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公守颍|苏东坡与饮茶之道

  宋代饮茶之风已经十分普遍,茶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民谚就产生在宋代。此说首见于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苏轼“历典八州”(杭、密、徐、湖、登、颍、扬、定),长期做地方官,加之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足迹遍及了半个中国,也为他品鉴各地不同风味的茗茶提供了机遇。有统计说,他一生写了80余篇与茶有关的诗词。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从来佳茗似佳人”(《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烙新茶》)。后来,有人把苏轼在杭州作《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从来佳茗似佳人”辑为一副楹联,遂成为各地茶馆茶坊等休闲品茶之所,尤其象杭州、颍州等有西湖胜景的地方茶馆,最为喜欢悬挂的一副名联。

  苏轼对茶品茶艺颇有研究和心得。他认为每日啜茗,不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致之事,而且有着很好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作用。元祐六年(1091)八月日,苏轼在京都,朝廷令苏轼知颍州告下,他心情舒畅,于八月十三日作《漱茶说》(《东坡养生集》第一卷·饮食),论漱茶之益。他在短文中肯定了饮茶对人体的诸多裨益,如可“除烦去腻,世不可缺茶”,同时也指出了茶“然暗中损人,殆不可少”的缺点和副作用。这个“损人”大概是讲饮茶过度的人,及不宜饮茶之人,会造成“消阳助阴”,即消耗阳气,扶助阴气。如何发挥茶的正能量,苏轼总结出一个扬长避短的方法。他在颍州及此后,长期坚持了这一良好习惯,即“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浸漱之,乃消缩,不觉脱去,不烦挑刺也。而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己”。

  饭后漱口,也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保健方法。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金匮要略》指出:“食毕当漱口数过,令牙齿不败口香”。后来,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二卷)引用苏轼《漱茶说》要言,“又宋学士苏轼《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蠹,深得饮茶之妙。”现代医学也发现,茶叶中有氟的成分,它对预防龋齿确有一定的作用。

  元祐六年(1091)间,苏轼在颍州太守任,他的挚友诗僧参寥知道苏轼爱茶,就把从自家园圃采摘的新茶从杭州寄来。苏轼回信致谢:“某在颍,一味适其自得也。承惠家园新茗,珍感之至。”(孔凡礼《苏轼年谱》卷六十一·尺牍)参寥(1043-1106),本姓何,后改姓释,名道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於潜(今属浙江杭州市临安区)浮村人。他是北宋著名的诗僧,以诗歌清绝闻名,著有《参寥子诗集》。他非常敬仰苏轼,两人友情深厚。元丰年间苏轼谪居黄州时,参寥从杭州写信慰问苏轼,后竟不远千里跋涉来到黄州,居留东坡雪堂一年多的时间,曾帮助经营东坡田地。

  苏轼对参寥的诗作很欣赏,以品味其诗为乐事,有时甚至诗入梦中。如苏轼《记梦参寥茶诗》写道:昨天夜里梦见参寥法师携带一轴诗来访,醒来只记得其《饮茶诗》中的两句:“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记得我在梦中问他:“火苗固然可以是新燃起的,泉水怎么也是新的呢?”回答说:“按这的风俗是在清明节那天淘洗水井。”我觉得应当为之续写成一首诗,记下梦中的趣事。苏轼曾托挚友、驸马王诜为参寥为求赐“紫色袈裟”,托请吕丞相为参寥求得赐号“妙总大师”。

  苏轼守颍州期间,与参寥诗书往来不断。道潜在元祐六年(1091)十二月冬季有《梅花寄汝阴苏太守》(《参寥子诗集》卷七(《全宋诗》册十六)苏轼有《再和潜师》。两诗都是先咏梅花,后赞友人,以梅花的高洁品质喻友人的品行,隐含着对彼此友情的珍视,有异曲同工之妙。

  元祐七年(1092)初,苏轼在颍州患眼病,当他接到前京西北路转运判官朱逊之博士寄来的一首古诗,在抱病欣赏中一扫病眼之昏花,欣作《病中夜读朱博士诗》,诗中贯穿了“曾坑”(极品名茶,即宋北苑贡茶)、“紫饼”(茶饼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紫为好茶之一)“一寸芽”(茶芽,茶之至嫩之美者)、“汤老”(茶汤经三沸以上为老,不可食)等丰富的茶品茶艺知识。全篇使用博喻手法,以秋露之清莹、以古语之深意、以美人之巧笑,以曾坑之名茶等,盛赞朱博士的诗作,并论知音难得。

病眼乱灯火,细书数尘沙。

君诗如秋露,净我空中花。

古语多妙寄,可识不可誇。

巧笑在頩颊,哀音馀掺挝。

曾坑一掬春,紫饼供千家。

悬知贵公子,醉眼无真茶。

崎岖烂石上,得此一寸芽。

缄封勿浪出,汤老客未嘉。

  元祐七年(1092)二月,朝廷诏命已下,苏轼将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郞、充淮南东路兵马钤辖知扬州军州事,此时他已经不再是颍州知州。而新的知州尚未赴任,颍州签判赵德麟则以“主人”身份为相处半年多的苏轼设宴饯行。饯宴依然选在了颍州西湖。西湖的傍晚,“酒阑红杏暗,日落大堤平”,月色空蒙,大家在游船上饮酒品茶,畅忆友情。苏轼作《赵德麟饯饮湖上舟中对月》诗:

老守惜春意,主人留客情。

官馀闲日月,湖上好清明。

新火发茶乳,温风散粥饧。

酒阑红杏暗,日落大堤平。

清夜除灯坐,孤舟擘岸撑。

逮君帻未堕,对此月犹横。

  其中“新火发茶乳,温风散粥饧”句的“茶乳”,是说茶汤之佳者。说明苏轼深谙饮茶三昧,对赵德麟用上品茗茶待客评介甚高,赞扬其新火所烹新茶其汤甚佳。“此论皆得茶之正色矣”(宋·胡仔《苕溪渔陷丛话后集》卷第十一)。

 图片源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原创作品,欢迎阅读,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宋代苏轼
苏东坡的杭州茶事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赏析
他是苏轼至交好友,也是著名诗僧,下笔便是千古绝句
苏轼未写完的清明诗,暗含人间最难得的情感
茶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