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山楼阁图,黄宾虹晚年笔墨臻于化境之作!
userphoto

2023.11.21 河南

关注

黄宾虹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其山水画的成就得益于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研究以及他“读万卷书”的学识,“行万里路”的艺术实践。黄宾虹说:“治俗之道,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广,俗病可除也。”黄宾虹也是早学晩熟的山水画大家。50岁之前,他临古求法,由明入手,直追北宋,打下了深厚的笔墨基础。50至75岁之间,师法造化,遍历名山大川。75岁以后,山水画呈现出另一新貌,尤其是在80岁以后,所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

黄宾虹 秋山楼阁图

32.5×103 cm. 约12.8平尺

该卷《秋山楼阁图》正是宾老晚年笔墨臻于化境之作,彻底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藩篱,开创了自己的山水面貌。他把胸中丘壑与积淀数十年的笔墨工夫融为一体,泼墨、积墨、宿墨、破墨互用,苍老生辣,山川奥境奇辟,面貌幽深,而自有一种点染自然、风骨超迈之致。作为典型的宾老晚年的面目,该幅画体现出画家对章法上开合虚白的妙用。山顶上方的巧妙留白、山间的烟云,林密处的斑驳光感,使整体画面通透而灵动,达到“实中求虚,虚中求气,节节有呼吸”的境界。构图上上密下疏,近景屋舍、树木、平坡,以淡墨和石绿、赭石点染;中景山石树木,以积墨与渍墨法层层点染,整幅画在墨破色与色破墨间浑然一体,和谐统一。

秋山楼阁图 局部

用色方面,唐宋青绿山水经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以文人写意画体制将其转换为写意语境后,和原来青绿画法有了很大不同,从以赭石打底再着石色,向以墨打底、墨色相融转化,成为写意青绿画法,是一种在青绿中求墨色、在墨色中求“五彩”的新画法,主要是求得石青、石绿和墨色的对比和浑融,给笔墨增加一分雅丽之气。在此卷中,我们看到在许多淡墨处,青绿色和墨色浑合一气,墨淡而厚,色轻而重,层次多变,耐人品味。此卷将赭石、石青、石绿点染于水墨之中,墨与色相融相衬,秀润天成。

秋山楼阁图 局部

因为屏卷的视域有特殊性,所以屏卷的创作较难,许多画家对此也望而生畏,不敢采用此一形式,就是一些现在大家亦不例外。在现代画史中,对传统研究有素的画家则皆有长卷之作,如溥儒、张大千、陆俨少、谢稚柳、吴湖帆、黄宾虹等,皆不乏长卷之佳制。而上述诸家,前五位皆有精洁修能之长,或淡雅、或富丽、或精致、或秀媚、或温婉,极尽风致之美,独黄宾虹,以粗服乱头之笔墨,作苍苍莽莽之峰峦,浑厚华滋,戛戛独造,所求在古朴自然,不落雕饰习气,境界尤高,创制尤难。

秋山楼阁图 局部

此《秋山楼阁图》总卷长5米多,宾老所绘画面长103厘米,实难得。本幅手卷是黄宾虹先生对自己传统山水画研究和创作的一次理论性总结。既可从中一窥黄宾虹的艺术面貌,也可以看出黄宾虹对于墨法的运用已经进入化境,墨法更加丰富多变,画面反而呈现出清淡之意,这是黄宾虹晚年佳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此作所绘故乡山水,表现的即是高人逸士寄情绘事之潭渡村一带景色。画前有杨福音题引首“黄宾虹山水精品”,并记“黄宾虹积墨法直接宋人山水,其无皴法或曰反皴法自明代六百年一人而已”。又有王鲁湘和郎绍君、王中秀题跋,概括提炼黄宾虹的山水画用笔和用墨特色。

秋山楼阁图 局部

此卷拟宋人意,山重水复,构势满密,黢黑华润如行夜山,至明清如柴丈人、释石溪、吴渔山诸贤所取法要,皆以笔苍墨润,不蹈纤巧之习,成就大方家数。展卷观此作,点画披离、墨渗渍化,坡石树屋欹侧欲摧,但又似被一种神秘郁勃的内力牢牢吸引。构筑这种矛盾极限中的大平衡,是宾翁晚年大心力、大腕力的结晶。

作品著录出版物

结束语

爱我所爱、谈我所见,用艺术装点生活,这里是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公众交流平台!我们下期再会……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大器晚成,笔墨化境!
国画巨匠黄宾虹晚年山水画特点
浅谈中国画的笔墨法
书画名家:黄秋园
清王时敏绘画作品欣赏
【观点】两种探索途径——龚贤积墨法与黄宾虹积墨法的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