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名作】回忆赶集去合涧

回忆赶集去合涧

1

小时候觉得很在活动,成天东跑西失的,被家长责骂是天天周游列国。其实没有离开本村周围那个小圈子。井栏上探探,山头上站站,小河边转转,似乎世界也就这么大而已。听说有个县城在北边,仿佛就是天边,不敢想会有去看看的一天。最远又能走到的,就是合涧集了,在我们,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出远门了。能被批准跟父辈一起去合涧,说明你已经能走十几里地了,是会向同伴夸耀很长时间的。对应的时间段,应该是上到小学四五年级时,否则没这个资格。
听说第二天叫跟着去了,兴奋得一夜不敢睡,生怕睡过了叫不醒,耽误大事。也试探着问能不能穿新一点的鞋,多少也有点出门的新气。马上被教导,出远门走远路,最忌讳的偏偏是穿新鞋,会磨脚打泡的。这就初步懂得了走老路与穿新鞋原来是矛盾的。其实走新路也不宜穿新鞋,打比方与生活总不那么一回事。

再就是关心能带多少干粮,暗暗估算自己能吃多少,走多远就能吃了,在什么地方吃。那时的干粮,是母亲打好的火烧,后来知道原来有个很洋气的名字叫烧饼,那香味把整个院子都笼罩了。再带一壶热水,装在军用水壶里,这个我能斜挎于腰间,颇有点战士风度。但那烧饼却不让我染指,有点不快,也明白自己这偷吃的毛病成了历史污点,自己当不了自己的家,不敢主动请缨。怀疑自己的定力,说不定什么时候偷偷去揪一点,抠一指甲,开了头就可能停不下来,偷吃一半也有可能。看着父亲把那香气四溢的烧饼用粗布手巾包了,挂在小推车的平梁上,我估计至少有五个,它一悠我的心也一悠,就这样在前边召唤着,上路了。
我们村人上合涧赶集,目的性很强。其实村前的庙会也有,但可能有特殊原因罢,有几个会一定得上合涧,一个三月三,一个七月十五。三月三去买什么想不起来了,也可能可买可不买,为赶集而赶集,农民的乐趣。七月十五一定去买卖牲口,购置秋收农具。那里的荆条篮子筐子不但多,而且编织得好,有的材料是我们这里没有的。如那个箩头,人家那里的“对荚条”就好于别处,似乎是品牌了。当然,这些都是后来逐渐懂得的。

赶集要几个人相跟着,一路说说聒聒才不累。我第一次走听说很远的路,很兴奋,一会儿跑到前边去了。马上被堂兄喝住,告诫说,住店骡子出店驴,不要看开头驴走得快,说不行就不行了,还是得学骡子,开头慢,到最后仍然能走。听这么一说,有点不高兴,为什么偏偏把我跟牲口比?但马上也高兴起来,因为看到同村的伙伴也来了。同时也看到,路上的驴骡牛马真不少,人和牲口快把路占满了。有几辆汽马车过来,赶车的和他的骡马趾高气扬的,我们步行的人赶紧让路。
一路上听父兄们说这说那,说到两边村子,各有故事。说到两边的山,山头上那个庙,山沟里那个寺,各有什么来历讲究,不知不觉六七里路出去了。后来我想到这经历,觉得原来农民的课堂有不少在走路中。说来也怪,这路上的讲说,给我的印象极深,甚至终身难忘。
我有点累了,想去路边柳树下坐一会儿。马上又被告诫,这十五里路才走了一半,不能坐,跟上来。父亲说你喝点水,不要停下。我早觉出这水壶也实在太沉,把脖子都要拉弯了,便讨厌起来,喝了就不背了。再瞄那干粮一眼,坚定地晃动着,不敢说什么。走到一个叫郭家园的大村西边,第一次看到了水碾子,十分新奇。这也就有人在路边小歇,我们也去,看那哗哗的水自西而来,有人捧起来就洗脸,洗了脸再喝,十分痛快。跟梁山好汉喝酒那爽快差不多。

到了,到了,都是人。从人堆里钻过,再过一座券顶,还有一个大戏台,在唱戏。券顶的北边是很多卖吃食的,油条炸成了布袋条子粗,包子在浅锅里吱吱叫,后来知道那叫铛。不敢开口要买,从来没有这规矩。街边也有卖姜卖葱卖大蒜的,或悠扬地吆喝出歌曲一般的调子,也有的不吆喝。那个卖姜的老汉,在我们那里的庙会上我见过,也去过我们村,个子很高,总是笑眯眯的,像冬日里的太阳。绕道过去,到了河边,这里的荆条篮子筐子堆成山。牲口真多,都不叫,默默地在树阴下站了,低头思考什么。叫唤得厉害的反而是那猪,大猪小猪都叫,好像受了多大委屈,不平则鸣,嚎个不停。我看到有两个人,各自把手伸到对方袖筒里,嘴里不说话,眼睛在说话,做表情,摇头,微笑,疑惑,否定,后来知道这些人叫牲口经纪,他们在袖里“捏码”,手指头也是他们的语言。到现在不懂,为什么这样鬼鬼祟祟的,何不把话说到明面上?猜测是对牲畜们的一种尊重罢。
那次买回什么忘记了,箩头是有的。也有同村人赶着买到的牲口,同样没人问价格,没人议论亏了赢了。记得清楚的是走出集市后,在十字路口这一边,面向我家乡的,去地边蹲了,岸边坐了,吃干粮,就着水壶里的水。一地的人,吃得那个香!多少年后的今天口有余香。我看农民吃干粮,尤其是有了点年纪的农民,都是很优雅的。从整块烧饼上掰下一块块来,揪下一点点来,填进嘴里,再呡一口水。决不狼吞虎咽,像电视剧里那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不适宜于描述我们这里的农民。那是一种对生活的品尝,那是一种读书一般地边读边思考,那是如同天上走过的白云悠悠。细嚼慢咽,回味无穷,延长并享受这吃食过程,实用化与美学化结合,吃食也是艺术。我得到一个火烧后,立刻天狗吃月亮一般,一口咬了个大豁口,像是合涧镇西边的河交沟,天门中断楚江开。一看他们,马上羞愧了,虽然不会那么熟练地掰成大小均匀的块块,但小口吃总是好学的。

后来回忆第一次去合涧赶集,也自责过,怎么就只记得一个吃?没办法的事。路边石头上吃干粮的一幕,实在太诱惑了。那么香甜的火烧,后来没有再吃到过。还有那一路的讲述,七嘴八舌,古往今来,一并汇入我的记忆。更有那郭家园村边的水碾子,那哗哗流淌的清水,捧起来就能喝,似乎那一喝以后很少再这么大胆而痛快地喝过。总之,一并形成美好的回忆。

2019.9.21

摄影:梁忠义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北京这100样吃食,2021年能吃完嘛?
说到老北京的吃食那可深了!不信您瞅瞅!
北京人饿了喜欢垫补两口!您喜欢怎样垫补?
北京历史的缝隙处之饮食篇--草长鹰飞
昔日的“炸货大棚”和早点铺
今天寒食节,老北京“寒食十三绝”您吃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