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任封丘尉的边塞诗人高适

高适(约704~约765),字达夫、仲武,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他曾任封丘县尉,后升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唐玄宗天宝八年(749),睢阳太守张九皋十分赏识高适的才华,便进献高适的诗集给唐玄宗,推荐他应有道科(汉代选举科目之一,指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于是高适便被征召入京,考有道科中第,被任命为封丘县尉。

46岁的高适到封丘任职。可谓几经挫折,才得到这样一个微职所以刚开始,高适兴奋了一阵子。这从他赴任前写的《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一诗中可以看到:“……蹇步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长歌达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征求尽。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圣朝。犁牛钓竿不复见,县令邑吏来相邀。”

但是一上任,他发现眼前的现实和理想大相径庭,封丘是黄河边十分贫穷的小县,这使高适很失望。之后,他又发现官场黑暗,于是便将这些感受写在了《封丘作》(也称《封丘感怀》)里,其中的“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成了千古传颂的名句。可以说高适到任后没多久,便产生了去职的念头,在封丘三年,他一直处于出仕和归隐的矛盾中。所以,他很难安心县尉这份工作,只得创作来打发时光。他和杜甫、岑参等诗友到国都长安同登慈恩寺塔(即大雁塔),写了一首《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盛时惭阮步,末宦知周防。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大意为:在盛世不能像西晋阮籍一样消极遁世,官职虽小应该学习周防(周防16岁就作了汝南郡一名小吏,后皇帝视察到汝南,召所有官吏考试四书五经,因周防特别能诵读,为此升为郡守)。我很想报效国家,但又没有这样的机遇,只好归隐。

天宝十载冬,高适奉命送新兵到蓟北。送兵期间在边地的所见所闻,令高适感到愤慨和失望,并促使他决心辞官。他写诗道:“积雪与天迥,屯军连愁。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他还写了《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答侯少府》《蓟中作》等诗,描述他愁闷、惆怅的心情。在完成送兵的任务之后,高适辞官而去。

高适离开封丘后,不久到了河西(河套以西,今甘肃武威一带)。正值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用人之际,他被召在幕府中执掌书记(主管全军文书)。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谋反,高适帮助哥舒翰守卫潼关,接着升任左拾遗,后改任监察御史。后升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又封渤海侯。高适死后获赠礼部尚书衔,成了唐代职位最高的诗人。

(清顺治《封丘县志·职官·守令》有记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唐诗传世名篇之15:“四大边塞诗人”——领袖高适
高适: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李翰)
高适:逆袭人生,拜将封侯
边塞诗人高适与鄂州华容高姓传承关系考究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诗草书《醉后赠张九旭》
宁堪作吏风尘下——《鸡肋篇》下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