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WHO宫颈腺癌、子宫内膜癌病理学更新

         上世纪70年代,宫颈腺癌约占所有宫颈癌的10%,随着宫颈鳞癌的早期筛查(液基细胞学等)深入推广,宫颈鳞癌所占比例下降,宫颈腺癌因筛查较鳞癌困难、存在非HPV相关腺癌等原因,发病率并无明显下降,导致2000年统计宫颈腺癌所占比例已达所有宫颈癌的25%。课件中刘大伟博士就宫颈腺癌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子宫内膜癌进入分子分型时代,将有利于我们判断预后,指导患者采取后续治疗,包括新型的免疫检查点如PD-1/PD-L1的药物选择性治疗,当然分子分型目前仍属新技术,既往的大家所知的影响预后的因素如FIGO分期及病理组织学高危因素如LVSI(脉管浸润)等仍需重视。

        希望本课件对各位有所帮助,也期盼各位选择中山一院妇科进修学习,我们时刻欢迎各位莅临交流!

                        刘军秀     于中山一院妇科生殖医学中心

                                           刘大伟博士在授课中

P53突变在子宫内膜癌中需要高度重视

因为既往研究发现P53突变是预后负性指标

然而在分子分型为---超突变(POLE)型中

即使出现P53突变,预后也会相对CN-H型要好

预后价值

超突变(POLE)>P5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因检测可帮助子宫内膜癌患者精准分型,评估免疫治疗效果
【指南与共识】|子宫内膜癌分子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
【复习】解读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肿瘤病理诊断迈入分子时代
病理干货 | 简述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及临床意义
TCGA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学习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