘息。此时,束云章认为天水局限一隅,从物资集散、吸收职工和交通等条件考虑,远不能适应发展工矿企业的要求,遂于1942年前后将雍兴公司和天水分行迁移到西安,银行更名为西安分行。

雍兴公司主要经营棉纺织业,由于资本雄厚,原棉有中国银行所属的中国棉业公司做后盾,收棉打包机构据点很多,豫陕一带的好棉绝大部分都落到了雍兴公司的打包厂。雍兴公司未成立之前,中行已建立起包括当时全国最大、设备最新的咸阳打包厂等企业,后来,中行就把重庆豫丰纱厂、豫丰机器厂、合川纱厂(后建)连同咸阳打包厂、咸阳纺织厂一并交由雍兴公司经营,定为代管厂,以与雍兴公司直接创办的厂矿单位相区别。雍兴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创办了宝鸡西北运输处、虢镇业精纺织厂、蔡家坡纱厂、蔡家坡西北机器厂、蔡家坡酒精厂、宝鸡益门镇酒精厂、陇县煤矿、广元酒精厂、长安制革厂、长安印刷厂、兰州机器厂、兰州化工厂、兰州面粉厂、兰州毛织厂、新丰纱厂、宝鸡益门镇汽车修配厂(益门镇酒精厂后并入蔡家坡酒精厂,在其原址所建)、私立雍兴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蔡家坡化学研究室(设在蔡家坡酒精厂)、蔡家坡机械研究室(设在西北机器厂)、西安雍村小学等二十个厂矿单位。抗日大后方,当时一共才十几万个纱绽,雍兴系统就占了七万多绽,是解放前西北最大的官僚垄断资本企业。雍兴公司在后方兴办实业,无论目的如何,但对解决军民衣着困难和支持抗战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民国时期,雍兴公司长安印刷厂门前,着长袍者即束云章。

1940年7月,时值抗日战争第九年,稍具工业基础、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多为日本侵略者占据,通讯被阻、交通中断、部分企业被迫内迁。后方常遭敌机狂轰滥炸,物资紧缺,人民担负抗日、生产两副重担,生活极端困难。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蔡家坡纺织厂的筹建工作即开始于此时,而《书房沟》中那场燃烧了六天六夜的大火已在一年前即烧毁了整个贴家堡。

同年10月7日,雍兴公司在蔡家坡纺织厂筹建谈话会上议定,厂址选择要有利于战时防空,距城市较远,交通便利,并有山陵足资掩护为合格。责成李紫东、王瑞基堪觅。初定在宝鸡县罗家堎,12月改定在岐山县蔡家坡。据民国田惟均(1933-1937、1941-1943年两度任岐山县长)版《岐山县志》载:“蔡家坡,在县南三十里,旧名田家坡,西令狐、东永乐,俱在碛石原之南麓、渭水之阳,水泉灌溉、地颇肥饶。有镇,名蔡家镇,宋凤翔府知府蔡公名钦,葬于坡北,子孙聚族而居,坡与镇遂因之易名,市廛宏丽、商贾云集,称殷富焉。”厂址位置,选定在1937年3月1日即投入运营的蔡家坡火车站与蔡镇之间各约一公里处,南靠陇海铁路,北依碛石原(碛雍原)根,距岐山县城18公里。

1941年1月3日,蔡纺厂筹备处成立,原山西新绛雍裕纱厂经理王瑞基(解放后曾任辽宁省纺织工业局总工程师)为主任,原山西榆次晋华纱厂工程师刘持钧(解放后曾任河北省纺织工业局副局长)、原雍裕纱厂副经理张仲实(解放后曾任陕棉九厂厂长、副厂长)为副主任。

蔡纺厂厂址选定后,西安中行派韩巨川上下奔走,联系征地。至1941年2月,始经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宝鸡专区行政专员温崇信,将地价规定为每亩法币900元。2月11日,蔡纺厂筹备处派张仲实随同韩巨川邀集岐山县有关人士来蔡研讨征地。17日下午,县政府派政警队队长邢某率政警八名来蔡协助。18日晨圈地时,农民百余人聚集拦阻,相持数小时毫无结果。县长王缄三(王金明,绰号“王蝎子”,1940-1941年任岐山县长;绰号“原子弹”之袁德新于1946-1947年任岐山县长)承温专员之命,于25日亲自来蔡办理。下午三时召集农民数百人讲话,农民坚持不允,王令捆缚为首者2人,并以木棍殴打农民,于是群情愤怒,将韩巨川拖倒在地、外衣撕破、身亦受伤,县长皮袍也被扯破,相持数小时不得解决,政警拿出手枪威胁,搀扶县长等人入乡公所暂避,民众跟踪而至,将乡公所包围,至夜八时始散。后经西安中行向省政府交涉,省政府电令温专员负责解决,有敢阻挠者绳之以法,温即派视察室主任陈达时到蔡,以专员代表身份,邀集士绅磋商。3月2日再次召集民众讲话,到场者只有被征地主人不足百名,陈说:“办厂乃民生必需,抗日必备,不容稍缓,地价为政府所定,不能增减,仅可在地价以外要求生活补助。目前必先圈地,俟后再谈其他条件。”至此,民怨稍平,随即从东南北三面有天然界限处撒灰为界,以西面为伸缩余地,以圈足400亩为度。自3日起蔡纺厂开始丈量,至13日量到西边地段时民众再次阻拦,西边高坡水泉地被当地绅士王鸿骞趁机购得。17日,蔡纺厂在县城请客两桌,又与县长、绅士磋商。18日,在县政府召开了购地会议,县长、专员代表、有关绅士、科、乡、保、甲长及地主代表16人参加,经一天讨论,达成九点协议。除地价外,每亩补助60元,青苗每亩补助40元,迁坟每冢补助50元,水井每眼大者300元、小者200元,树木双方直接议价,圈地西至水渠为止,以不超过400亩为限。20日,王县长、陈达时偕绅士王鸿骞等再次来蔡,当即将西面水沟之地撒以灰线,东面开始筑墙,购地共计374.99亩。1941年冬至1942年11月,又购置防空洞、仓库、窑场、义地等用地48.28亩,购置蔡三厂公路用地8.44亩,之后又征购西、北门外地11.71亩,共计征地443.42亩。小说《书房沟》也用了近一个章节的笔墨,艺术地演绎了这段即将打破“书房沟”权力格局的征地记忆。

1941年3月20日征地完成时,即破土动工,先建围墙1730余米,四角建碉堡四座。一期工程包括生产厂房、办公厅、员工宿舍于4月初开建,7月底竣工,计建房586间。二期工程包括锅炉房、引擎室、修机间、水塔、员工住宅等于7月相继动工,年底大部竣工,此时全厂有职员50人、工人267人。至1943年底,总计建房122幢1190间,其中生产用房47幢378间,1.2万锭规模厂房工程基本告成。1943年10月,以建设蔡家坡电厂名义,开建1000千瓦电机厂房,1944年1月竣工,8月开机后移交蔡纺厂作为原动部。1946年8月1日开建两层办公大楼一座16间,翌年竣工。1947年春开始,因扩充纱锭,续建部分厂房,至该年底已建成可安装2万枚纱锭规模的厂房,拥有职员53人、工人914人。为减少空袭损失,厂房设计均为仓库式平房,力求简单,疏散排列,房顶用泥草掩护,烟囱缚树枝伪装,除原动房为砖木结构外,其余厂房及生活用房均为砖木框架土坯墙。厂区北为生活区、南为生产区,东侧为原动房,中间留有相当空地以利发展。


设备方面,1940年10月,购进济南成通公司内迁部分机床及6000纱锭半成品和一批五金材料,除将2000锭留西安修配外,剩余纱锭及材料全部运至西北机器厂修配安装,1941年7月底,蔡纺厂厂房竣工后,西安修配的2000锭陆续运到,10月底安装就绪,西北机器厂修配的4000锭也陆续交货,至1943年1月安装完毕。另外,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银行就为河南彰德豫安纱厂订购了英国勃拉特纱机3.6万锭,从中拨给蔡纺厂4200锭,1938年运抵香港,因淞沪沦陷,不能直达上海,又转运海防,后运至仰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抢运至重庆,至1942年秋始运至蔡纺厂,该机经辗转抢运,损失严重,修配年余,至1944年10月25日开始装齐开车。摇纱机由西安亚利铁工厂承制,打包机、皮辊机、试验仪器等由西北机器厂承制。至此,蔡纺厂共安装纱锭1.02万枚,基本达到战时设想规模。抗战胜利后至1947年底,又陆续增添西北机器厂仿制之成通、勃拉特、加尔法纺纱机6240锭,至此,蔡纺厂共安装纱锭1.644万枚。

抗战期间,后方原动设备极缺,蔡纺厂所用原动设备,多从郑州、洛阳、西安、重庆等地搜购而来,陈旧破烂、五花八门,经修配后凑合使用。1941年5月,自西安租得75匹马力引擎及30匹马力发电机各一台,另配锅炉一台,作为试产开车之用;11月从西安购到原东北大学100千瓦立式引擎发电机一台,俗称“西太后电机”,光绪年间由英国购来,曾安装在圆明园为慈禧发电照明;同期又购得50匹马力锅炉2台、木炭炉1台;1942年购置废汽车引擎4台;1943年添置50匹马力引擎2台、卧式锅炉2台。为彻底改善原动设备,1943年5月间,租得重庆豫丰纱厂闲置的美国奇异公司所造1000千瓦旧汽轮发电机1台,此电机机身庞大、机件残缺,经多方设法始配备齐全,然仅能发电700到800千瓦,在当时已是蔡纺厂最大的一部电机;8月,还购得英国造3300平方英尺受热面旧水管锅炉1台。最初的锅炉和发电机安装在生产区东侧原动厂房内,木炭炉和汽车引擎安装在纺纱间外,墙上挖洞,直接拖动机器。后1000千瓦电机和英制锅炉运到,1944年1月底开始安装,至8月5日试车,26日正式发电,至此,除“西太后电机”留作备用外,其余各种杂牌原动设备全部停用。

1947年9月,雍兴公司将新丰160千瓦电机拨给蔡纺厂,并协助蔡纺厂制订三万纱锭扩充计划。194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府出击后,雍兴公司中止了扩充计划的实施,要求疏散剩余机器。蔡纺厂遂将安装未开的加尔法纱机2100锭和从豫丰拨来的勃拉特纱机1680锭一并装箱运走,新丰电机安装也随即停止。依据雍兴公司紧缩计划,蔡纺厂留用修机间机床6台,技工13人、资遣2人,其余18台各种金属切削机床和技工45人拨交西北机器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当时的西机、蔡纺厂设备十分简陋,但包括这两厂在内的雍兴所属企业,已是旧中国工业落后的状态中不容忽视的棉毛纺织力量。何况西北机器厂除生产纱机外,还生产过全套织机设备,这已是旧中国(包括上海在内)唯一的纺织机器制造厂!

蔡纺厂的建设采取边筹建施工、边修配设备、边安装投产的办法,于1941年11月1日试车投产,因原动限制,仅开400锭,年底开至800锭,1942年1月1日正式开工生产。1944年底,开1.02万锭,年产20支、16支棉纱7000件(英制重量单位,每件纱重400磅、折合181.44公斤)。1947年底,开纱锭1.644万枚,年产“太白积雪”牌32支、20支、16支、10支棉纱1.1766万件。蔡纺厂只纺纱,没有布机,所产棉纱归雍兴公司统一销售,厂内不作营业,产品销售西北各地,颇著声誉。1949年7月,军代表秦天泽接管移交时,蔡纺厂有男女员工宿舍、职员和技工家属住宅、职员和工人饭厅、子弟小学、医务室、俱乐部、运动场、图书室、幼稚园、浴室、贩卖部等生活福利设施,全厂总计建筑面积38382.12平方米、其中生产用建筑面积24023.67平方米,共有职员57人、工人1195人。


此图为接管西机的命令,陕九的为“委字第贰号”,军代表秦天泽,其余同。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雍兴公司被收归国有,经过三个月的整顿,9月1日改组为西北人民纺织建设公司,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派傅道伸(纺织工程专家和教育家,1950年加入民建,是陕西纺织工业奠基人之一)为西北纺建公司经理,蔡家坡纺织厂也随之改为西北人民纺织建设公司第二棉纺厂。1951年7月27日,改名为西北纺织管理局第二棉纺织厂;1952年7月14日,又改名为国营西北第四棉纺织厂;1953年8月6日,再次改名为陕西第二棉纺织厂。1966年12月16日,改名为国营陕西第九棉纺织厂。

此外,雍兴公司在虢镇创立了业精纺织厂,先设于虢镇北大街山西会馆(今陈仓区招待所址),后迁惠家湾(今虢镇火车站东闸口北),该厂自有房30多间,租用民房200余间,分设纱厂、布厂、机厂,有业精式纺纱机60台、石丸式布机59台、木炭代油炉4部、15匹马力发动机1部、20匹马力发动机1部,全部机器以木炭发动,月产14磅粗布510匹、面袋布618匹、条格布320匹、床单60条,均销往西安、宝鸡、天水、凤翔等地。经理王瑞基,有职员35人,工人611人,工徒28人。1944年,该厂纱锭增加到4500枚,工人达1100多人(女工300多人)。1949年7月虢镇解放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接管。1950年8月5日晚,周原和惠家湾一带,狂风急雨,洪水顺沟坡而下,铁路桥洞被草、杂物堵塞,水无出路。霎时,惠家湾、高家堎一带全被水淹,业精纱厂被毁,死伤7人,迫使其东迁蔡家坡和咸阳,分别并入西纱二厂(即西北人民纺织建设公司第二棉纺厂、陕九)和一厂,厂址先被西北工人疗养所所占,后为西北冶金修造厂所用。


1950年,自全国纺织工业会议确定“纺织工业向内陆发展”方针起,陕棉九厂历经三万锭迁扩建工程、脱胶厂、罗布麻车间、帆布厂(含棉帘子布)、五万锭迁扩建工程、染整车间、纸布复合纸研制项目及复合车间、引进气流纺纱机、修机车间、锦纶6浸胶帘子布工程、织整车间等十一次改建扩建工程,至1990年底,有生产车间14个,科室48个,职工7543人;环锭细纱机126台,纱锭52620枚,气流纺纱机4台(672头),织机974台,染色防水设备43台(套),复合机4台,锦纶帘子布生产线主机及配套设备4416台(件);占地面积1040.377亩,房屋总建筑面积307334.07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36470.02平方米。1951年,首创西北地区20支棉纱每锭20小时生产1.015磅新纪录,创造了孟天禄值车工作法;1953年,建立田生玉温湿度管理制度、推广李甲辰末道值机工作法;1955年,总结出吕桂枝络筒工作法;1956年,总结出焦淑彩并条值车工作法;还先后总结出棉毯值车工作法、帆布厂值车工作法、帘子布值车工作法、复合机值车工作法等,均在本厂、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得以推广。1949-1990年间,生产棉纱26.4万吨,棉、帆布3.6亿米,棉帘子布3.9万吨,实现利税累计3.8亿元,累计调出支援其他单位的职工2147人,是西北最大的产业用布生产厂,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再后来,因为一些工人们众所周知的原因,陕棉九厂更名为陕西九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宝鸡九州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由省属企业变为了市属企业,其现有设备基本处于吃老本状态。这其间,发生过许多许多的事,我已不愿再说,更不忍再说。惟愿老陕九的工人师傅们身体健康、阖家安泰!


附:张仲实《守厂日记》(摘录),点击本期推送第二条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蔡家坡为什么叫蔡家坡?
蔡家坡这些地名的来历你知道几个?
陕西首强镇,不在省会西安,而在宝鸡,比自己的县城还要大
什么是岐山?这是我见过介绍岐山,最诗意的文章!
大通富安纱厂,一代人的崇明记忆
记忆市北:青岛内外纱厂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