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富平县流曲镇,“发奸如神”孙丕杨

“发奸如神”孙丕杨

□孙建云(陕西)

富平县流曲镇北门外,曾有一座气势宏伟的古陵墓。数十亩之大,走进一座高大的石牌楼,一对对石人、石马、石兽、石柱分列两旁,高大的坟丘前,有精雕细刻的石桌、石凳。古松、古柏苍翠。墓主人就是明嘉靖、万历年间朝中的一位重臣——孙丕杨。

孙丕杨(公元1532~1615年),字叔孝,号立山,陕西富平人;明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历任应天府尹、南京都察院御史,大理卿、户部右侍郎;诏拜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史有“无私、廉政”,“发奸如神”之誉。

万历元年(1573年),丕杨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保定诸府时,就“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为防北方蒙古入侵,加强边防,“增置敌楼三百所,筑边墙万余丈”,受到皇帝表彰。对权倾朝野的司礼秉笔太监冯保,内阁首辅张居正等的一些越轨行为,他不畏权势,不惧报复,也敢于抵制,说“不”;曾有“内竖杀人,逃匿禁中,丕杨奏捕”,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

在刑部尚书任上,因“三法司”机构多牵制,致“狱多滞囚”且“冤狱无所诉”,丕杨采取措施,以刑部、大理寺各置籍,狱上刑部,要求大理寺次日审结,再次日还刑部,如此,提高了效率。并上奏章,明确各衙门的权限、职责,办案程序及罚则;对于”民瘼”、“吏治”、“抚按监司风化”等,也规定了郡邑、抚按监司、部院各级应负的责任,提出约束,并颁布天下,以“奖廉抑贪,共励官箴”,这些都得到神宗帝的赞许和支持。

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5年)丕杨诏拜吏部尚书。史评“挺劲不挠,百僚无以敢私干者”。为杜绝在“大计外吏”或是选拔官吏中的“中贵请谒”,而改革铨政,创“掣签法”,遇“大选急选,悉听其人自掣,请寄无所容”,“一时选人盛称无私”。

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在历史上已演绎到了极致。官场上相互倾轧、勾心斗角混乱不堪。身为六部之首的吏部第一长官时时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在纷繁的人事争斗中,丕杨无私无畏,以正祛邪、发奸如神,选贤任能,因此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诽谤和攻击,甚至也引起神宗帝的猜疑。丕杨多次上疏求退,然“帝终念丕杨廉直”,多次挽留,直到“七十有八”仍“白首趋朝”,以效忠朝廷。史评“三十八年大计外吏,黜陟咸当”。“丕杨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然自知年事已高,执意辞官还乡。“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一代贤臣终落叶归根。后赠太保,天启初年,追谥忠介。

丕杨曾著《应时草》《巡按约束》《论学篇》等,他所编撰的《富平县志》为明代陕西八部名志之一,史称《孙志》。

还有一件事,让乡党们代代传颂。万历十五年(公元1588年),渭北一带饥荒,其家乡及邻县蒲城、铜官(铜川),百姓食不果腹,乃至“采石为食”。“丕杨伤之”,遂“进石数升于帝”,上奏曰“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此事让当地百姓受益不小。多少年来,乡党们每每提及,皆称:“孙都堂是替咱百姓说了话。”

年前,回家乡,原想在孙丕杨墓地拍几张照片留存,哪怕有一丝痕迹也行。然而,旷野中矮小的麦苗在寒风中舞动,显得那样的凄冷、空荡。听乡党们讲,墓已毁于文革,当红卫兵掘开墓后,一件陪葬物也没有,也足见其清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不畏权贵,一个挺劲不挠的直臣
秦党
富平“名宦祠”“乡贤祠”考
明|吏部尚书孙丕扬宦迹考
白话明史 王宗沐传 徐贞明传 陆光祖传 孙翤传 陈有年传 孙丕扬传
孙丕扬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