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见的8个经典管理理念的是与非

现在是知识与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东西铺天盖地而来。前人创造了大量的经典管理理论和方法,但我们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绝不能照搬。现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下面我就经常听到和看到的一些经典管理理念表达一下我的观点。

1、【让听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1)这句话是华为的任正非先生提出来的,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理念,是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华为的人员规模非常庞大,汇报层级多,流程复杂,为了避免贻误战机,所以让前方听见炮声的人来进行决策。(2)但是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而言,我认为这条理念是不适用的。第一、中小企业的人员综合素质与华为天壤之别,基层人员决策的有效性风险太高。第二、中小企业人员不多、汇报层级也不复杂,很多员工都能直接打电话跟老板进行汇报,所以我认为是没必要让基层来进行决策。第三、中小企业如果过度放权,“弊”一定是大于“利”的,而且是大出很多倍,容易导致失控。

2、【目标的设定要合理】

(1)我通过多年的管理咨询经历和学习经历,得到一个启示“目标一定是不合理的”。决定目标的几个要素:公司的战略要求、对未来的期望和判断、老板和管理层的决心。在很多绩效的书籍和理念中,有一条原则就是根据历史数据来定目标,我认为这一条并不是决定未来目标高低的关键因素,只是参考因素。

(2)实现目标的关键,我认为并不是目标的高低。关键是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法、策略、资源等。如果你能读懂这一条,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内耗(互相谈判、推脱)。绩效既是检测结果有没有实现,同时又能检测驱动结果的工作过程(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法、策略、资源是否有效)是否有效。好的管理者,一定是敢于承担目标,同时又寻求实现目标的资源、方法、策略上的突破。

3、【绩效考核的设计要符合SMART原则】

(1)SMART要求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ttainable)、时间期限的(Time-based)、关联性的(RElevant)。(2)我对SMART上述其中一条(“目标是可实现的”)是有异议的,在大量的绩效实操经历中,在做绩效理念宣导的时候,一般把“目标是可实现的”去掉或淡化,因为这一条容易对员工进行误导,做具体目标设定的时候,公司给大家定目标,大家都会说目标太高。关于目标高低的合理性问题,在本文2已经做了解说,不再多解释。

4、【好的职业经理人能够带领团队产生高绩效】

德鲁克给经理人一个非常好的解释,他说:【经理人自己是没有绩效的,他们的绩效取决于上司和下属,当上司和下属都有绩效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绩效】。

5、【德鲁克的“以人为本”理论,管理就是要激发人的善意】

我认为对企业来讲是要以“奋斗者为本”,这也是任正非先生提出来的。企业的资源是要向强者去倾斜,谁拥有高绩效谁就拥有资源分配的话语权。政府的管理行为是向强者多征税,资源向弱者去倾斜。在我多年的实践经历中,越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越混乱的。【所以说政府“要以人为本”、企业要以“奋斗者为本”】。

6、【高工资就能产生高激励】

根据“双因素”理论,保健和激励因素,高工资只是产生保健作用,只解决了人才“来与留”的问题,但是能不能产生高激励另当别论。我们做好分钱的机制,把钱花在刀刃上,让干得好和干的多的人多得,这才是做好激励的前提和基础。即使我们做好分钱的机制了,能不能产生高绩效,可能还需要深入的探讨。

根据《吉尔伯特的绩效模型》,可能又有一些新的发现:目标完不成,很多企业的惯性思维就是“员工没有努力工作”,但是很多的情况其实“并非如此”。谈到绩效改进这个话题呢,吉尔伯特认为影响绩效结果有两方面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各个因素对绩效影响的权重:“环境因素包括数据与信息(35%)、资源与工具(26%)、后果与激励手段(14%);个体因素包括知识技能(11%)、天赋潜能(8%)、态度动机(6%)‘’】。吉尔伯特指出,影响绩效75%的因素是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只占到25%。

有的企业在考核与分配机制上花了很多心思去设计方案,想用一个好的“分钱方案”来激励员工,想用绩效的方式来解决系统性的问题,有可能出发点就错了。即使我们的薪酬与考核方案设计的再完美,环境因素出现问题,最后绩效的结果也不会很理想。我在头条有一篇文章是专门讲绩效改进和吉尔伯特模型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7、【员工要对企业忠诚】

表面上员工是和企业签合同,与企业产生了契约和承诺。但是现在优秀的员工并不忠于企业,而是忠于自己的职业成长承诺。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观点,员工是自私的在为企业进行打工。

8、【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认为企业要想通过人才推动企业发展,这个观点并没有错,拥有人才是基础,但是能不能用好人才是关键。【任正非早在20年前就提出,对人才的管理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就回到了人力资源“选、用、育、留”的基本线条上来了。

我自己多年的实践表明:在管理上很多时候是理念先行,也就是理念指导行动,如果理念错了,即使管理工具和方法再好,我们的管理工作就会非常混乱与槽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学管理第61期:经营企业的你应该要了解激励员工的条件
什么样的绩效管理才是成功的?
基于心理契约的绩效管理
用绩效管理留住你的—王成信
90后等新生代员工何以为根
让考核更有“绩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