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史踪迹|颍州官府两次探访欧阳修后裔(上)

北宋时的颍州(今阜阳市),是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任职、归老和终老之地。欧阳文忠公知颍、思颍、归颍,在颍州的政绩有着卓越表现,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词章,至今在阜阳大地广为传颂。欧阳修的名字与颍州、与颍州古西湖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历史上,颍州的百姓敬仰和怀念欧阳修,颍州官方重视对欧阳修遗址遗迹和遗物的保护和修缮。如颍州南城(罗城)开元寺维摩陀院内的“欧阳文忠公之故居”(四子欧阳辩出生于此,故乳名和尚),在南宋时仍然保存完好;颍州衙署内的“聚星堂”,古西湖上的“会老堂”、“六一堂”,欧阳修创建的“西湖书院”,西湖“三桥”等历史文物,也数次得到修葺或重建。颍州官府还多次探访欧阳修的后裔,关心和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

  明代旧志记载,北宋熙宁中欧阳修致仕退休归颍,居住在颍州西湖南岸书院旁的“六一堂”内,并逝世于颍州私第,距今五百余年来,虽烟水萧然,但人们知道这是欧公的遗迹。在“六一堂”之东,有众多欧阳姓氏者祖居湖上,也有人以为这是冒充欧阳文忠公的姓氏,然而他们有家藏的《欧阳氏家谱》,谱上有欧阳文忠公亲书的正楷字。明万历十七年(1589),河南按察司颍州分司兵备佥事王之猷,曾调阅了一部《欧氏家谱》,在认真研读后交给颍州衙署存档保管,后此谱不幸散失。兵备佥事王之猷还对西湖周边的欧阳姓氏作了进一步调研,还访问了在颍州的庐陵人士,都说欧公后裔是在颍州定居。通过谱考和考察调研,确认其为欧阳文忠公后人无疑。”(明万历《颍州志》卷上·三卷·古迹)

 欧阳修手迹

  时万历年间颍州兵备佥事王之猷,调阅欧氏族谱,探访欧阳修后裔之事,是颍州旧志的最早记载,比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颍州知州马之骅查访欧阳修后人早了80余年。

  欧阳修手迹

  王之猷(?-1600),字尔嘉,号柏峯,山东新城县(今桓台县新城镇)人。明朝政治人物。万历五年(1577)考中进士,授平阳府推官。万历年间,凤阳等处庄稼严重歉收,酿成饥荒,民群起啸聚为盗。十七年(1589)六月,擢升王之猷为河南按察司副使整饬颍州兵备(治所范围包括颍州,提督庐州、凤阳、淮安、扬州四府。在任上,他审议灾情,蠲免赋税,广建粥厂,开仓放粮,平抑物价,事事皆有法度。于是,百姓诫勉提醒不相为盗,同时严办了聚众闹事的一些首要人物。

  欧阳修手迹

  明万历年间,兵备佥事王之猷,还将“全胜堂”(即刘公祠)从“仰高祠”内迁出,在南城迎薰门(南门)瓮城(月城)内重建了“刘公祠”,并在春秋上巳(sì,农历三月三)日祭“祀宋太尉刘錡、顺昌知府陈规,通判汪若海等,以顺昌功也。”(明万历《颍州志》卷上·九卷·祀典)

欧阳修手迹

  王之猷后晋升为浙江按察使,仍镇淮扬,除暴安良,政务便民,节义所关,奋不顾身,刚正而有气节。被崇祀为当地文庙乡贤祠。

(欢迎阅读原创文史作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原一个真实的欧阳修
十年不见老仙翁:苏轼凭吊恩师写下一词,感慨人生如梦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跟着书本去旅行》365.漫步颍淮——欧阳修在颍州(下)
《薛城文史★第十辑》入选作品(25)丨一千里″回家'路,六百载思乡愁之世家汇语
《王之后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