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描戏曲人物图谱

 
《霸王别姬》项羽(霸王靠)

西楚霸王项羽专用。黑色平金绣,最显著特点是靠肚下端缀有黄“网广繐”。此乃近世霸王靠的形制,远从金少山、近至袁世海均用此制。清代宫廷演剧,“霸王靠”绣象鼻,甲片为方形,那种古老形制已被淘汰。
净行之架子花脸,头戴黑夫子盔。



《打金砖》刘秀(皇帔)

帝王专用。明黄色。绒绣团龙。对襟的开合部实际上是使用暗纽绊(宝剑头式飘带一般不打结)。男用帔需内衬褶子。

东汉光武帝。文老生之王帽老生。



《华容道》关羽(关羽靠)

京剧舞台上关羽专用。绿色(《水淹七军》、《走麦城》等剧用淡黄色)。平金绣。周身的甲片均缀有黄色“排繐”。过去有些名家的私人行头,对此靠极为美化:鳞甲缘饰为孔雀翎纹样,还有缀真孔雀翎的,极为富丽华贵。

三国时代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生行之红生


《蒋干盗书》周瑜(武小生花褶)

头戴武生巾(与文小生所用的文生巾区别之处在于:顶部缀有“火焰”,用红绸所结,在两侧如意头下挂缌子,不用巾后的飘带)。用于身份高的青年儒将。绒绣。缘饰为二方连续纹样。

三国时代东吴大都督。小生之雉尾生 


《铁弓缘》武将(改良靠)

“改良靠”为周信芳所创。原是专为演《献地图》之刘备时,为适应“内穿靠外袭官衣”的特殊要求而设计的:将靠改为上下两部分,束腰使用(去掉靠肚),紧身合体。这实际上是又回到了“上衣下裳制“,更趋于历史真实。“改良靠”后经不断加工,遂成定式。靠腿分前后左右共四块,软带上及肩部有半立体虎头。甲片缀排繐(不扎靠旗)。这种服装造型具有简洁轻便的特点,当然,不及传统靠的样式威武,所以一般用于普通将官,更多的是用于“番邦”将官(番将用时需加“狐尾”)。

太原总镇、乱臣石须龙的部将。



《望江亭》白士中(红帔)

状元登科、官吏婚典及喜庆团圆场合时使用。大红色团花纹样,绒绣圈金。 
文小生之官生。头戴纱帽。


《白蛇传》白素贞(女团花帔)

已婚之青年妇女用。图案取布局平稳,纹样严谨的团花,以衬托人物端庄的仪态。

神话故事中的蛇仙。旦行之花衫 


《铡美案》包拯(福字行龙蟒)

行龙在前胸位置,易被髯口遮掩,为了突出龙纹,将它横摆到腹下不失为一个布局方法。这种行龙又可依其姿势称为“横龙”。蟒水为直立水。全身平金绣。蟒水留出水道(即露出底色),绣对称式双龙戏珠于蟒水上,是为了使蟒水纹样生动活泼,既整齐而又美观。至于蟒身的福、寿字,仅是一种装饰,无特殊象征性,不过是表示这类人物“多福多寿”而已。黑服色为包拯专用。 
宋代龙图阁大学士、开封府府尹。净行之黑头 


《群英会》曹操(吐水大龙蟒)

蟒上龙纹最生动、最有气势的当属“大龙”。其姿态,一般为龙头朝下,龙尾向上(甩到左肩部位),气势磅礴。依其姿态可称为“降龙”。龙口喷吐海水,更增生动之感。蟒水中又绣一条小龙。与之上下呼应,别有情趣。这种大、小龙相呼应的图案纹样,名曰“教子升天”。全身平金绣。服色为红,象征人物位高权重。

东汉末丞相、魏王。净行之架子花脸。



《淮河营》蒯彻(草龙改良蟒)

此种蟒,是更进一步改革的产物,它不仅吸收了中国古代草龙纹样以取代繁琐的清式龙纹,而且又删去了下身的龙纹,连蟒水上端的江牙、日、山等纹样也简化掉了,使服装更显得简洁明快。这种草龙改良蟒,兼有“学士官衣”的特色,并且也是以束软带取代挂玉带,因之,它只适用于身份低于重臣、而又高于一般官吏的某些人物。服装为秋香色。草龙采用平金绣,蟒水为弯立水,绒绣。
西汉吕氏专权时期的老臣、舌辩侯。行当老生


《铁弓缘》陈秀英(女花褶子)

用于平民家庭的女子(所谓“小家碧玉”)。因其身份低,所以只用二方连续纹样作为缘饰。

已故太原守备之后、与母亲开茶馆为生的少女。行当花旦。




《西厢记》崔夫人(老旦团花帔)

用于有身份的老年妇女。在京剧服装中,虽老妇或青年少妇都用团花帔,但帔的领式略有不同。按年龄上程式性,老妇的帔领底端为齐头(与男式帔相同。不宜用“如意头”)。 
崔莺莺之母。行当老旦



《西厢记崔》莺莺(对称纹样女花帔)

此种花帔的纹样布局呈左右对称形态.具有庄重人方的特点。就其单独纹样来说,一般也采用均衡式,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形象舒展,力求生动活泼,使图案在整体对称中又赋于变化。女花帔中,多采用此种对称式纹样,其人物造型适应性较强,既可用于青春少女,亦可用于端庄少妇。

唐代故相国崔珏之女。正工青衣 


《佘赛花》崔子健(软靠)

穿靠而不扎靠旗称“软靠”,用于非战斗场合的武将。
五代末北汉的大将,头戴侯帽(封侯者用)。



董卓(盘身大龙蟒)

这种大龙蟒,龙形极大,前身龙的中段甩向左肩,绕过脖颈,一直盘绕到右臂,尾部在袖口外侧;后身龙盘绕到左臂,尾部也在袖口外侧。 
东汉末太师。净行之架子花脸



《游园、惊梦》杜丽娘( 均衡纹样女花帔)

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绣以单独纹样—“枝子花”,构成骨法分均衡式、对称式两种,不受外轮廊限制,造型丰满,外形完美。均衡式纹样的花帔,是一种不对称的自由布局:兰草蝴蝶呈均衡形态,左右纹样虽不对称(甚至突破了帔身外形的限制),但份量却相等。以纹样的疏密有致、自由、灵活 衬托出青春少女天真、活泼的性格及追求自由幸福的优美形象。
宋代南安太守杜宝之女。行当闺门旦。


《问樵闹府》 范仲禹(青褶子)

青(黑)色在褶类中是贫穷的象征,所以青褶子用于平民中的贫穷者,—般凡不及第的秀才均使用。青褶子最显著的特点是白色大领。
书生,头戴高方巾(老生行当不缀白玉)。


《赠绨袍》范睢 (富贵衣)

又称“穷衣”,用于贫困潦倒之士。它与青褶子一样,也是黑衣白领,唯周身补缀有散摆的杂色碎绸子,既表示补丁,又象征着这类落魄士人将来会达到富贵的结局。碎绸为红,紫,蓝、黄等各种纯色,相互毫无联系,但被黑色(中性色)所调和,使纷乱的色彩统一在黑底色之中,同样收到和谐的色彩效果——这是传统京剧服装成功运用装饰色彩的—种体现。

穷书生。行当小生。



《古城会》关 羽(绿团龙蟒)

绿团龙蟒一般为红脸的忠义之士所用,如关羽、关胜、赵匡胤等。以服色之绿,与脸谱之红所形成的“补色对比”,是中国传统的配色方法,用在这里,既使服色更鲜明,又令脸色更为夺目。因为此类人物大多智勇双全,文武全材,所以在绣活上采用大方而有气派的平金绣。蟒水一般为直立水,独关羽特定用光泽度极高的全卧水套江牙,更增强人物的雄奇伟岸之感。以服色之绿,与脸谱之红所形成的“补色对比”,是中国传统的配色方法,用在这里,既使服色更鲜明,又令脸色更为夺目。
三国时代汉寿亭侯。行当红生



《鲤鱼仙子》 观世音菩萨(观音帔)

观世音菩萨专用。白色。圈银绒绣墨竹,或平银绣竹。观音帔专用的竹叶纹样,是发挥图案的象征性,表现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南海仙山上的竹林。

观世音菩萨。头戴观音兜。 


《打金砖》郭妃 (女皇帔)

皇后,贵妃专用。明黄色。绒绣团凤。下身内系百折裙。


汉光武帝刘秀的宠妃



《生死恨》韩玉娘(女青褶子)

俗称“青衣”,用于端庄善良的贫苦妇女。黑色,周身沿蓝色或“皎月色”边子。
宋代贫女。行当青衣。


《扈家庄》扈三娘(女改良靠)

与男改良靠形制基本相同,一般用于绿林女杰。因其简洁轻便,更便于高难度的武打、舞蹈动作。

水浒故事扈家庄庄主扈成之妹。刀马旦。头戴蝴蝶盔,插翎子,挂狐尾。



《蒋干盗书》蒋干(文丑花褶)

用于迂腐的文史、书吏或奸诈贪色的衙内,恶少。一般用绿色,绒绣散点式小碎“花”(纹样为花卉或“八宝”)。 
曹军的文吏。文丑之方巾丑。头戴荷叶巾,足穿朝方。



《钓金龟》康氏(老旦褶子)

用于贫苦的老年妇女。其特点是大襟斜领(与男式褶相同),是夫人做一般衬的衣服用。褶子还分花褶子、素褶子。




《将相和》廉颇(狮开氅)

“开氅”属于便服。用于高级武将权臣在非礼仪场合(军旅、家居)。因为这种服式气派颇大,所以为了强化表现力,也用于戏剧主角的某类人物,如占山为王的寨主、武艺高超的大将及侠士等。其形制是:大襟,大领,氅长及足,带“摆”,有缘饰。主要纹样为狮、虎、豹、象等走兽(武将专用),尤以“双狮绣球”纹样最为典型。“狮开氅”多为绿色,大缎料,绒绣,衣边及袖口镶4寸左右的宽边(波线式),满绣装饰纹样。
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净行之铜锤。头戴改良员外巾(斜方形,缎料,饰以双龙戏珠纹样,后方左右有如意形软翅)。凡老年大将,前额加用“铲子头”(土黄色,形似铲刀)。


《野猪林》林冲(武生花褶)

用于有身份的将领或绿林英雄。周身绣10个花团。

水浒故事人物,宋朝八十万禁军教头。头戴将巾。行当文武老生



《乾坤福寿镜》林鹤(团花帔)

中级官吏、豪宦乡绅使用。一般用较沉着的色彩(紫红、古铜、深蓝、秋香等色)。多绣团寿字、团鹤等象征福寿延年的吉祥图案。
宁武镇守。行当文老生。头戴员外巾。


《打金砖》刘秀(黄团龙蟒)

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为帝王所专用,是至尊至贵的象征、皇权的象征。所以,黄(明黄)色团龙蟒专为帝王使用。绣活多采用俊雅清丽的绒绣,弯立蟒水。其纹样,除龙纹以外,特在前后心显著位置环摆“八宝”(宝珠、方胜、玉磬、犀角、古钱、珊瑚,银锭、如意等)此外,还在全身插底散摆“八吉祥”(指花、罐、鱼、肠,轮、螺、伞、盖八种饰有风带的吉祥物,又叫佛家“八宝”)。使用上述众多象征尊贵的装饰纹样,无非是为了衬托帝王之威严仪态,但在这里,恰恰也留下了清代蟒衣纹样繁琐的痕迹。
东汉光武帝。行当文老生之王帽老生。


《牡丹亭·惊梦》柳梦梅(文小生花褶)


用于书生,秀才。绒绣枝子花(角隅纹样),纹样简洁鲜明,布局均衡,眼色十分突出,给人以清秀洒脱之感,衬托出人物文静风流的性格和气质。色彩淡雅明快。

宋代书生,行当小生之扇子生


《胭脂宝褶》明永乐帝(箭蟒)

箭蟒是在蟒的基础上,突破原有形制,吸取了箭衣的某些特点后而新创的服式,也是马连良先生所创。保留的是齐肩圆领、大襟、两旁开衩等蟒袍造型;变革的是衣袖的形制,即是以箭衣的窄袖,马蹄袖口,取代了阔袖及水袖。这种剧装是专为《胭脂宝褶》中的永乐皇帝没汁的,以适应这位皇帝在微服出巡的特定环境下的特殊扮相:既有平民武士的风貌,又不失帝王气质。箭蟒用织有隐花纹的绉绸制作,身上绣六个龙团。采自历史人物画“明太祖像“上的明代皇龙袍的制式。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行当老生。



《杨门女将》穆桂英(女白褶子)

孝服。生活中的孝服本是一身缟素,不允许以花色图案装饰。但京剧服装的设计按照传统的美学原则,对孝服也加以适当的美化,摆脱了生活里的自然形态。所选作为缘饰的莲花,乃是中国用于祭奠的传统纹样。 
杨家将故事,佘太君孙媳,杨宗保之妻。行当青衣。


《铡美案》秦香莲(改良女青褶子)

所谓“改良”女青褶子,即指变革传统的沿边形式:吸收女帔领式上的特点,用小如意头加以装饰,使服装的缘饰更为美观。
陈世美之妻。行当青衣。 


衙役(青袍)

这种形制在褶类中规格最低,用于知县大堂上的衙役(衙役因为穿青色袍,所以也因物得名为“青袍”,是“龙套”中的一种)。 
知县大堂上的衙役。头戴红色“蓁椒帽”。



《佘赛花》佘赛花(女硬靠)

女式靠的靠肚略小,绣双凤牡丹。靠肚下缀二或三层飘带。虎头肩(肩部甲片)下另衬荷叶袖,绣凤及牡丹。用时加用云肩。其服装造型比男式靠更具有装饰性,色彩纹样都更为绚丽,完美地衬托出女将英武和阴柔之美的形象气质。

头戴“七星额子”,插翎子,盔上挂狐尾(为了不妨碍表演,一般是两条孤尾在身后交叉,分别系到腰间。女将挂狐尾一则是为美观,但更主要的是具有象征性,象征此人物是“非正规军队”将领,或为绿林山寨之女,或为将门之女)。



《四郎探母》佘太君(老旦蟒)

有很高身份、地位的老年妇女(老旦行当)专用老旦蟒。纹样一般用团龙或团龙凤,而不单用凤。有蟒水。在使用上,老旦蟒与女蟒有很大区别:不配云肩、玉带,而是腰系丝绦,挂朝珠,下身系墨绿人折裙。这种人物造型比较庄重、沉稳。老旦蟒的色彩一般只用黄和秋香色,黄色用于太后,秋香色用于老郡主、老诰命夫人。
杨家将故事中宋代大将杨继业之妻佘赛花。行当老旦



《西厢记》书童(短跳)

形制似色褶子,但尺寸略短,而且领子可以绣花。它用于书童这一类型人物。正因为它是较短的褶,所以又称“小褶子”。 头戴“孩儿发”。




《四进士》宋士杰(色褶子)

褶类中凡无花纹者,统称素褶。素褶的品种很多,共有八种。这八种素褶大同小异,但各具特点和用途。其中最主要、用途最广的色褶子。 色褶子一般有红、蓝、湖、古铜、秋香等色。红色褶用作衬袍是固定程式,其余各色褶视人物身份年龄而灵活使用。总的说来,它是中、老年(老生行当)男性平民的特定服装。



《甘露寺》孙权(戏珠行龙蟒)

行龙身躯舒展,昂扬矫健,具有动感,适用于性格粗犷的人物。其布局,有左右对称式和上下均衡式两种。上下均衡式的气势更人一些:一龙腾空俯首向下,一龙翻身回头向上,呈戏珠之状,并相应地陪衬以大云朵。蟒水采用立卧五江水,即以五个立水表示五条江,卧水环绕其间,奔腾泻流,具有倒海翻江之势,象征人物独霸一方的非凡气概。平金绣法。
三国时代独霸江东六郡的吴侯。净行之架子花脸



《龙凤呈祥》孙尚香(团凤女蟒)

女蟒的款式与男蟒基本相同,但有着自己独特之处。首先是它的尺寸短(一般约三尺二寸左右),长仅至膝部,身后无摆,其次,所绣纹样主要是凤凰、牡丹,以鸟中之王,花中之魁象征至尊至贵的女性。穿用时上身配以云肩,挂玉带,下身系裙。女蟒的色彩一般只用黄、红。黄色是供皇后、贵妃专用,红色用于王妃、郡主(有时也用于公主)。此种女蟒,绒绣团风,周身单镶黑宽边(波线式)。以平金绣云,绒绣仙鹤。
吴侯孙权之胞妹。正工青衣。头戴风冠。足穿彩鞋



《望江亭》谭记儿(女红帔)

与男红帔配对使用,—二者色彩、纹样完全一致。女红帔下身系绣花大折裙。也用红色。
白士中妻。正工青衣。梳古装头。 


《四郎探母》铁镜公主(旗蟒)

满族人因隶旗籍,所以称为旗人。旗蟒原是指清朝满族皇后所用的吉服—朝袍。这是保留在京剧传统服装中为数不多的清代服饰原型之一,当然,它也是经过了一定艺术加工的。成为戏曲服装后,它已失去了历史朝代的规定性,而被纳入了程式的轨道—通用于中国古代各少数民族(即所谓“番邦”)统治阶层的贵族妇女。使用时,内衬“领衣儿”,外挂朝珠。
末代辽邦的公主。头饰为“大拉翅”(头发梳成燕尾式,裹以青缎,垂于脑后。头顶竖高大的横架,也裹以青缎,缀花朵,凤钗等饰物。两侧垂流苏。“大拉翅”是在“两把头”基础上衍变来的,流行于清末光绪年间)足穿高底鞋(鞋底状如倒置的花盆,高二、三寸,俗称“花盆底“鞋)。

《玉堂春》王金龙(红团龙蟒)

团龙蟒应用的范围很广。团龙纹样严谨规整,装饰性强,显得文静,沉稳。在布局上呈对称形式,全身计十个龙团,以流云,八吉祥插底作陪衬。红色团龙蟒为身份高、性格文静的人物所用,如皇叔刘备、驸马陈世美、巡按王金龙等。绣活多采用绒绣或圈金绒绣,蟒水为弯立水。
八府巡按。小生之官生


《铡美案》王延龄(团行龙改良蟒)

“改良”二字是清末民初时代的词汇,凡对传统事物有所变革,就称之为“改良”,具有褒、贬双重含义。改良二字在今天,即是“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意思。早在十九世纪初期,我国南方的京剧界,率先改革传统京剧服装,而在北方,最早树立改革旗帜的是杰出的前辈表演艺术家王瑶卿和马连良、梅兰芳。马连良先生对蟒的改革,主要是在保持形制的前提下,简化蟒的繁琐纹样,把团龙蟒的十个龙团,简化为只在前后胸各绣一个龙团,并扩展了这一龙团的面积,使之突出醒目。此外,大胆删去了流云、八吉祥等插底纹样,使蟒袍收到清爽别致的效果。在团龙下端,还不拘一格地采用了行龙纹样,造成了团龙、行龙融合为一体的图案布局。上述创造,在当时十分新颖,受到普遍认同和赞扬,遂成定制沿袭下来,丰富了京剧传统服装宝库。这种团行龙改良蟒一般用于老生行当的角色,服色一般为淡雅沉着的秋香色或浅驼色,以象征人物之老练、凝重。 
宋代丞相。头戴龙相貂。



《义责下魁》王中(海青)

黑色缎料,黑大领。主要用于下层社会出身的英雄好汉,如秦琼、武松、石秀等。此外。这种服装也为仆人所专用,凡老院公、小院子,均穿海青,所以它也称“院子衣”(丑行扮演的院子衣服稍短)。 
老仆人,头戴黑色硬罗帽(系绸条)。



《龙凤呈祥》吴国太(老旦皇帔)

用于皇太后,明黄色,绒绣龙风团。下身系大折裙(裙边饰花纹,前后“马面”绣花也可不绣。大折裙一般为墨绿色,以示素雅沉稳)。
吴侯孙权之母。行当老旦 。


《霸王别姬》项羽(黑团龙蟒)

黑色是儿有庄重感的中性色。远在中国历史上的周及秦、汉时代,因崇拜天而崇尚象征天的黑色(即所谓“玄色”)。天子冕服用的就是表示庄重尊贵的黑衣(玄衣)。京剧人物服装吸取了这一用色传统。对具有庄重气派、刚直性格的人物规定服色为黑色。此外,又特定:凡勾黑色脸谱,性格粗犷豪放的人物,也以黑作为服色,这同样对刻画人物具有象征意义。前一类人物如文臣包拯,后一类人物如猛将张飞、项羽.焦赞、尉迟恭等,这两类人都用黑,形成固定程式。黑色蟒,一般采用大方而有气派的平金绣、直立蟒水。按传统规律,龙纹应是人龙,唯前辈表演艺术家金少山用过黑团龙蟒,所以,特将此种服式也列入图谱。 
秦末西楚霸王。净行之架子花脸



《三盗九龙杯》杨香武(武丑花褶)

京剧服装之用于武艺高强或性格诙谐的丑角人物。周身绒绣散点式纹样,多为飞禽(飞蝶或飞燕)。


《贵妃醉洒》杨贵妃(行龙女蟒)

此种女蟒在纹样上更接近男蟒,绣行龙,下部有蟒水(三江水),如清人所绘《戏剧画册》的《回龙阁》剧中的王宝钏,即用此行龙女蟒,当为早期样式,近世已不多用。
唐代玄宗皇帝的宠妃杨玉环。旦行之花衫。



《回荆州》张飞(戏珠大龙蟒)

此种蟒前身仅绣大龙一条,所以又称“独龙蟒”。龙口朝向火珠,龙尾也是甩到肩部。全身平金绣,蟒水为直立水。服色为黑,象征人物的粗犷豪放性格。
三国时代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净行之架子花脸



《荒山泪》 张慧珠(女富贵衣)

凡贫穷妇女穷至极限,也只穿女青褶子。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前,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瑶卿创造了浅颜色的女富贵衣,即在浅色的女褶子上缀各式补丁。之后,程砚秋、梅兰芳等 表演艺术家相继沿用了这种服装形制。明代贫女



《红娘》张生(文小生花托领花褶)

此种褶,只在大领部位饰以纹样(大领外还有一层纹样,总称“双托领”),全身较为素静,一般用于门第较贫寒的书生、秀才。纹样虽不多,但一般选取梅花以寓其品行高洁(作陪衬的纹样名“冰竹纹“)。色彩为浅湖色、浅藕荷色等。
唐代书生,头戴桥梁巾。



《清风亭》张元秀(紫花老斗衣)

山东茧绸织成的布料称“紫花布”。“老斗”是旧时代对社会底层老年人的轻蔑称呼。戏曲中为老年劳动人民规定了用紫花布作褶子,所以称“紫花老斗衣”。它的颜色是未经染色的本色—牙门,略呈米黄色,赋于淳朴、简洁之色彩美感,“老斗衣”单层,无里子。 
打草鞋为生的贫寒老人,头戴毡帽。 


《宇宙锋》赵高(麒麟开氅)

用于高级职官。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龙首,狮尾,牛足。将此种神兽用作开氅的主要纹样,插底为“博古”图案(又称“四艺”吉祥),是为了象征人物的位高权重。麒麟开氅一般为黄色,绒绣。若用黑色,则采平金绣法。
秦代权臣。净行之架子花脸,头戴相巾。



《长坂坡》赵云(硬靠)

男式靠在使用时插靠旗,即表示人物全副武装,已处于临战状态,这叫“硬靠”(靠旗之生活根据,源于古代将官之令旗。当然,那种实用令旗较小,传令时手执,骑马行进时就插在后腰革带上,作为传令凭证。发展为“靠旗”后,已美化、夸张、加大成为临战武将的装饰物了。一般用四面靠旗,缎料,绣“单龙戏珠”)。靠的结构很复杂,全身共有绣片31块,其中有3块可移作它用;穿蟒或穿箭衣者围靠领,象征武将;单用两块靠腿者,象征丢盔卸甲的败将,几有符号意义。

三国时代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行当武生之长靠武生,穿白色靠,头戴扎巾额子。




《除三害》周处(花脸花褶)

用于具有粗犷豪放性格的这一类型人物。一般绒绣大枝子角花,或平金绣散点式大流云。花褶敞穿。
西晋时期人物。净行之架子花脸



《群英会》周瑜(白团龙蟒)

白色是具有素雅、圣洁美感的中性色。白色团龙蟒一般用于英俊儒雅的青年武将(如武小生行当的周瑜)或正直英武的中年武生(如老生行当的杨延昭),给人以潇洒清秀之感。多采用俊稚清丽的绒绣,弯立蟒水。凡穿蟒的人物,加用靠领(三尖领),即表示此人是武将,这就是京剧服装特有的一种艺术语汇。 
三国时代东吴大都督。行当小生之雉尾生。头戴紫金冠。插翎子。足穿厚底靴。



《桑园寄子》邓元(安安衣)

这是比“短跳”更短的小褶子。短似袄,布料白大领,袖头沿黑边,无水袖。用于儿童。
幼童,东晋汝阳太守邓伯道之子。生行之娃娃生,头戴“孩儿发”。



《将相和》之蔺相如(团花开氅)

用于高级文官。主要纹样为团花(周身共10个花团)。绒绣或平金绣。衣边及袖口绣缘饰纹样,不单镶边。
战国时代赵国之丞相。行当文老生之安工老生。



《十道本》褚遂良(学士官衣)

属于官员、学士的常礼服。它是在缀有“补子”的青官衣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身后仍有“摆”,但补挂玉带,改系软带,软带正中垂两条飘带。以纹样进行局部装饰:绣边,下摆绣海水。学士官衣虽是其母体——官衣中分离出来的,但它仍未脱离官衣的基本形制。
唐代名臣 。行当文老生



《洛神》曹植(学士衣)

学士衣由传统的学士官衣进一步发展而成。它取消了作为官衣主要标志的“补子”和“摆”,使之真正具有了常礼服的性质。与之相应的改革,是以学士巾取代纱帽。
三国时代曹操之子。行当文小生之官生,头戴学士巾。



《天女散花》天女(云台衣)

梅兰芳早年编演《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新剧时,参考古代绘画、雕塑中的人物造型特点,大胆创制了许多新颖而别致的戏装,当时将它们称为“古装”,以区别于一般通用的戏装。如《洛神》的“示梦衣”、“戏波衣”,《嫦娥奔月》的“采花衣”,《太真外传》的“舞盘衣”,“骊宫衣”,《木兰从军》的“木兰甲”,《天女散花》之“云台衣”等皆为梅先生所创。以云台衣为代表的古装,本是为了在戏曲舞台上发挥古代歌舞特点而创制的,显示了前辈艺术家敢于突破传统的革新精神。从形制上看,它改变了传统的服装造型:衣裳剪裁合体,上衣短如褶,裙子系在衣外,以带束腰,袖子也由肥阔而变为窄瘦。这种服式无疑使得剧中人物具有修长、窈窕的美感,具有现代审美情趣。此云台衣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上衣为淡青色古装“袄子”,外披直大领云肩,下裳为“腰裙”,胯部系小腰裙(即“小侉子”),腰系黄丝绦,挂玉珮,肩部垂两条风带。
佛经故事中众香国的天女。行当青衣 。



《赤壁之战》鲁肃(改良官衣)

对官衣加以美化,采用平金绣的圆形纹样取代“补子”,并在袖口及腰部以下适当饰以纹样。此种改革图案的官衣,谓之改良官衣,为近世所创。 
三国时代东吴的大夫。行当老生。



《群英会》鲁肃(官衣)

文官的官服。用于中级文官(个别情况如新科状元、婚典新郎等也用之)。源于明代官服—盘领窄袖大袍。其形制,基本与蟒相同,唯不绣纹样,用素色缎料制成。


 《樊江关》柳迎春(女官衣)


多用于诰命夫人。尺寸短,仅过膝部,身后无“摆”。使用时,只能系丝绦,下身系裙。女官衣另有一特殊用途:在梨园班社时代用于“金榜谢幕”和“金榜谢赏”。每逢旧历春节演完“吉祥戏”或唱完“堂会戏”之后,由一名“老旦”及一名不戴髯口的“老生”俱穿上红色女官衣,登台谢幕、谢赏。新中国建立后,已取消了此种旧例,女官衣也不常用了。近世饰演诰命夫人,往往以气派颇大的女蟒取代了女官衣。



《战宛城》张绣 (青官衣)

黑色表示职位最低。“青官衣”虽具官衣形制,但无“补子”。一般用于管理驿站的驿丞官或管理官僚门庭的门官,也用于降将。战败后归顺曹操的降将



《甘露寺》之赵云(团狮开氅)

用于身份高的武将。白色。绒绣。狮子本是勇猛的象征,构成圆形图案纹样之后,减弱了气势,增强了装饰性,这就具有了严谨庄重的特点,适用于既勇猛而又有智谋的类型人物。
三国时代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行当武生,头戴“扎镫”。 



《贵妃醉酒》杨贵妃(宫装)


也称“宫衣”,属于女用常礼服。用于皇妃、公主在一种比较随便闲适的后官场合。宫装虽然极为华丽,但规格低于女蟒,不能用于庄严隆重的环境。形制是:衣裙一体(上衣下裳相连),圆领对襟,阔袖(袖口大镶大沿,具有清代满族妇女服饰的典型特征),肥腰(革带仅为装饰),腰际以下缀有彩色飘带(3层,计64条),内连衬裙。服色以红为主,杂以各色作为辅衬。周身满绣纹样(上衣绒绣飞凤牡丹,飘带绒绣草花或草凤)。使用宫装也需加云肩(此种盖肩装饰品为小立领,绣花,周围饰以网子繐。也具有清代女装特征)。

唐明皇玄宗之宠妃。行当旦行之花衫,梅兰芳大师所创。



《审头刺汤》汤勤(红官衣)

丑生红官衣尺寸比官衣略短一些,专用于如七品知县身份的喜剧人物或反面人物。衣服略短,一则是为造成一种滑稽感觉,再则是为了适应较大的舞台表演动作的需要(有时为了更加强喜剧色彩,此类人物干脆使用尺寸更短的女官衣)。
明代嘉靖朝的严世藩之幕宾。行当文丑之袍带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描戏曲人物及服饰(1)
晋剧中的各种角色,都穿什么衣服?
[转载]戏曲服装介绍
《中国京剧》艺术火花专集
传统戏曲服饰介绍
京剧行头之“蟒”(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