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章太守——扬州老市长钱承芳保护文物二三事

我的“发小”陈功先生昨日逛扬州瘦西湖公园,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瘦西湖镇宅之宝——清代黄花梨青花瓷屏风。还留了一句评价:原市长钱承芳的历史贡献。让我感慨万分。

有点年纪的扬州人对钱承芳老市长为保护、挽救、挖掘、发展扬州古城的历史文化所做出的贡献,有口皆碑,感恩于心。

钱承芳曾于文革之前在扬州任过十多年市长,文革开始后受到冲击,被下放到老家泰兴农村,文革后期开始解放老干部时,又回到扬州任职。他的两位公子和我是高中同班同学,性格相投,交情颇深。由于他们住家与学校仅一墙之隔,经常放学后去他家玩耍,认识了钱老和黄阿姨两位儒雅、和蔼、可亲的老人。

回到扬州这些年后,虽然两位老同学已定居南京,彼此之间走动反而更勤了。有时他们来扬州,只要得空,便来舍下喝杯茶,歇歇脚,吃个便饭。我去南京也不客气,只要时间充裕,也去府上叨扰一番,不讲客套,主随客便。如今世态炎凉,纯真的“同窗之情”已成为世间最铁的感情,此话一点不假。

当年我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屁孩,对钱伯伯和黄阿姨除了敬畏和敬仰,并无更多的了解。回到家乡后,当为缺乏的扬州历史文化进行补课时,始才发现这位受人尊敬的老市长,为扬州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原来做出了如此之多的特殊贡献。

位于瘦西湖公园中心区域的小金山脚下有一处棋室,名曰“月观”,厅堂两侧陈列着两组清代黄花梨嵌青花瓷版的拆屏,原为清朝宫廷用物,后流落天津。拆屏分两组共12扇,黄花梨制作的屏框,上嵌64块青花瓷版。每扇屏风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嵌长方形青花瓷版,纹饰为山水楼台舟楫;下部嵌正方形瓷板,纹饰为博古图案;屏风顶部、腰部、脚部有扁长方形青花瓷版,纹饰为缠枝莲。行家言之,这是宫廷画师奉旨描摹的皇帝南巡时的沿途胜景,栩栩如生,叹为观止,全国罕见,十分珍贵,乃瘦西湖公园的镇园之宝。这件宝物并非是瘦西湖公园的原生之物,而是文革之前钱承芳市长去天津出差之际,在文物市场淘来的。机遇往往青睐于有心的识宝之人,他觅得此宝物之后,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置放于瘦西湖公园一个雅静之处,供四方游客欣赏。老同学告诉我,令尊当年购买这件宝物时,花费并不大,大概是60元人民币,凭当时的家境完全承受得起,但是老人家还是忍痛割爱了,这是一个文化人的情怀,也是一个“父母官”的境界。

唐朝鉴真法师的故里扬州大明寺门前有一对造型精美、庄重大气的石狮子,早先并不在大明寺门前,而是属于扬州另外一座古刹重宁寺。1953年古运河上的渡江桥建成时,为了装饰桥头,就把重宁寺的这两座石狮子移至渡江桥头。结果没有多久,其中一只意外掉落水中,在水中沉睡了7、8年之久。直至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扬州人重修大明寺。为了彰显大明寺的雄伟庄严,在钱市长的提议之下,将落水的狮子打捞出来,与另一座狮子一起安放在在大明寺门口。在那个年代,受打捞条件的限制,在湍急的古运河中打捞一座重达数吨的石狮子并非易事,他老人家亲力亲为,筹划方案,组织队伍,调配设备,才终于让这对威武雄壮的石狮子在大明寺正门前的“栖灵遗址”牌坊下安家落户。

在历史积淀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当父母官,肩上扛的责任除了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体恤民情、造福一方之外,还要有一份担当和守望,坚守文化风骨,守望文脉传承。北宋年间,欧阳修遭到贬谪,在扬州任知府期间,不求声誉,体察民情,勤政操劳,为政尚简,纲目不乱,深得扬州人民爱戴。后来苏东坡出任扬州太守时,恩师欧阳修已经仙逝九载,在平山堂看到欧公种下的“欧阳柳”,感慨万千,写下了“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的诗句,缅怀恩师。后世之人以这两位在扬州任过职的大文豪为参照,把以德施政的文人官员称之为“文章太守”。

然而,一座城市能被百姓称呼为“文章太守”的父母官能有几多?在扬州人民心目中,曾经的钱承芳老市长担得起这份荣誉。“月观”内堂的清代黄花梨青花瓷屏风,大明寺前的石狮子,记载的只是他老人家为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传世、传播留下的实物印记,还有许许多多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只能在老百姓的心中装载着,口中流传着,有的或许记录于地方历史,有的可能连痕迹也没有留下。

去年我在网上读到一篇怀念红学家冯其庸先生来扬州考核《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族建筑遗址的文章。1975年,冯老到扬州下榻西苑宾馆后,看到隔壁的天宁寺正准备拆迁。他认为这是全国少见的历史痕迹,不仅康熙六次南巡均驻跸于此,而且两淮巡盐御史曹寅曾在寺内主持过刊刻《全唐诗》,赶紧与正在扬州的“中国园林之父”陈从周先生一起,找到老朋友钱承芳,说国内其他地方许多与曹家有关的建筑遗址已荡然无存,而扬州天宁寺却保留完好,万万不要拆毁。钱老听取了专家意见,最终为扬州人民留下了这座老祖宗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存。


类似这样故事实在很多,难以在此一一枚举,再补充两个故事,便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1959年,扬州整理王少堂老先生的扬州评话《武松》,钱市长亲自挂帅,与市委宣传部苏尚门副部长分别担任整理小组的正副组长。还专门抽调了孙佳讯、孙龙父这两位扬州文化名人合作整理。扬州评话《武松》是一种地方方言的评书艺术形式,当年却在全国风靡一时,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唯一播放过的地方方言说书节目,根据评书整理出来的书籍,也是洛阳纸贵,一书难求,钱承芳市长功不可没。

扬州的市花琼花,是一种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名花,如今之所以重现世间,闻名全国,也与钱承芳市长本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敢于拍板的胆魄有关。1962年春,扬州文化处在大明寺发现了一株被历史尘埃淹没已久的琼花,树大花繁,异香扑鼻,每枝花上有花朵八九朵,每朵五瓣,犹似一朵蝴蝶,花的形状如八仙过海。这株花长期以来一直被人叫做“聚八仙”,苏北农学院专家和市园林部门研究发现,这株“聚八仙”与扬州史公祠内清宫所藏的琼花真迹刻本上的花型一模一样,经过资料查实和植物学角度分析,证实了就是传说中名闻遐迩的琼花。当地新闻单位写了新闻稿件并配上实物图片,打算对外发表。但是谁有这样的权力、能力、和魄力审核表态呢?新闻单位想到了钱承芳市长。钱市长仔细看了稿子和照片后。问了许多细节情况,然后说:“宋代韩琦、欧阳修等大文豪做过很多赞美琼花的诗篇,这说明扬州最起码在宋代就有琼花,现在扬州还有清代阮元所书琼花真本石刻,又有今人专家的考证,我认为大明寺内的聚八仙,就是四海无同类的琼花。记者要为天下先嘛,报纸可以刊登,如果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对琼花进一步做考证,有好处。同时,把稿件送到上海新闻单位,看看大都市新闻界的反应。”上海《新民晚报》在1962年5月13日以“扬州重报琼花开”为题,登了这份稿件,还配上了大明寺琼花盛开的照片和阮元所书石刻的图片。从此,这个传说中与隋炀帝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仙株奇葩,终于再现人间,每到鲜花绽放季节,四面八方来扬州看琼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钱老仙逝二十余年了,他的夫人黄阿姨今年已是九十九岁高龄,离百岁大寿仅差一年,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白寿之年”。上星期我陪家母去扬州苏北人民医院,找黄阿姨的令媛钱涯邻主任看中医,调理身体。聊天时,她突然问了一句:“文浩,你给我妈妈买桃酥了?”一下子我楞住了:“没有啊。”她说肯定买了,前几天她给母亲寄去了桃酥,老人家来电话问她,你这个桃酥好像不对,跟文浩买的不一样。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是春节之前她哥嫂来扬州在老富春茶社请一些同学朋友聚会时,我顺便在一旁的老字号茶食店“大麒麟阁”买了一些小包装的京果粉和桃酥,让他们带回南京与亲友分享,黄阿姨吃到了桃酥,想起了我这个当年的小屁孩子。或许是我与涯邻买的桃酥不是同一家店,竟然让一个百岁老人吃出了味觉上的差别,说明她老人家身体康健,头脑清楚,思维敏捷,这是一件让晚辈们值得高兴、值得幸福的事情,祝她老人家健康长寿。
为官一任,能给治下的这一方水土,留下让后人们值得念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他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扬州曾经的“文章太守”钱承芳市长就是一个这样的老前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 寻古拜谒大明寺
欧阳修:简者不为繁碎 宽者不为苛急
大明寺游记(3)栖灵塔:蜀冈瘦西湖名胜风景区游(3)
江苏游学第十四辑---瘦西湖畔
旧照:1936年“烟花三月”时的扬州,扬州真是美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