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瓶窑的来历


文化古镇


瓶窑

古称亭市,南宋咸淳临安府志说镇北小山古称亭市山,山下村落以山名。《太平寰宇记》说亭市村瓶窑镇人悉作大瓮,今人谓之浙瓮。

宋代亭市山南麓建窑烧制陶瓶,始称窑山,亭市村因此得名瓶窑。但从镇西五里的毛园岭村鸡笼山发现的古陶窑遗址,镇南十里的长命村马金口和鸽宝山发现的古陶窑遗址,据考证均在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


长命村石山下的古窑址据考证当是西晋时的青瓷窑址。可见瓶窑的制陶业自汉始至晋、唐、宋、明历来就十分发达了。

明万历进士湖州人大学士朱国桢曾在《瓶窑重建真寂禅院记》中说:“瓶窑其地俗朴民俭,自农桑外多以埏埴为业,故市廛与陶穴相望如栉比。”

埏埴shān zhí:埏,以土和泥,揉和。埴,黏土。埏埴,用水和粘土,揉成可制器皿的泥坯。市廛chán:市中店铺。引申为集镇之意。)


民间传说窑山有18口窑连接18条弄,每条弄一口井共有18口井。口口相承的民间小曲《三十六码头》中还有“瓶窑出的好乌甏”的唱词。

在瓶窑镇境内的反山、汇观山、莫角山、吴家埠等地相继发现距今4700—5000年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大批的陶器、玉器、稻谷、丝绸等良渚先民的遗物。镇西十里的彭公岭古为防弓岭,相传为防风古国的堤塘。可以说在瓶窑这块土地上4000—5000年前就有良渚古国和防风古国的先民繁衍生息。


良渚古城

2007年,浙江考古研究所宣布,发现了一座5000年前的古城,经权威认可,这是不亚于河南安阳殷墟的重大考古发现,等于正式把中国文明的历史提前到了5000年前。

良渚古城的惊人发现最近吸引了不少参观者蜂拥而至。


不过,龚先生前两天却差点扑了个空,不是不准参观,而是因为他跑错地方了。“怎么古城在瓶窑,而不是良渚啊。”龚先生打电话过来,也想借此提醒一下其他游客。

良渚古城发现后,考古界称这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惊呼是继上世纪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身边有那么大的古城从来没见过,这自然引起了周边地区市民的兴趣。


龚先生想让女儿也开开眼界,于是想当然地开车前往良渚。到了良渚,他沿路问了好几位当地居民该怎么去古城遗址,可令他想不到的是,他们都摇头表示“不清楚”。

正当他犯愁的时候,碰到一位知情人。原来良渚古城并不在良渚,而在相连接的瓶窑。果然,他们在瓶窑找到了5000年历史的古城,看着露出地面由石头垒成的城墙,父女俩兴奋得不得了。

“不过我始终想不清楚,既然是良渚古城为什么在瓶窑呢?”龚先生说一路上他碰到了好几位跟他有相同遭遇的参观者,“幸好我还是开车的,如果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走路的,跑错地方可就麻烦了。”

专家介绍,良渚文化是分布于环太湖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文化。由于最早在良渚发现该文化遗址,因此以“良渚”命名。而良渚中心遗址其实位于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地,核心地块位于瓶窑镇。


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核心位于瓶窑。

看良渚古城,临平北站坐787路,或杭州坐348路(武林门北——瓶窑)公交车到瓶窑镇下车,然后向北走500米就到了。


瓶窑老街

瓶窑古镇有着中国江南传统的布局,小桥流水,小桥造型各异,有着有趣的名字和历史传说,古称十八弄的弯弯曲曲的弄堂又在古镇中穿过,连接着十八古井和古窑。

如果你是个过客,只要向瓶窑人说“老街”两个字,所有人都会帮你指路,“就在苕溪北岸,从西险大塘过瓶窑大桥就到。”


现存的瓶窑老街并不单指一条街,而是老城区的代名词了。阴雨天,老街在雨雾的薄纱中略显神秘,排门、供销社、电影院、粮站,仿佛带我们穿越到了几十年前。


“瓶窑最初就是三件套,一座山,一条溪,一条街。”


30年前的瓶窑,只有0.8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电影院前面的场地,当时是瓶窑最为繁华的地段。因为毗邻苕溪,瓶窑的水运十分发达,周边9个乡的村民挑着货物来赶集,如果能看场电影,那可是件很美的事情了。


老街的路已经翻新过一次,但下雨之后,坑洼的水潭仍需要细细斟酌后才能走过进街途中,两侧不乏各种门市部:棉布门市部、文具门市部等,全然没有刻意修饰的痕迹,老底子电影里经常会出现的供销社、电影院、美发中心、粮油店等,这里都完好地保留着。


如果穿一条妈妈年轻时穿过的裙子,走在老街上,会感觉自己穿越到了那个凭票购物的年代。


里窑街81号,不是特别的编号,却是曾经最热闹的地方,硕大的红五星下面,铜匾被风雨抹上了尘埃,但那7个字清晰可辨,“瓶窑供销合作社”。


老街上最宏伟的建筑,算是瓶窑电影院了。“电影院建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没有预售这种说法,8分钱一张票,随到随买。电影也是每天都放,一周放两场。”

里窑街保留着最为代表性的建筑,就是当地所谓的“九间头”,规定只能住9户人家,每户两层,每户人家都紧挨着,中间也不设任何隔断,整体都建在两节台阶之上。为了方便大家交流,当地人还在一楼与二楼之间搭起了凉棚,把平时用的炉灶放在人工走廊上,平时还能烧菜,分发给邻居。不管风雨,这九间房的门前都是干燥的,闲置的长椅便是供居民闲聊用的。


走在横叉弄上,往西到底,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一处废弃的砖瓦厂出现在眼前,砖黄色的烟囱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旁边还有最简易的铁踏脚,烟囱因为年久失修有点倾斜。

老街还有一样镇街之宝,就是位于里窑街的饭店“新大篷馆”,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饭馆。现在大篷馆加了新字,虽然不烧面了,但菜做得依旧是一流。据吃客介绍,新大篷馆的招牌菜是糖醋排骨,专业程度堪比杭州楼外楼的西湖醋鱼。


到了瓶窑老街,还不得不说件怪事,就是18条弄堂以及弄堂中的18口井。

这18口井,均横在路中间,直到现在还是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取水处。为何老街要布局成18弄18井,老街上的居民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知道从这井这弄许多年前已经存在了。

相传瓶窑这个地方风水极好,老街后面有两座猪形的小山,屁股对屁股,相反呈镜面。 当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命谋臣刘伯温到处破坏风水极佳之处,防止人杰地灵造英雄,动摇自己的地位。此时,刘伯温发现了这两座山,便在山边挖出18口井,分布在两座猪山的肚子上,这才离去。

现在,最容易找的也是地势最低的是位于井头弄的那口井,弄堂足够两个人并排撑伞走进去,向上走10余米就能看到一口横在路中间的井。

井口被常年累月的雨水侵蚀得斑驳不堪。伸头往井里一看,井水深不见底,但莫名的清澈,井内部呈四边形,水草和青苔比拼着生命力占尽了向阳的石缝。

从水井向上看,村民的房子紧凑地沿山坡排列。


如果市民有兴趣一探这传说的究竟,或者访遍这18口井,那可先留意下这18条弄堂的名字,里窑街自西向东分别是再兴弄、李家弄、玉石弄、祠堂弄、井头弄、才人弄、花家弄、小学弄、商会弄、八房弄、汤家弄、方家弄、吴家弄、外窑弄、圣殿弄,以及位于西溪街上的江家弄、碗店弄、横叉弄。


苕溪和西险大塘

趿屐溪桥一望中,青山绿水景无穷。芦花两岸晴山雪,苕水一溪春涨红。


苕溪,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由于流域内沿河各地盛长芦苇,进入秋天,芦花飘散水上如飞雪,引人注目,当地居民称芦花为“苕”,故名苕溪。

苕溪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中,唯一自南向北的一条河流。西险大塘是一项古代水利工程,始建于东汉,建成于宋代。西险大塘起自余杭石门桥,经余杭、瓶窑、良渚、仁和劳家陡门至湖州德清大闸止,全长44.94公里,其中余杭区境内长38.98公里。


明陈善《南湖考》中如是写道:苕溪一带,下贯杭、嘉、湖三府,大禹筑塘,名西海险塘。”《杭州府志》:“西大塘,旧以险名,当三苕汇合之冲,左多山,右皆平壤。此二记载都说明西险大塘之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大塘东面的一百多万亩土地和数百万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危!

苕溪是瓶窑的母亲河,也是余杭的母亲河。


北湖草荡和芦花

北湖滞洪区集雨面积5.3平方公里,古称天荒荡,又名仇山草荡,自唐代开辟至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

沿104国道过瓶窑大桥,前行1公里左右,找一个路口左转,进入北湖草荡。


北湖草荡原为苕溪的泄洪区,过去每到春夏雨水多的时候,便成一片泽国。后来大堤越修越高,洪水泛滥的日子就越来越少,泄洪区内人烟渐密,现在大多已是良田沃土了。

但毕竟自古以来这里都是洪水肆虐的地方,湿地的特征明显,草荡内河汊密布,芦苇丛生,民风淳朴,一派原生态的湿地景象。


这里的芦苇竟有好几种,有最美的羽毛状的芦花,在西斜的阳光下,摇曳灵动,婀娜多姿。河堤旁,河滩上,池塘边,农舍后,一丛丛,一行行,一处处,一片片,触目之处,皆是芦花。

白色的芦花, 在将要下山的夕阳的映照下,染成了金色。逆光看去,细细的芦花折射着金色的阳光,变幻莫测。从河堤上望去,芦花远远近近,层层叠叠,直至远处的山脚下。


北湖近2万亩的芦苇荡成了候鸟越冬的栖息地。在这里越冬的候鸟有近10种、上万只。


特别提醒,眼下芦苇花还是将开未开的时,最佳的观赏期预计在1个月以后的11月中下旬,每年霜降后,芦苇花便蓬开了,那时候最美。请耐心等等!


摩崖石窟

南山摩崖石刻约4平方公里。存有元代佛教、道教摩崖单身造像13尊,绵延约360米,现为省级文保单位。最西边的是真武大帝像,是一尊道教像,另外12尊都是佛教像。


元代僧徒利用前期采石壁面,请工匠凿出浅龛,浮雕而成。这些造像躯形高大,造型端庄,是江南极为罕见的古代古刻群。这些造像都是研究中国佛教与道教发展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摩崖造像还有一段历史。南山曾经是南宋皇家的采石场,当时北宋被金朝打败,南宋仓促在临安(杭州)建都。众所皆知,营造宫廷皇城需要大量质地坚硬的石料。


虽说杭州西湖边的大山也足可采石,但惊魂未定的南宋皇朝唯恐在京城动土败坏风水失了江山,因此舍近求远,在距杭州五十里外的瓶窑南山采石(当时瓶窑已由烧制瓶窑出名),经多年开采,终于在南山留下了采石形成的悬崖峭壁。

140年后,南宋灭亡。这时随着佛教在江南再度盛行,僧人们看中了南山这块风水宝地,并且建寺造佛。


坛石寺

坛石寺位于瓶窑镇石门。寺院南望笔架山,东临狮子山,西有白鹤山,北枕状元山,四周群山环绕,郁郁葱葱,风景优美。坛石寺原名灵石寺,始建于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距今已有1067年的历史


余杭纸扇

年过七旬的塘埠村村民刘有泉是余杭纸伞的传承人。2006年,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复活“余杭纸伞”的传统工艺。


在2013年5月,余杭纸伞展示馆开业,这里还是余杭纸伞制作技艺的传承基地。刘有泉说:“余杭纸伞制作技艺能够不失传,我就没有遗憾了!



奇鹤村古戏台

奇鹤村古戏台是一座晚清时期的古建筑,具有较高的人文历史研究价值。原祠堂及戏台因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2011年,古戏台修缮正式竣工验收。


(以上50秒为余杭广电台摄制的瓶窑镇宣传片)

来源:百度百科 通讯员 吴云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吹牛!余杭30景足以惊艳世界!你都打卡了吗?
她是西湖以北的秘境之地,美到窒息却从未被列入赏秋清单,本地人也未必去过!
良渚遗址考古历程
不用去北方,杭州周边就有一大片草原,人烟稀少,美得不像话!
羡慕!余杭这些人,住在4A景区里!
开个脑洞:良渚古城旁的特殊水流,也许藏着杭州城几千年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