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桥感人的传说

  大通桥,湖城北门外原有的一座古桥,桥南堍接环城北路,桥北连田盛街。一座过去连接龙溪港两岸许多古老街路的交通古桥,现已成为田盛街景观之一。

  据同治《湖州府志》记载,大通桥位于临湖门,明嘉靖三年(1524) 始建,万历七年(1579)知府李颐增筑,改名永赖桥,三十七年(1609)知府陈幼学重建,复名大通桥。

  1

  清咸同之交(约1861年)因兵燹桥毁,光绪二十八年(1902),湖州富商俞世德独资重建,将石梁桥改为五孔石拱桥,长度42.7米,宽5米,净高5.7米,“则改方为圆,规制高广,壮丽胜前”。跨在溪上,形似玉带,长虹卧波,五孔石拱桥在湖州境内可以说凤毛麟角。大通桥桥联:“苕霅合流,直抵太湖三百里外;阴阳分脉,发源天目十二潭中”、“两水关阑,利益桑田八百万顷;中流砥柱,晖映开岫七十二峰”,桥联印证着苕溪、霅溪是养育一方百姓的母亲河。

  古老的大通桥地名由来今无记载,那盘龙卧波的大通桥身和风雨剥蚀的石栏,似乎在向人们讲述远逝的沧桑。作为老北门外两座雄跨龙溪港的石砌大拱桥,东为潘公桥,西名大通桥,两桥相距不远,扼守着同一条大河。潘公桥是伟人潘季驯捐钱建造,而大通桥却另流传着一个不知名的老乞丐化缘乞讨建桥的民间传说。

  潘公桥是明朝工部尚书潘季驯贬官回家,见乡民渡河艰难,慨然捐银二千五百两建造,发动乡亲胼手胝足干了五年建成。潘公桥建成后人人称便,但桥势较陡,石阶高,行人过桥气喘吁吁,挑担上桥更是吃力。一日,有一老乞丐走撑到桥顶,坐在“吴王靠”上喘气,他踞高临下望着滔滔北去的苕溪之水,信口说道:“潘尚书造桥千秋功业,可惜桥造得太高太陡,石阶太高,过桥太吃力了。”他的自言自语刚巧被潘尚书的一个亲戚听见,十分不满,竟反唇相讥:“叫化子,凡事说说容易做做难,你有能耐,也去造一条桥出来!”老乞丐遭到抢白挖苦,但毫不示弱地反驳说:“凡事不要看不起穷人,我虽是乞丐,但讨饭也要讨出一座桥出来,方便大家通行!”

  几年后,这个老乞丐果真通过行乞化缘,特别是得到一名要做善事的寡妇赞助,积聚了一大笔钱银,请了能工巧匠,在潘公桥附近建造了一座五孔石砌大拱桥,但这座桥造得桥势不陡,石阶不高,便利通行,起名为大通桥,意为便利大家通行。

  2

  大通桥因为年久失修,加上河道水运繁忙,桥墩屡遭撞损,一度成了一座危桥。1983年,利用旧桥墩基础按人行桥标准重建此桥,被改为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1987年竣工,建成后的桥长57米、桥面宽3.8米、中孔跨径21.86米,桥两端各设石级踏步上下。之后,由于市陌新村建成,自行车流量激增,1989年开工加筑引桥,替代石级。竣工后桥两边各加宽1米,桥面宽增至5.8米。南堍引桥为11孔,长64.68米,直通环城北路,北堍引桥共13孔,长75.8米。南北引桥加引坡全长224.48米。

  过去登上飞英塔,一眼就能看到这座横架在龙溪港上的桥。即使在多桥的江南一带也少有这样气势雄伟的拱桥,远远看去有一种王者风范。如今,大通古桥不存在了,而潘公桥还像一个苍虬老人,依旧雄跨在湖州北门外的苕霅碧水之上。

  3

  近年来,伴随着沿龙溪港而建的田盛街沿河景观带的建设,潘家廊湖鲜一条街、新潘公桥、龙溪港绿化带等一系列人工造景锦上添花,人行大通桥也升级改造,更显独特的历史文脉底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湖州古桥巡礼丨品古桥韵味(二)
浙江湖州潘公桥及潘孝墓--潘孝墓
桃源古桥——大通桥
姑苏古桥:注定“姓潘”的潘家桥
湖州古桥(一)
珍贵老照片:上了年纪的人才能看懂,年轻人感受不到的情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