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成品油市场现状及2018年展望


顶部Banner广告招商,有兴趣洽谈,2万/月。分布式能源方兴未艾,欢迎微信技术、项目、商业模式交流。成品油供需,请交流信息。


能源情报圈QQ群(377701955),实名成员超过1000人,付费进群。



文/乞孟迪 张硕 李振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2017年,国内成品油市场发生了较多变化。连续高速稳定增长的汽油首次出现放缓迹象,而比较低迷的柴油消费增速则由负转正。成品油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国家从原油进口及储运、油品加工及贸易等方面给予了相关政策鼓励,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未来,随着环保节能措施的实施,加之替代影响,成品油需求将保持低速增长。而从资源到价格的市场化将继续深化,中国的石油石化企业亟待提升自身竞争力。

 

1 2017年成品油市场特点分析

 

1.1宏观经济回暖,成品油消费有所改善

 

2016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平稳向好态势延续至2017年底,PMI指数连续14个月高于51%。其中工业生产,尤其是传统重工业,表现较为突出。2017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6%,较2016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GDP同比增长6.9%,略快于2016年同期。

 

在宏观经济回暖提振下,成品油市场消费有所改善。预计2017年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3.20亿吨,同比增长2.8%,好于2016年同期–0.6%的增速。其中汽油消费放缓、煤油消费平稳增长,柴油消费增速明显回升。乘用车销量低迷、公车改革政策、网约车发展放缓、共享单车大规模扩张等因素影响部分汽油消费,2017年1–11月份乘用车累计销量2160万辆(不含交叉型乘用车),同比增长3.0%;此轮工业生产回暖带动商用车销量大幅增长,柴油消费增速由负转正,2017年1–11月份商用车累计销量429万辆(含交叉型乘用车),同比增长9.3%;航空运输周转量保持高速增长带动煤油消费依然强劲,2017年1–11月份民航累计客货周转量985亿吨千米,同比增长12.8%,见图1。

 

 

1.2炼油多元供应体系形成,产能过剩致成品油大量出口

 

我国炼油能力继续增长,多元供应格局业已形成。2017年国内炼油能力达8.15亿吨/年,增量主要来自云南炼厂1300万吨/年及惠州炼厂二期1000万吨/年。从供应主体产能份额来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集团占比由2010年的75%下降到66%;其他国企(中国化工、中国兵器、延长集团、中国中化)占比由2010年的7%上升至10%;民营炼厂由18%上升到24%。详见图2。

 

进口原油放开使民营炼厂生产活力不断释放。成品油市场供应主体呈现多元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2017年全国原油加工量5.68亿吨,平均开工率仅为70%。炼油能力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国内产能过剩,加之竞争激烈,造成成品油大量出口。预计2017年出口量超过4000万吨,成品油出口呈现常态化、规模化的特点。

 

1.3成品油供给侧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

 

在国家原油政策放开情况下,地方炼厂产能快速释放。截至2017年底,已有29家炼厂获批合计9525万吨/年的进口原油使用配额,覆盖一次加工能力1.3亿吨/年,占全国的16%。开工负荷由2015年的40%左右激升至60%。同时二次精加工装置比重增加(尤其是加氢和催化重整),成品油收率明显提高,从50%提高至70%左右。输油管道建设进一步完善,继2016年烟台–淄博原油运输管道投产之后,2017年董家口–潍坊一期原油管道正式输油,相较于汽运,管输费用降幅在30%以上。2017年16家民营炼厂参股成立山东炼化能源有限公司,推动民营炼厂向一体化、大型化、高端化、园区化方向发展。

 

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离不开政策的引导,201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一顶层设计涉及到原油开采、进口到加工、储运、贸易再到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同年商务部发布《原油成品油流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财政部提出,恢复成品油一般贸易出口退税政策,鼓励成品油出口由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过渡。

 

1.4石油替代发展加快,环保压力下油品升级加快

 

在国际油价回升以及环保压力下,主要石油替代燃料发展均有所加快。在十三部委联合印发《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的助动下,2017年天然气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保有量超过7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8万辆,同比增长50%以上,占汽车销量的2%;煤制油行业建设加快,除了神华宁煤400万吨/年项目以及山西潞安180万吨/年项目投产以外,内蒙古伊泰、贵州渝富以及新疆伊犁等项目均有实质性进展;十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中提到,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预计未来燃料乙醇发展将明显加快。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持续升级,国内油品质量升级步伐不断加快。2017年10月起,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已经全部供应符合国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禁止销售普通柴油。从质量指标看,国Ⅵ标准主要指标与现有的欧洲标准相当,部分指标甚至严于欧洲标准。

 

2 2018年成品油市场展望

 

2.1成品油市场化稳步推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2017年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成品油市场化改革相关政策,包括《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涉及到改革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油气产品定价机制、深化下游竞争性环节改革、完善油气进出口管理机制等;以及《原油成品油流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进一步规范了流通行业运营监管。以上政策将于2018年逐渐显现效力。

 

拥有地方政府背景的地方石油公司快速崛起,例如山东联化能源集团、中国石油海南销售公司、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业务涉及到石油储运贸易、油品加工、油品贸易以及新能源等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形成了与传统三大石油公司正面交锋的新格局,成品油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2018年成品油领域市场化改革将在探索中继续前行。一方面,全面市场化是要在法制下不断推进,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市场化还需政府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另一方面,随着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市场竞争日益积累,成品油生产及销售企业也面临着利润下滑的问题,需要不断提升竞争力。

 

2.2宏观经济及行业变化不利于成品油消费增长

 

2018年国内经济仍然处于深化改革攻坚战阶段。供给侧改革工作重心依然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通过2016–2017两年的工作,去产能基本接近尾声:煤炭去产能4.4亿吨(目标5亿吨);钢铁去产能1.15亿吨(目标1~1.5亿吨);河北省已超额完成“6643”目标(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炭和3600万吨平板玻璃)。预计传统过剩行业供给侧改革对2018年经济增长支撑力减弱。

 

2018年工作重点将由去产能转为去杠杆,传统行业以转型升级为主。同时,短期内补库存周期接近尾声,叠加对金融和房地产调控升级,经济反弹势头恐难以持续。长期看,导致潜在经济放缓的因素明显:储蓄率回升、劳动力减少、对外开放外溢效应减弱、服务业比重增加、环保成本增加。

 

2018年国内经济稳中调整的概率较大。预计2018年GDP增速6.5%~7.0%,呈现放缓态势。安全环保监察、政策变化对行业的影响不利于成品油需求增长。首先,环保治理力度较往年明显增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对“2+26”城市主要重工业、化工、运输、油品质量加大整治力度,限行限产呈常态化趋势。


其次,汽车行业政策变化继续加大对新能源倾斜,不利于传统汽车市场。例如: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双积分”政策正式实施;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开始发放;2018年开始实施《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新增了新能源汽车贷款条例。此外,治理超载以及国Ⅴ柴油车升级对中重卡销量的拉动力在过去两年集中释放后,后期作用将大幅减弱。预计2018年汽车销量3000万辆左右,整体与2017年持平。


三是,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以及铁路电气化,拉低铁路用油;环保限产措施将持续发酵,工矿企业用油继续下滑。


四是,2018年航空运输仍然在高速增长的通道中,有效支撑航煤需求的持续上升。综上判断,预计2018年国内成品油需求达3.28亿吨,同比增长2.3%左右,较上年有所放缓。

 

2.3民营炼厂将成为产能增长主力,原油政策保持宽松

 

2017年国内炼油能力增长主要集中在央企,地方炼厂重在结构调整及二次配套装置升级。与2017年不同,2018年炼油能力增长则主要来自民营炼厂,包括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项目和浙江石化一期2000万吨/年项目。此外,京博、鑫泰、中海东营等炼厂均有炼油能力投产。预计2018年全国炼油能力或将超过8.6亿吨/年。民营炼厂能力份额将提高至28%左右。民营炼厂结构持续调整优化:一是新建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的成品油收率低于40%,化工原料大幅增加;二是原有地方炼厂不仅生产丙烯,也在探讨发展乙烯和PX等产品。

 

尽管2017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暂停进口原油使用申请,但目前尚有五家公示中企业,待批复进口原油配额合计978万吨,如果考虑到申请未公示企业,预计进口原油使用配额将超过1.2亿吨/年。而2018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14242万吨,较2017年实际下发的10352万吨大幅增加。进口原油资源政策持续宽松,民营炼厂生产经营积极性持续高涨,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多元,成品油市场多元化供应格局继续深化,活力进一步释放。

 

2.4车用能源继续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燃料乙醇年消费近260万吨,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位,乙醇汽油消费已占汽油消费总量的1/5。政府推出《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

 

按照总量的10%计,2020年需要燃料乙醇1000万吨以上。一方面,在建和规划新建产能不足500万吨/年(部分未批项目的能力无法统计);另一方面,与汽油相比,燃料乙醇经济性有待提高。布伦特油价60美元/桶以上,粮食和木薯乙醇基本可以盈亏平衡,但纤维素乙醇需要高额补贴尚可运转。国内短时间内较难大幅降低燃料乙醇成本。政策实施后,可以预见燃料乙醇消费量将快速增加,但实现政府目标尚任重道远。

 

有消息称,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或将提前退出,同时取消地方补贴。补贴的降低短期内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双积分”制的开始实施,一方面会刺激汽车企业推出更多新能源车型;另一方面将新能源汽车部分成本转嫁给传统汽车。预计,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接近10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3.4%,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由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中提出重点发展公交出租、重卡及专用车,尤其在京津冀加快推广LNG汽车,预计2018年天然气汽车销量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同时,2017年投产的两套煤制油项目将在2018年释放产能,增加国内煤制油的供应量。

 

总体来看,2018年替代燃料的消费量将占成品油需求的7%以上,对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在替代能源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内车用油品质量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按照计划,2019年1月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国Ⅵ汽油和国Ⅵ车柴,预计2018年将会逐步推广。

 

2.5进口隐性资源或将减少,行业监管逐步完善

 

继“动力煤油”和“B5生物柴油”之后,为逃避消费税,2015年开始,出现了以“混合芳烃”名义进口汽油组分和以“轻循环油”名义进口柴油组分的现象,且进口量逐年增加。

 

2017年1–11月份累计进口量分别为978万吨和493万吨。2018年这一情况将有所好转。有消息称,财政部将出台对混合芳烃等进口原料征收消费税相关政策。预计短时间将明显减少进口隐性资源数量,长期效果还要视征税范围来定。

 

未来,国内成品油行业完全实现市场化还面临诸多羁绊,主要问题包括炼油产能过剩、消费税征管漏洞和油品多标准并行造成价格混乱等。为了保障炼油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成品油价格放开创造条件,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包括落后产能的市场退出机制、全馏分成品油的消费税征收管理办法等。

 

2.6国际市场仍需再平衡,成品油出口压力加大

 

2018年全球经济温和复苏,支撑石油需求健康增长,预计同比增长150万桶/日,其中OECD需求增长40万桶/日,非OECD需求增长110万桶/日。美国、印度、中国、中东是增量的主要来源,合计贡献100万桶/日的增量。预计减产协议延至2018年底,但伊朗与伊拉克的增产,导致OPEC减产协议履约率受到挑战,OPEC产量将止跌回升。同时,美国页岩油成本维持在40~50美元/桶,起到支撑油价下限的作用,加之其他国家在前几年投资建设的上游项目陆续投产,非OPEC石油增产约130万桶/日。总体上看,全球石油供需平衡较为脆弱,去库存压力仍在。2018年美国“缩表”和加息的可能性还有,朝鲜和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仍会有震荡。预计国际油价在52~57美元/桶之间波动。

 

考虑到2018年全国炼油产能继续增加3000万吨/年,地方炼厂在原油资源宽松的情况下继续大幅提高加工量,同时市场需求增长乏力,预计全年成品油出口量或将达到4300万吨,供大于求态势加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石油市场管理
西欧炼油工业衰退原因及对中国启示
信达证券陈淑娴:油价中枢或将长期高位,加大配置资源股|对话Choice“最佳分析师”
2017,山东地炼的前世、今生与将来
未来5年我国炼油产能过剩加剧
山东地炼为避“红线”低调扩张 产能将破亿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