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原古人的日常书写


还原古人的日常书写

   文/姜海龙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每个时代都有其风格,前人总结的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等,就是对不同时代主流书法艺术风格的概括。一部书法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

这几年,随着书写水平的提高,随着与古代经典法帖的不断对话,我重新审视、调整自己的学书之路,重新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越来越感受到古人的伟大和难以逾越。




我的学书之路基本上与八十年代后期书法繁荣的历程紧密相连,自八十年代末以后,我们经历过流行书风学院派书法现代书法民间书法等各种流派,还有最近几年受到大家批判的所谓伪二王书法,从这段时间书法发展的过程来看,其实我们一直是在从古人那里吸取营养并加以发扬,只不过是各自关照的角度与发扬的程度不同而已。

这几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书法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积淀,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与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紧密相连,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古人说技近乎道,任何一门艺术若没有一定技法的支撑,是难以达到相应高度的。以还原古人的日常书写这句话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我想表达的是,在不断提高自己文化修养的前提下,如何提升个人书写技法的能力,如何通过书法与古人对话,这是我们每天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写这篇文章的缘起是因为受两个展览的触动,一个是20151210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北京重文堂承办的向经典致敬----王家新临摹历代书法经典作品展。王家新先生自幼研习书法,以汉隶唐楷碑帖作为临摹范本,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他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临池不辍,用功甚勤,对历代书法经典作品尤其是楷书名作用力最深,展览临作忠实原帖、形神毕肖,而且多是实临、通临,其种类数量之多,临摹把握之准,在当代书家中是不多见的。




王家新先生认为书法是一种生活方式,据说其业余时间读书、临帖、日记和诗文手稿皆是用毛笔写就,非常接近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其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儒雅气息和正大气象,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

另一个是201622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人民形象中国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名家系列展览之陈忠康精品展。此次展览共展出陈忠康先生近作80余件,内容丰富,书体各异,无论蝇头小楷还是檗窠大字,他都能轻松驾驭,每一件作品既不失古法,又富有新意。最为可贵的是陈忠康先生在作品中所传达出的自然随性的创作状态,表达出他对古法的独特解读。从展览现场播放的VCR我们知道,陈忠康先生目前想达到的艺术状态,就是还原古人的日常书写,而这种追求与理想,应该成为我们大家的目标。




众所周知,陈忠康先生以其不懈的努力与艰苦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当代书法帖学的深入及传统书法创作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而他仍然每天与古人对话,使自己尽量向古人看齐,与古代经典法帖争短长,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书法爱好者学习和深思的。

古人从学书开始,用的就是毛笔,而我们就算是每天练习书法的专业人士,恐怕也不敢说随时随地写字用的都是毛笔。我们知道,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对其充分了解和掌握,学习书法,我们必须熟悉与书法有关的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还原古人的书写状态,就是要每天保持与书写工具、经典法帖的亲近感,在每天与古人的对话中激发创作灵感。




生活中,经常会有朋友问,书法入帖比较容易,而怎样才能做到出帖?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你真正深入古代经典法帖的过程中自会慢慢得到解决,其实入帖已然非常困难,更何况出帖。而之所以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深入法帖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古帖的魅力所在。

        还原古人的日常书写,首先要调整好我们的心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不可能再要求自己回到古人的那种生活环境,但我们可以要求自己的心静下来、慢下来,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所谓伏久者飞必高,是我们应该实实在在去遵照并执行的。



我们应该做好每天的日课,在临帖的过程中,一点点拉近与经典法帖的距离,从锤炼书写技法开始,力争使自己通过努力,达到与古人对话的资格。

        按照常理,我们现在的学书条件比古人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很多以前只有皇家才能看到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在书店或博物馆里面找到,甚至可以拿回家放在案头每天揣摩。现在随便走进一个艺术书店,对古人来说,可能就是走进了一个收藏大家的书房。我们接触到经典法帖的机会很多,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很难再有古人看到一本经典碑帖那么激动和兴奋,就算是我们看到一本字帖非常喜欢,也很难把这种感觉保持长久,因为可能很快就会有另一本字帖取代它。



    

        还原古人的日常书写,还要求我们在临帖的过程中注意字帖细节的精微之处,要对法帖有敬畏之心,不能满足于差不多就好。古帖的很多精彩之处都在它的细节里,所谓尽精微致广大,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经典法帖的魅力,才能有所收获。

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书家和书体,我们临习古人,不仅要从字帖的例字入手,还要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状态、艺术追求、为人处世、师承关系等,包括我们所使用的工具材料,都应该尽力去接近古人应有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有条件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接近古代先贤们所达到的高度。

        还原古人的日常书写,苦并快乐着!




 作者简历




姜海龙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王羲之书法院研究员,山东省书协培训中心导师,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书法教师。
作品获奖:

“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奖)
“丝绸之路”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奖)
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职工书法作品展(优秀奖)
山东省第八届泰山文艺奖(二等奖)
“琅琊刻石奖”书法作品展(特等奖)
“文心雕龙奖”山东省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
“神奇荔浦”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一等奖)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国际道教论坛“雷迪森庄园奖” 道教经典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
第五届“商鼎杯”全国书法大展(银奖)
楚天智海杯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
墨舞中原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三等奖)
第二届“牡丹奖”山东省书法作品双年展(优秀奖)
“九七杯”首届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书法篆刻大赛(一等奖)
庆祝建国65周年“世纪城杯”书法展(优秀奖)
山东省首届书法篆刻小品展(提名奖)
入展第四届扇面书法展、第二届册页展等中书协主办的展览二十余次。 



小楷《兰亭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猛专访丨90后新锐,学书有法、字如其人!
大家好!要想学好书法,古人的经典法帖
25岁,入展获奖60余次,这个年轻人是如何创造书坛奇迹的
国展精英|郝峥的书法秘笈
由临到创的秘技:日常书写
【书法篆刻】国展精英——王清泉书法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