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论太极拳的“气”和“劲”


练太极拳的人常会听到或看到一些如“气沉丹田”、“气宜鼓荡”、“气若车轮”等术语和习惯用语。但究竟“气”指什么东西?


前人在太极拳理论上提到的“气”大抵有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为神经功能作用,与内劲有关;

其二为气势,是“有之于中,形诸于外”的精神体现。即在意识指导下动作姿势所表现的形态、气质;

其三,指呼吸气息。


(一)“气”为神经功能作用

可以把“气”与“劲”结合起来体会。过去所谓“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劲随”的讲法。

可见“意”、“气”、“劲”三者是相关连的“气”的产生,先决条件是“意”。意识产生于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活动,由大脑皮层的兴奋,通过运动神经而传达于肌纤维的一个反射弧,就是“气”的表现。如捋势,好像有一气连贯于左右两手之间,使其黏着一物向左后柔韧地牵引的感觉。到挤式时,又似有一气从左掌压着右手腕向前挤迫,有逼倒对方之意;然后两腕翻转,似有气自两臂直透手心而出,黏着假想敌的“两腕”向后下左右化开其劲,然后向前向上推击。这就是按势。这过程正像过去的人所谓“运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的“气”。这种“气”,发自自我内在的精神活动,在外则表现为“劲”。


武禹襄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指出练拳要注意的地方时说:“心为令,气为旗,腰为蘘。在打太极拳时,这种“气”是流畅不滞的,由一势到另一势,其气不断活转。所以《总势歌》说:“气偏身躯不少滞。”十三势行功心解又说:“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这是指练拳时,内在的精神活动贯注全身,使整体上下内外协调统一起来,没有丝毫脱节的地方。这种有形象可见的气势,就是下面要谈的有关气的第二个含义。可见气的第一、第二两个方面含义都由精神意识产生,有着内在的联系;只是一为畅行为四肢百骸的筋络之间,无迹可寻,如运用之则为“劲”;一为走架子时敷布于外而影响着动作气势的神气。


(二)“气”为气势

“气势”是由精神产生的某种意识状态反映出来的具体表现,平常说“神气”也是这个意思。

太极拳是拳术之一种,它也是讲究动作的形态及其所表现的精神和气势的。所谓“形如搏兔之鹄”、“静如山岳,动若江河”,就是练太极拳的气势。《总势歌》说:“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比喻打太极时意识与动作间的主从关系。意识是主要的,动作要以意识去引导。如“披身伏虎”势,先要有贯打的意识,再有贯打的神气,才能更好地完成动作,所以有人说练太极拳“重意不重形”,但“形”与“意”是相互统一影响的。没有正确的动作形式,现不出动作的气势,不能反映该动作的意识;没有意识的指导,又不可能有应有的气势。就算手脚的位置都摆对了,动作还只是呆滞的,没有拳法的味道。所以对初学拳的人一定要先要求动作姿势正确,这是练拳的基础。在动作准确的基础上,再要求打出风格来,即学会用意识引导动作,打得气势腾挪。


这里顺带谈谈有关这方面的几个常用而又易被曲解的术语。

1、气敛

这个“气”字代表“神气”的意思,即精神状态。“气敛”就是要在打拳时把精神所表现的气势敛为安静、沉着。切实表现动作的意念就足够了,不要有任何睁眉怒目、摇头摆脑等不必要的“神气”表现。这一语出于《五字决》,原作者解释说:“气势散漫便无含蓄,易散乱”,以反证必须“气敛”。可见这里的“气”乃指气势而言。


2、气宜鼓荡

这里的“气”字是指产生“劲”的神经功能作用而言。在前人的理论中有提到:“欲要周身无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这里提到“神气鼓荡”和“神气收敛入骨”与“气宜鼓荡”和“气敛”是一致的,但说得更清楚明白,使人一看就知道讲的不是呼吸气息的气,而是神气、气势的“气”。


3、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

这里的“气”也是指产生“劲”的神经功能作用。“腾然”即活跃不滞之意。要求练拳的人时刻注意腰松,以腰带动动作,胸腹放松自然,心静无丝毫杂念,专注于练拳;特别不要经常收紧腹肌以致憋气、撑胯和翻臀,这样神气就随动作变化而灵活变转虚实,“气”就流行不滞。


4、“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以气运身,务令顺遂”

有人说这两句的“气”指呼吸而言。“沉着指的是增强呼吸强度”,“顺遂指的是扩大呼吸量”。只要我们仔细看看原文,就不难看出这里所指的“气”并非呼吸气息的“气”。原文在“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之后,还有一句“乃能收敛入骨”。意思是这样的:从意识发出来的气势一定要表现出沉着,不要露出轻浮和张皇神色。这样,你的气势让人看起来就不会觉得散漫无根而有飘浮之感,相反却有收敛入骨的含蓄之势。而以收敛入骨的气势去完成你的动作必须顺遂自然,没有故作姿态,那么就易于达到意想的目的,得心应手。


(三)“气”为呼吸气息

过去的拳论提到“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这是“养气”时,可以呼吸净尽,在呼吸之间不要残留废气于肺内,使气体交换完全,彻底地吐故纳新。


《十三势行功心解》也提到“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这是说练拳时应把主要精神放在动作的攻防意识方面,不要用在强制呼吸、调息方面。呼吸与动作相配合应当是极其自然的,如把意识都用在呼吸上去,整个运动过程就被一层呆滞之气所氛围。因而过去的人也提到“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这里所提的“气”就是指气势呆滞的气。


“气沉丹田”是《太极拳论》中唯一提到有关“气”的地方,也是后世练太极拳奉为圭臬的呼吸法则。“气沉丹田”在形式上却是隔肌运动为主的匀、长、细、缓的腹式呼吸运动,其作用在保健上因腹内压经常改变,对五脏六腑有柔和而节律均匀的按摩作用,增加静脉回流的压力,改善局部血循环,增强腹腔内各器官的功能活动。


然而太极拳的呼吸运动不论“自然呼吸”或“气沉丹田”的拳势呼吸都以不违反生理规律并尽可能使之与动作自然配合为原则。初学太极拳时,专心注意动作,可采用“自然呼吸”。动作熟练了,可用呼吸与动作在意识引导下相配合的练法,即采用所谓“拳势呼吸”的方法,即“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方法。


至于“劲”,与“力”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实质都是肌肉运动的生理表现;只是,明显、直接地爆发于外的表现为“力”;阴柔暗使,绵长深,忍隐于内的内力表现则称为“劲”。这或可以理解上面说的“力为有形,劲则无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拳:要想做到“气宜鼓荡”,请先“神宜内敛”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1~11
李雅轩太极拳拳论 (5) 李雅轩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
李雅轩 练功夫随笔
推手精论(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