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溯一座座古桥的建桥历史

宜丰是个山区小县,却是个古桥大县。据统计,该县“有名有姓”的古桥有93座,现存完好或基本完好的有77座。一座古桥就是一部史书。古桥无言,下自成蹊。她静静地躺在河上,见证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

追溯一座座古桥的建桥历史,我们发现,很多古桥都是普通百姓将几年甚至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财富,一次性投入参与建设的,目的是行善积德!无怪乎当地自古以来就有俗语云:“修桥筑路,一世好事;多行好事,阴德庇护。”当然,也有部分古桥传说是因惩恶而建。

近日,笔者有幸参与文物部门组织的古桥调研,发现很多古桥的知名度挺大,除了本村人知道其故事,外村、外乡、甚至外县人,都能知根知底,娓娓道来,像逢渠桥、仙人桥、隐德桥以及龙袍桥、芳里桥,都是如此。

逢 渠 桥

逢渠桥位于同安乡洞山村,是通往洞山普利禅寺山道上的一座单孔石桥。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是江西省境内三座有绝对年号记载的宋代古桥之一,桥额“逢渠桥”三字,史载由南宋时期宜丰县令钱鍪所题。

石桥的构造颇具特色,桥身用11块石料卷成一个单拱,77块矩形石块共组成七个单拱,七个单拱排成7列,又组成一个大的承重拱板,每列纵向与横向石缝都相通,像是棋盘格一样,石块与石块之间采用“无浆干砌”法,没有用桐油石灰勾缝,也没有用糯米胶粘,更没有榫卯相连。

桥长15米、宽4.7米、高2.1米、跨径4.2米。桥前左右各立一尊石雕武士为护卫,桥的拱底刻有铭文,文曰:绍圣戊寅岁同安张仲舒妻雷四十三娘男裕禧舍石桥住持沙门梵言勾当惠耸题。

传说,雷四十三娘是同安乡张仲舒的遗孀,家道贫寒,为筹款建桥积攒了很多稻谷。年复一年,正当她要把积谷粜出,以谷款建桥之时,却端坐长逝,寿年77。其子张裕、张禧继承母志,募资兴工,用77块巨石以纪念母亲。

多年后,县令钱鍪被张氏母子建桥功德所感动,又契合洞山开山祖良价禅师在此逢渠悟道之意,题名“逢渠桥”。此后,当地的张雷两姓人丁兴旺,雷四十三娘嫡玄孙官至左丞相,就有捐建洞山逢渠桥方便无数香客而得福荫之说。

仙 人 桥

仙人桥位于潭山镇中兴村涂家组,为双孔石板桥,建成于明洪武乙亥年(1395),河两边方块石砌岸,中一桥墩,桥梁为四块巨石,一尺宽、丈二长。桥上刻“仙人桥”三字。然地方百姓多称之为“姨婆桥”。

传说元朝末年,天宝东港村一胡姓女子随小姐陪嫁到潭山中兴村姚家,被老爷收为小妾,地方俗称“姨婆”。

元末战乱,加之瘟疫流行,姚姓一家相继死去,仅剩下胡氏女子,她自认命苦,决心在姚家门前的河上修桥积德。当时姚家门前那条河,是通往枫岭的必经之路,但河水三四尺深,一座木桥常被洪水冲毁,南来北往的乡亲往往走到这里就为过河发愁。

于是胡氏决定,将几十年的私房积蓄和姚家财产尽数捐出,修座洪水冲不走的石桥。待材料备足,桥石墩都做好,钱财却用完了,无法完工。

此时有个叫花子路过此地,问此桥为何不完工,乡亲告其原委。叫花子说:“胡氏积善缘,我来帮助她!”第二天,河里发洪水,叫花子用拐棍一指,桥梁随洪水架上桥墩。

洪水退后,四块石板安放严丝合缝。大家都说是神仙助力,于是在桥梁上刻上“仙人桥”三字。另一个“版本”是,叫花子用自己乞讨所得,请村里十几个壮汉连夜架桥,终于赶在第二天发洪水前把桥架好了,圆了胡氏的修桥梦,而乞丐见大桥建成便飘然离去。

村人为纪念他的帮助,在桥上刻下“仙人桥”字样。在今天看来,不论哪个情节是真实的,也不管它叫什么桥名,都可以用“行善积德”去诠释。

隐 德 桥

隐德桥位于黄岗镇坪田村石溪自然村,宜丰至铜鼓古道上。清嘉庆十三年(1808),石溪王家老母康氏八十大寿。其子王锡青是当地有名的孝子,为了给长寿的母亲办一场隆重的寿宴,他和妻子偷偷积攒了一坛银元。

做寿宴前夕,母亲获知了王锡青的想法,坚决阻止儿子摆寿宴。儿子说,您辛劳一辈子不容易,儿子儿媳给您做寿宴理所应当啊。

母亲说,贫寒之家,能有温饱足矣,哪有钱大摆宴席呢?儿子说,钱的事不用您操心,我们早就准备好了。儿媳还把那坛银元搬出来给她看,说是他们夫妻积了十几年的财富。

母亲很是感动,但想了想说,你们要真有孝心,就别做酒,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如何?儿子、儿媳不明就里。母亲又说,石溪河上缺个桥,来往的乡亲遇上涨水就过不了,要是用这钱修座石桥,那不比给我个人做寿强多了吗?儿子、儿媳只好同意。

桥修成了,村人要把这桥取名为“王母桥”以示纪念,王母坚决不同意。这样,乡亲们只好将这桥叫做隐德桥,寓“做好事不留名”之意。

如果说,上述三桥都是“行善”的杰作,那么,下面两座“惩恶”的古桥,也颇为有趣。

龙 袍 桥

龙袍桥坐落在双峰林场龙袍村。这是一座非常奇怪的石拱桥,怪就怪在桥下既无河也无水,而是一个土坎。

从路的位置来看,这里并非是两头高中间低需要桥的连接。可是,这里却明明建着一座旱桥,为啥呢?传说:清朝顺治年间,有一员外住在山上,这员外虽然是个闲职,官级却比县太爷还高。

一日,有一卜者来到员外家,说是远道而来,盘缠耗尽,请求员外施舍一餐。恰逢此时甑内无饭,员外就打发小女孩将狗吃剩的饭拿给卜者吃。

谁知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竟然把真情向卜者透露了。卜者很是气愤,起心报复员外。他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员外只要在房前那个土坎上修座石拱桥,就能保他官升三级。

员外相信了。可当他费尽周折把旱桥建起来时,不仅家财耗尽落个妻离子散,还因他的荒唐之举被世人耻笑,升官不成反被革职了。


芳 里 桥

芳里桥位于新庄镇芳里村楼下自然村,建于清代咸丰年间。以前这里只有一座小型石板桥,横跨兰溪河通往新庄集镇。因兰溪河河水较深,河面商船你来我往,一派繁荣景象。

楼下自然村住着姚姓家族,他们仗着水运发达,人口众多,十分强悍,不仅在土地、山林纠纷中恃强凌弱,还经常在春节舞狮子、元宵滚龙、端午划龙船等乡村民俗文化活动中不讲规则,对周边较小的自然村进行欺凌,小村子的人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一个“地仙”(风水先生)来到村子,神秘兮兮地告诉族长,如果在兰溪河上修一座石拱桥,不仅可以镇风水,保全村平安富裕,还能方便村人出行去集镇,族长相信了,召集村人捐款修桥。

此桥长10米,宽4.2米,高4.7米,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工程,耗尽了集体的银子和村人的捐款。而桥建成后,却因为拱桥设计上有缺陷,上下都是陡坡,不方便行走,桥下又因桥的高度不够影响行船。

从此,河面就鲜有商船过往了,村子的货物不能通过水路卖到外面去,经济每况愈下,整个村子几年功夫就衰弱了。

于是有人解释说,很可能是那“地仙”被人买通了,故意使计让楼下村倾尽财力人力修这座作用不大的桥,是对他们之前欺负弱小村子的报复。

事实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不过人们更愿意相信扬善惩恶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州古桥(一)
西拉沐沦上的三座古桥
上坝古桥的传说
贵港文化遗产之101 万固桥
阳天舒作品:衡南古桥
严立平‖由闽入粤第一站(一、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