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穿越历史,遇见无锡

在鸿山遗址溯春秋文章

在惠山古镇品二泉映月

在东林书院思家国天下

从中国旅游第一人徐霞客的游记开篇

到民族工艺瑰宝紫砂的匠心凝聚

从鼋渚春涛、太湖文风

到近代民族工商业开创先河的新篇

……

湖山文韵 惬意无锡

2022年6月11日是第十七个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天,跟着小布感受无锡文化的魅力
开启一场吴文化溯源之旅吧

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

历经时代沧桑、传承千年文脉

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


江南多杰士,古院文脉长

曾几何时

无数莘莘学子沿着古运河而来

轻叩乌木院门

只为'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

只为找到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名联在中国书院史上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激励了一代代心怀国家的读书人


书院内,林荫蔽日,幽古雅致
亭台楼阁,粉墙黛瓦
回廊水榭,碧水滢滢
曲径深邃,古色古香
一派古朴雅致之气韵


东林书院还是一座文化宝库
书院内各堂、斋、祠、房等建筑
均显现明清风格风貌
   


东林书院更是一个精神宝库
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学派
从创院之初就倡导
“读书、讲学、爱国”的家国情怀
和“实学以救世”视“天下为己任”的东林精神
形成了独特的“东林学风”


站在这里
仿佛听见那遥远的
飒飒风雨声和朗朗读书声
聆听历史的娓娓诉说

惠山古镇
去江南,不能不看古镇
来无锡,不能不去惠山古镇


历代众多文人雅士、帝王先贤
都曾在这里留下了
瑰丽的诗篇和轶事佳话
乾隆皇帝几次下江南
都曾到此一游
并留下诗句
“惟惠山幽雅闲静”
苏轼曾在这里写下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祠堂是惠山古镇的灵魂
惠山祠堂群有许多
历史上著名人物的祠堂
据不完全统计
各类祠堂所祭祀的历史人物
多达180多位
如黄歇、李绅、张柬之、陆贽
范仲淹、司马光、李纲、李鸿章等
虽历经数千年
但仍然散发着人文的光辉


粉墙黛瓦飞檐斗拱的中式建筑
集聚着无锡最精彩的江南风情
这些时间跨度长达1200多年的祠堂群落
在无锡这片土地上
与周围的江南山水完美组合
形成全国罕见的祠堂群文化
成为中国大地上古老而鲜活的遗存


千年古镇,留韵悠悠
如同一幅书香浓郁的长卷水墨画
等你来赏
鼋头渚风景区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

鼋头渚四时之景特色鲜明

山水风光,惬意游览

来鼋头渚慢游慢赏

看到的一切都是出乎意料的美


到达鼋头渚最高点——鹿顶山
感受鹿顶迎晖的雄奇景致
领略一山观两湖的壮美风光


望太湖,烟波浩淼
望蠡湖,溪水涟漪
沿小路下山,漫步园中
来体验太湖佳绝处的雄奇壮阔


驻足在鼋渚灯塔
遥望浩渺无际的太湖
鼋渚春涛、包孕吴越、万浪卷雪
一个个景点流淌着的历史底蕴
跃然眼前


太湖明珠,水韵无锡
这里就是无锡太湖鼋头渚风景区
来这里聆听无锡故事吧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一波清流南去,千帆道尽繁华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中的
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组成部分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以运河为轴
由寺、塔、河、街、桥、窑、坊
等众多景观组成
构成了一幅独具风韵的
江南水乡图景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
充满文化底蕴的街巷里
深藏着具有独特韵味的锡式生活
这里作为文艺青年最爱的打卡地
不但是中国江南历史人文景观长廊
还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中国运河“征诸历史,最古为太伯渎”

三千年前
周太王长子泰伯在梅里建勾吴国
为了灌溉和排洪的需要
率领民众开凿了伯渎河
吴文化由此生发
之后的吴王阖闾攻楚
夫差北上伐齐,都曾在此经过


无锡段运河文化遗产中
工商文化基因及其精神最为典型
随着“米码头”“布码头”
“丝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书码头”
等各具特色的码头文化兴起
商贾云集,船乘不绝
并涌现出一大批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萌芽


至今,荣、唐、杨、薛四大家族的创业传奇
仍在坊间流传
他们在商界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延续
由此,说古运河无锡段是
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
毫不夸张
五步一码头,十步一遗存
甚至每一孔桥、每一块方砖、每一片瓦
都有它的文化背景
从历史的横截面来看
同一条古巷,路过窑工,也走过织女
碾过稻米,也开过钱庄
文化的多样性,在此生息繁衍迁变不停
无锡博物院
想要了解一座城,就去它的博物馆看看
与其说博物馆是无锡文化的名片
不如说无锡人把对生活的热爱
都珍藏在了博物馆里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
及至周代泰伯兄弟开创吴文化
尤其是近代以来的百年繁华
都能在这里看到
古代书画、历代紫砂、惠山泥人
近现代革命文物和民族工商业文物
一件件藏品记录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
带你穿越时空的阻隔
反映着无锡地域文化特色
彰显出无锡城市独特的个性魅力


作为“镇馆之宝”之一的
《苔痕树影图》是倪瓒的作品
倪瓒为“元四家”之一
对明清以来的山水画影响极大


朱元璋书法作品存世不多
无锡博物院藏有一幅《朱元璋行书手谕卷》
全卷共14行,118字
是“吴王亲笔”写给“左相国徐达”的手谕

无锡博物院藏有一件泥塑精品——“蟠桃会”
为清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五十寿诞之时
当时的无锡县令别出心裁
呈送给慈禧太后一件名为“蟠桃会”的
大型惠山泥塑作品


无锡是中国近代工商业发源地之一
在纺织、面粉等行业涌现出一批重要的民族企业
无锡博物院藏有一台纺织机
见证了无锡纺织业的发展
这台纺织机由英国制造
1991年,国棉一厂将它捐赠给无锡博物院
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走进这里

你可以感受无锡地域文明进程

和吴文化发展的突出成就

这里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的

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

到青铜时代的马桥文化时期

所发现的主要遗址和出土文物

也展示了吴国由建立、崛起到称霸

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以及在青铜冶铸、造船水利、渔猎农桑

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沿着笔直的玻璃悬道往前走
站在特大贵族墓群的考古现场的上空
仿佛在与无锡的历史对话


这里文物品种之全、数量之多
远胜吴越地区已发掘的所有墓群
一起来看看馆藏文物都有
哪些镇馆之宝吧


玉飞凤
出土于鸿山越国贵族墓
是国内发现最早的微雕玉器


青瓷三足缶
出土于鸿山遗址邱承墩特大型墓
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乐器缶


琉璃釉盘蛇玲珑陶球形器
其特有的造型、
红白蓝三色的制陶工艺、
点状琉璃的施釉技法
使其成为中国古代陶器的珍品

徐霞客故居

有一位探险家
他走遍名山大川、历经千辛万苦
他为世人留下了千古奇书
他,就是徐霞客
他的故乡就在江阴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
探险旅行家、游记文学家、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留下世界名作《徐霞客游记》
被称为“千古奇人”,闻名中外,享誉世界


徐霞客故居坐落于
江阴市徐霞客镇(马镇)南阳岐村
四百年来,风雨如故,瓦舍犹存
而今,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滨江古城江阴
以守护的方式留存着故居岁月的变迁


故居由晴山堂、胜水桥、
徐霞客墓和仰圣园等组成
古朴厚重的明式建筑
嵌于悠然水乡中,浑然天成
天井右侧立着徐霞客亲手移栽的罗汉松
历经沧桑,依然亭亭如盖


这里是霞客梦的启程之处
更是奔波一生后的归宿

宜兴陶瓷博物馆


一抔紫砂土、一把紫砂壶

让宜兴丁蜀在世界舞台上

找到了自己的坐标

宜兴,素以陶都驰名中外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业性陶瓷博物馆


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
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藏品
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反映
走进这里,就像走进一个时光隧道
沿途感受历代陶瓷艺术创造的
伟大和艺术的光辉

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原始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
印证了太湖流域早期的马家滨文化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青瓷古仓罐”造型多变
灵动地传达了晋代宜兴的制陶技术
国家一级文物紫砂陶“黑衣回纹瓶”构思独特
展现出宜兴紫砂巨匠们的精思巧手


从新石器时期中期至今的漫长岁月中
陶瓷是宜兴引以为豪的生命赞歌
无数的能工巧匠孕育了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汉代的陶器、两晋的青瓷
宋明的均陶和明清的紫砂
以及当代的彩釉陶、美术陶、精陶等品种
展示了宜兴的风采
凸现了陶都的地位


微风徐徐,拂去历史的尘埃
每一件藏品即是一个故事
每一个故事蕴含一种情怀

这里是无锡
这里有最美好的风景,最动人的故事
这里有丰厚的人文历史
踏上这趟文化之旅
通过文化遗存
去感受无锡、读懂无锡吧


来源:无锡市文广旅游局、锡日报、无锡博报、惠山古镇景区、宜兴陶瓷博物馆、徐霞客故居、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风情古运河、无锡高新区在线、叶建兴《鸿山之谜》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河月明》带热明朝文化,江南腹地的这座古镇,有五类明朝遗迹
无锡,一不小心又排这么多全国第一!不服来辩!
无锡10大最值得一玩的旅游景点,首选鼋头渚,你最喜欢哪?
无锡历史上的四大书院,你知道几个?
美得像童话!有人把无锡经典景致都手绘了下来,来看看是哪里!
无锡最值得去的五大景点,风景美到窒息,错过是种遗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