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醉头条】刘顺安谈“城墙对开封城市建设的影响”(续二)





 三、历史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和文明大国,仅古都就有200余座(28)。但是,由于历史的、人为的和自然的因素,特别是极“左”路线和“文革”的影响,城墙都遭到了不同程度地破坏,现在已所剩无几,较为完整的城墙仅百分之几而已(29),二OOO年九月编撰的《中国城墙》一书也仅收录了祖国大陆的17座(不含长城)。那么开封城墙作为现存17座古城墙中保存最好的其中之一,其价值就不言而喻。它之所以被幸存下来,得到历代统治者的修缮并传给子孙后代,其主要原因有3点作为启示之一。


     一是代表了开封在中国古都史上的政治地位。开封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八朝建都(尚不包括张邦昌、刘豫两个傀儡政权)之地,曾是战国魏、五代梁晋汉周、北宋、金(两度迁都于汴)、韩宋(刘福通)农民政权的都城,还是明初的北京城。按谭其骧先生的理论,虽然开封建都的时间没有北京、西安长,但作为统一王朝首都的历史又长于南京,其地位也就高于杭州、安阳等古都(30)。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标志,城墙又是城市的重要标志,开封城墙则是开封曾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标志,当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为发达集中地的体现,一部开封文明发展史的载体。



    二是由通过开封城墙之城门的主干道而形成的城市格局,适应了都市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众多居民生活上的需要。开封城市规划主体结构是按营国制度传统模式设计的,主干道居全城南北中轴线上,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运用强化中轴线突出以宫城、里城为主的传统格局,同时也更多地显示了经济因素对城市规划结构所造成的深刻影响。到北宋末年,东京开封城的街巷,已经把商业区和居民区打成一片,在许多重要的交通便利的街巷中都出现了繁华的新街市,其中尤以通向各城门的大街,即南、东、西、北四条街道最为繁华,这充分体现了首都兼具经济都会职能的特色,这个现象以后更加突出(31)。因为它代表了以后都城发展的方向,为历代统治者所继承,至今开封城基本上还是北宋东京里城的格局,中山路还是在北宋御道旧基上改造(32)。从开封城现今“两横”“两纵”的交通格局(两横:西门大街——曹门大街和自由路;两纵:中山路和解放路)和夜市的繁华来看,仍受着北宋四条御道的位置影响。


    三是,开封城墙与开封城的命运和人民的利益密切相关。宋金时期黄河南移以前,城墙主要是抗敌防御之工事,成为开封城的第二道屏障。明清以来,黄水大至,开封城墙则具有抗敌和防洪御沙的双重使用价值,它在历史上曾起到的防洪作用不再赘述,至今仍是开封城市防洪的第三道屏障(一是黄河大堤,二是护城大堤,三是开封城墙)。城墙现保护面积12.2km2,保护区内现有财产108亿元,黄河若决口损失达86.9亿元(33)。所以,城墙对保护古城安全、改善开封投资环境、消除国内外投资者对黄河的水患之忧以及为振兴开封经济发挥作用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

    开封城一次次被毁坏淹没,人们又一次次原址修建,反映了开封人民一千多年来具有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这是启示之二。


    历代的兵祸和水灾,使开封城一次次被毁坏,一次次地被淹没,但是人们又一次次地在原址上重建,从没有弃舍她而去另选新址。如明崇祯十五年,洪水将开封全城淹没,城内30余万人口,仅存3万。城内外黄水一片,泥沙弥漫,河南巡抚、开封府和祥符县等官署“悉移外州县”(34),但开封人没有放弃,于康熙元年重建。再如清道光二十一年,黄河决口开封城再遭浩劫。据《清史稿·王鼎传》载,时有河南巡抚及河督等人以“河决,可以随时就近迁避”为借口,企图迁省会于洛阳,然后再慢慢筑堤治水。然而,开封人在军机大臣王鼎和林则徐领导下,治理黄河后又重筑了开封城墙。开封人不屈不挠的奋斗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历史精神,是文明的精神。

    更好地发挥城墙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这是启示之三。目前,对于开封城墙来说,要尽早制定开发规划,为振兴开封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1)《中国城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2)清·《重修河南省城碑记》碑(现藏开封博物馆)。

     (3)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卷之一《宋京城》。

     (4)《太平寰宇记》卷一《东京·开封府》。

     (5)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

     (6)丘刚:《北宋东京三城的营建和发展》,《中原文物》,1990年4期。

     (7)《开封市文物志》(征求意见稿),1985年12月。

     (8)《古今图书集成》卷三百七十三《开封府城池考》。

     (9)清·周城:《宋东京考》卷之一《京城》。

     (10)(23)(24)明·《如梦录·形势纪》(孔宪易校注)第二。

     (11)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之二《御街》。

     (12)《五代会要》卷二十六《城郭》。

     (13)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

     (14)(15)(16)(22)《开封市城建志》,测绘出版社,1989年12月。

     (17)(32)《开封简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

     (18)王曾瑜:《金代的开封城》,《史学月刊》,1998年一期。

     (19)《北京东京内城的初步勘探与试掘简报》,《文物》,1996年第5期。

     (20)同(11),卷之一《河道》。

     (21)《开封古州桥勘探与试掘简报》,《开封文博》,1990年第1—2期。

     (25)顾炎武:《历代宅京记》卷之十六《开封》。

     (26)(33)《开封市城市防洪规划》,1993年6月。

     (27)(30)谭其骧:《中国七大古都·序》,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10月。

     (28)杨招棣:《中国古都研究·序言》(第四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3月。

     (29)同(1)罗哲文《序言》。

     (31)贺业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9月。

     (34)光绪《祥符县志》卷九《城池》。

 




本期主编:若    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朝古都 开封
“东京梦华”——古都开封璀璨美景惹人醉
曾经做了近千年河南省会的七朝古都开封,现在这样子!
六大古都之七朝古都
开封一日
开封古城墙与北宋东京城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