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质量部使用说明书

1

质量问题就是质量部的问题?!

很多的企业都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管理者们也非常重视质量。

可是他们宁愿在销售上投入更多的销售人员去推销产品,更多的技术人员设计和开发产品,更多的生产人员把产品做出来,甚至投入很多的财务人员把产品的成本,采购的价格,销售的利润计算清楚。唯独忽视的是对于质量的投入。


质量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质量问题”,无论是客诉、返工、报废还是产品不良,人们总喜欢称之为“质量问题”,而公司中的质量问题一旦多了,老板就是指着质量部来骂,作为质量人,真是窝火又受气。


2

没有质量问题,只有管理问题!

在网上看到质量人的吐槽:

在一次品质检讨会上,我曾对我的老板说:“首先,在我们公司,不管是什么问题,客户投诉、罚款,还是生产线返工,我们都喜欢给它戴个帽子,将之称为质量问题,而一旦定为质量问题,所有的矛头就指向了质量部,比如,上个月我们客户深圳华为退了我们一批货,营业部同事去向老板娘请退货物流款,老板娘问什么原因退货,营业部回答说是质量问题,老板娘立即来找我,还带着指责的口气,问我为什么又出质量问题,结果当我告诉她是工程部图纸错误导致,她立马就不吭声了。现在,我向大家问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质量问题,谁能给我说清楚?”

大家平时都在讲“质量问题”,无论什么问题都可以将之扯到质量问题上,然后将之甩给质量部,其结果就是:质量是个框,什么失误都往里装。质量部疲于奔命,深陷在处理各种顾客投诉解决上,但是没有成绩,质量经理天天挨骂。

一定要让老板或最高管理者认识到或承认:“公司没有质量问题,只有管理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可以分析一些重大的客诉,将客诉背后的原因找出来,作为制造企业,问题的产生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设计不良、来料不良、制造不良。再深入下去分析,肯定是设计评审、人员培训、供应商选择、计划安排、人员激励机制等问题,这些都是管理问题。


3

质量管理部的正确使用方法

掌握着企业生命的质量部门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状况。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11年,而倒闭的大多数企业就是因为企业的质量没有做好。企业的管理不外乎三大块。一是人,二是钱,三是产品(包括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企业的人,财务部门管理企业的钱。而企业的产品该哪个部门管呢?很多企业产品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质量部门是怎么管理的?这也从实际上说明了产品是质量部门应该管好的。

可是上述的种种现象,质量部门又该如何管好产品呢。人力资源掌握着企业每个人在企业的命运,财务部门掌握着钱的流向,这两个部门往往是管理者倚重和关注的,在企业里面人人都不敢得罪。可是企业的质量部门又能如何呢?管理者不支持的话,也许就成了各部门最好推脱责任的发泄部门,质量部门成了最好的替罪羊。这在很多中国的企业里比比皆是如此。该如何加强质量部门的作用和地位,不使质量部门沦为牺牲品,已经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不能不引起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们加以重视。

这也就涉及到企业对于质量部门的投入问题。
有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知道质量非常重要,企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怕翻车,于是质量部门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甚至质量人员超过了技术人员,德国产品的图纸,技术,工艺标准是非常清楚的,关键就在执行。所以尽管研发部门在短时间内没有很好的积淀,但质量部门的执行力强,结果公司的产品质量能够快速的超越同行。企业的产品数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了行业世界第11位,质量做到了行业中国第2。

而一家想要突破发展的民营企业却是另外一翻景象。

质量部门的负责人成立15年,就换了13任。公司开发的新产品项目缺少项目质量工程师,供应商质量工程师根本就不存在的,更不用说研发质量工程师和客户服务质量工程师了。所以研发项目总是做一个失败一个,新的产品本来就有很多的问题,推出市场后客户很快就失去了信心。结果企业迟迟无法走出困境。即使花了几千万的研发投入,也没有很大的效果。但是如果多投入一点质量专业人员和专业的检测设备,其实用不了2百万的投入,那么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很多中国的企业仍然在延续传统的产品研发模式,看到别的企业有了好卖的产品后,自己也开始想做。于是找了几个设计人员,找来了图纸,稍做修改后交给采购部门去买零部件,采购人员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买来了自己也弄不明白的部件,就交给一无所知的来料检验人员检查。后给似懂非懂的生产人员进行组装,组装后稍微测试一下,就出厂给销售去卖。中间很多的问题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有效的预防,设计人员往往受项目进度的要求故意隐瞒很多的问题。结果这些产品到了市场,就把客户当成了小白鼠。如此的产品开发模式能成功的项目有20%左右的成功率就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有一个部门及早的参加产品开发,时时站在客户的立场来看待各种问题,及时从质量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新研发的产品,那么将大大加快新产品研发的进度,也必将大大加快新产品研发项目的成功率。所以一些跨国公司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可以达到80%。这样鲜明的比例很能让企业的管理者们看出质量投入的价值。

企业的产品需要质量部门的专业管理,包括产品产出的作业流程均需要质量专业人员的不断推动优化,以及提升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


4

质量管理部的正确维护方法

质量的投入无非有两大块,人员和设备。那么企业的质量人员投入应该占多大的比例比较合适呢?一家位于陕西的工程机械企业员工有1000名左右,质量部门人员有50多名,占到了5%。一家中国知名的家电企业员工有1500人,质量部门就有200多人,占到了近13%。实际上很多企业的质量部门人员统计出来应占公司总人数的5%~10%左右。这个比例的最低限是5%,最高限是10%。投入的质量人员少于5%,那么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超过10%,也有可能使企业质量过剩。具体的状况还需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和企业管理的成熟度来考虑。

对于质量专业的人员,包括基础的检验人员,质量统计和分析人员,做质量标准,关注客户特殊要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质量技术工程师,文件控制人员,体系工程师,供应商质量工程师,研发质量工程师,客户质量工程师,检测技术工程师,质量改进工程师,和质量管理人员等。企业的管理最怕的是缺乏系统性,而偏偏中国企业的弱项就是管理的系统性,产品的系统性,流程的系统性。这些都是质量部门的强项。能够把分散,孤立的各个业务单元串连起来的最有效的组织就是质量部门。看看ISO的标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标准和产品标准,就知道质量部门能够发挥的价值了。

而同样,公司采购的部件,生产的产品不能光靠目视检验。必要的专业测试设备投入也是质量检验和产品质量专业测试的重要保证。无法想象能通过眼睛观察就能发现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腐蚀,强度,硬度,粘度。也无法想象通过目视能够发现重量,电磁干扰,立体配合尺寸,曲面弧度等等。如果一家公司不重视专业的测量设备投入,要想做好质量也只能是画饼充饥或空喊口号罢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投入,一份汇报。既然知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那么企业的管理者们去做企业的质量投入,也就是对企业的生命投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质量是工厂的生命,可为何“抓质量的”地位最尴尬?
谁应该对质量负责?
质量管理七大关系
浅谈体系管理人员的困惑(原创
企业实行FMEA是由谁控制并负责?
班组长如何做好现场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