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寻半山1号】从“论谈文化软实力”,感悟最美的半山和美好的生活



名家论谈


2016年6月,半山1号借杨梅节的契机,举办了“文化软实力”专题论谈活动,聚集了朱培尔、朱培学、管继平、徐洁四位著名的艺术家及学者,以“半山建筑文化与半山生活”及“朱培尔先生家学和文化传承”为两大话题,进行一场关于“文化与半山”的思想碰撞及深入对话。嘉宾们的精彩论谈,让我们对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个人人格的培养、精神生活的丰富及半山的自然环境、人文素养、建筑艺术等有了多方面的回味、思考、感悟和深省……


一、家学与文化传承

 



 


朱培尔,1962年生于江苏无锡。现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国家一级美术师、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多次担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篆刻艺术展等展览评委。



朱培尔谈家学


我不注重头衔,更注重自己编审的东西。

从家学来说,一个相对平民的阶层不属于贵族,但是中国的文化不仅仅是官宦的文化,越是往近现代,越是平民更有机会进入到社会的最高层,所以科举很重要。家学不在于房子、金条。我的家里无任何金钱留下,在父亲的诗集中,我能找到杜诗的影子,从诗中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窘迫,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对眼前事情的感受。父亲喜欢旅游,但是没有钱,只能通过书籍等手段去感受,所以以前别人说父亲是个“书呆子”,现在讲就是家学。等我成年后,才知道了父亲书呆子气对我的帮助和影响。我的很多文学知识来自父亲影响,他的记忆极好,对《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的每一个章节都能记住并且讲出来。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化不是简单的死念书,而是在一种找不到书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说有家学的影响,那就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在小时候最懵懂的时候,有那样一个过程,因而对传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第二是曾祖父,当时他是无锡的一个画家。文革下放时,锅碗瓢盆的包装都是曾祖父的画稿,但是我收集起来没扔掉,所以在逆境中产生了平常所没有的感觉,逆境往往更有机会促使你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几十年来,我不改初衷,所以能到北京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把优势遗传下去,不是一种压制,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所以家学不是留下多少遗产,但是要有一种意识,创造一种环境,就是最好的家学。

 

朱培尔谈文化传承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该把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我们通常讲的工匠精神就是传承前段时间去日本,发现日本的老字号传承了几百年,而中国老字号的“老”字已经没有了。工匠精神就是强调文化在工作、事件当中一以贯之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社会稳定向上发展的动力,无论是战争与朝代的更迭,还是品牌的转换。反之,就是一次性的,质量也是不能保证的。半山有一定的知名度、有自然的氛围,还有文化的眼光。孙总还是一名篆刻家,篆刻家做建筑,更强调章法的经营。我来半山有一种家的感觉,似乎这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一种缘分。在这里,我能感受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半山背山面湖这样的方位如果换成另一种风格就不相协调了。我也相信半山的企业精神会成为一种传奇,马山的传奇,太湖的传奇,无锡的传奇,甚至是上海的传奇。

 



管继平,1962年生于上海,笔名推仔、易安阁等。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戏剧学院书法研究生班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九三学社文化委副主委、上海九三书画院秘书长,黄浦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自幼爱好读书,尤其对传统中国文化颇为倾心,又好书法,会篆刻,如今书画篆刻的评论文章已逾六十多万字,也出版了多种专著。



管继平谈文化传承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和山川湖海、亭台楼阁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湖山之盛如果没有文人的参与就没有意思了。清代的张潮,他说:若无诗酒,则山水为具文;若无佳丽,则花月为虚设。冯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其中诗味和情感让你产生了共鸣。如果西湖没有苏东坡、白居易,就会逊色很多,如果兰亭没有王羲之,那也无法想象。比如苏州的寒山寺,因为张继的一首诗而传唱千年。所以,以前弘一法师说“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再好的文艺是通过人传的,例如一个书法家,只是字好就传下来那是可耻的,而字以人传才是正确的,因为里面包含了一种人文的精神,包含了一个人的人品与艺品。所以湖山之盛,都是因为名人的到访,名人的游历,名人的故事传下来,成为千古佳话。不管你是军事家、政治家,通过攻城略地征服一个民族,但是没有文化,还是征服不了。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就是人文精神,就是文化,征服一个地方没有文化,就是表面的征服。

而半山1号不仅是一个项目在,也是一个文化景点,以文化的魅力和实力来影响并征服大家。

我与朱培尔先生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已久仰盛名,他不仅是一个书法家,更是一位兼擅诗画印的文人书家。古代人崇尚诗书画印,重视写字,因为它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这个排列也是一步步过来的,为什么首先是诗,因为诗代表了你的文化。过去的文人要会写诗,诗书画印中的诗就是学问,你的见解、气度、胸怀都在诗句里面,有学问了再写字,所以山川没有人文又有什么用呢?现在不读书的书法家就像没有人文的山川,那也不行,所以诗书以外是画印。诗书画印是当今文人一个比较高的标准,朱培尔为半山写字刻石,我们能在这样的线条之中感受其文人气。而我看过朱培尔老师的作品之后觉得很震撼,因为这不是纯粹的一个书法家的字。我相信朱老师的书法石刻进入半山,对半山文化的打造,艺术高度的提升,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文化与半山

 



朱培尔谈文化与半山


对文化的重视,几十年来有变化。以前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讲的文化是软实力,但是我认为文化就是实力,中华民族几千年,实力就是文化的传承。历史证明,文化的实力超越政治、经济、军事,具有穿透力,可以传承几千年。能传承下去的,也只有文化。半山是一个房产企业,也是一个成熟社区,但是成熟以后,还能够重视文化、传承文化。有的房地产开发商,恨不得把树全部砍掉,建更多的房子,将利益最大化,但是半山却将一棵被自然摧毁的百年杨梅树铸成不锈钢雕塑,对于文化的传承,半山将雕塑将会变成故事和传说,时间流逝,演变成一种文化。半山对文化的重视,并不是说举办了此次文化活动,而是从缘起到房子的定型,到现在的入住,处处都是文化的体现。半山的设计请了很多专家,我认为每一栋居所重要的不是房间的多少,而是房间里面的摆设,虽然用的东西不是奢侈品,但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或者和你的身份,环境相协调,这就是一种文化。文化一旦成为实力,往往就是战无不胜。而半山就具有这样一种意识,所以才能得到更多人的青睐。

 


朱培学,1950年生于江苏无锡。朱培尔之兄,自幼受其家严熏陶,喜咏诗填词,诗作唱和蔚为可观。曾为美国纽约四海诗社社友,现为无锡市诗词协会副会长,无锡碧山吟社副社长,江苏省诗词协会原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国内各刊物,有《天地耕耘录—知青杂忆》(诗词集)行世。



朱培学谈文化与半山


半山1号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已成为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一张名片。这里有错落有致的房舍,清静优雅的环境,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北宋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他以前在金陵修建了“半山园”过退休生活,而我们半山1号,不论是命名上和“半山园”文字上的巧合,还是建筑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都是半山1号在文化上别具匠心的体现。所以我构思成七绝:葱翠松坡衔燕尾,混茫湖面隐龙头。神仙窟嵌半山里,安石闻知亦豁眸。燕尾就是燕尾洞,龙头就是龙头渚。“神仙窟嵌半山里,安石闻知亦豁眸”则与王安石的半山园不谋而合。之后又拟了一副对联:适半适中,阴阳抱合斯为美;乐山乐水,博约融通自秉真,在对联的上下联嵌了半山两个字。

 


徐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时代建筑》杂志执行主编,ASC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委员。



徐洁谈半山与生活


在三年前,我有机会来半山,是因为同济大学城市与建筑学院关于城市规划和建筑的设计,但是在看了这个项目之后着实感动不已。我们曾在国内外以及江浙一带看了不少楼盘,感受过多样的居住方式,但是半山对我们还是很有震撼力的。

一是半山1号本身是一个住宅项目,为什么要讲文化和生活方式?对此我们在三年前就有很多的探讨和交流。很多人觉得现代的生活节奏太快,诱惑太多,很多专家学者来半山感受、体验之后,带给了他们一种内心的震撼,所以很多人都是发自内心的,通过对当前生活有了深刻的感受再来建设半山。在十年前,中国在全球成立了很多孔子学院,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如何传承中国文化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一件事情。无论是中国的儒家文化还是意识形态,东方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次序。次序就是一种关系,包含了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等,而在关系中,我们渴望和谐。在半山,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和谐。在江南,很多建筑会学习古典的欧洲,或是传统民居,但是半山1号将现代理论、生活方式、自然环境三者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由澳洲建筑大师来规划设计,我认为他在“和谐”上超越了形式上所说的——江南的山水一定要江南的风格。半山1号超越了风格,更加关注居住的空间,关注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

以前在半山,每一个清晨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不是手机,而是鸟儿的欢歌,由此我们也充分体会到了人和自然之间最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正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另外,中国文化还讲究修生养性,我将修生养性理解成学习和培养。半山1号能让我们真正静下来,慢下来体会生活,珍视自然。所以我建议大家来到半山,应该去百年野生杨梅林里走走,感受一种平常体会不到的,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第二个是半山具有很好的包容性。半山山顶有最具特色的三栋别墅,一栋以意大利风格为主,其实更多崇尚的是一种意大利式的生活方式,是日常生活与艺术的一种对话,由此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半山与艺术的融合。在这里我还想提到半山用重金打造的太湖石不锈钢雕塑,它说明了当代对传统的一种理解。半山还有很多石刻,比如半山赋、朱培尔老师的作品等等,这种包容性就在我们日常的行走之间。另外就是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例如巴厘岛别墅,体现的是巴厘岛的生活方式,巴厘岛人的生活悠闲放松,他们对自然、海洋、蓝天的关怀和交流无时无刻不体现在半山之中。

第三栋就是老上海风格的别墅,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在艺术和文化上均有着杰出的贡献。文化的传承不一定是物质的,金钱的,应该在生活方式中,一是与自然的和谐互动,二是对我们祖先使用过的日常用品更加关注。而半山文化的传承,除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就是将文化与艺术融入生活,当然如果能够将半山作为一个雅集的中心持续下去,文化就能真正地照亮我们的生活。

     


答记者问



 



问孙玉春:您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石刻艺术与半山建筑文化之间又有何相通之处?


孙玉春:有人问我在半山做一些半山文化与书法石刻等文化活动,这些和半山、和居民的关系是什么?这就是文化和建筑生命力在什么地方,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是建筑的内在生命力,建筑具有时代性,有时代的建筑经典和建筑艺术,从中国到西方都是如此,成为经典它的价值就得到了保留。那么,半山1号具备这样的一个条件吗?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其实我本意上不想做纯粹的房地产的推广和广告,《半山》一书没有一个广告词,而是纯粹用建筑文化和艺术的角度解读半山,杰克逊建筑大师在世界享有盛誉,秉持的是现代主义的建筑理念。现代主义建筑和工业革命密切相关,我去过纽约和伦敦之后在思考,我们国内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我想区别就在工业革命导致建筑材料的变化。在杰克逊的心里,他希望半山是一幅画,是澳洲画家威廉斯的风景画,画中把沙滩、森林和陆地优雅地联结在一起。他希望半山1号这样一个现代主义建筑的艺术特色,能够构成一副太湖、森林、建筑这三大元素构成的一幅画。半山1号能够成为建筑的经典,理由就在这里。


第二点,建筑外在文化的生命力。我的想法朴素而简单,就是人文文化对建筑存在价值的影响。我们请了朱培尔等艺术家,把人文文化留下来,不仅是对建筑价值的承认和认可,也是一种建筑文化的传承和标签。我举几个例子,我到成都苏东坡的旧居,为什么不把苏东坡的旧居拆迁再用于房地产呢?因为是为了人文文化的传承。我们再讲讲上海的老别墅,为什么要讲上海老别墅的故事呢?上海有一千多栋老别墅,每一幢都有它的故事。我同学曾任职于上海房地局公房处,我说把一千多栋老别墅的人文故事写出来很了不起,故事讲得越多别墅越值钱。中星集团在华山路长乐路收购了一套老别墅,是民国时期一个军事将领的私宅,还有收购的中星美华村近十幢的民国名人老别墅,它们的价值就是通过人文来传承的。再看无锡名胜鼋头渚,它留给无锡的到底是什么?我想是两样东西:一个是自然界的太湖,物的存在;一个就是摩崖石刻,鼋头渚的摩崖石刻,是无锡的文人墨客留下来的。人文墨客赋予太湖诗意和灵魂,倒过来太湖又一代代哺育着无锡人,是文化哺育着无锡人,所以无锡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来说,代代名人辈出,这就是文化和人文对物的影响力,对建筑的影响力,对城市的影响力,这就是我们要创导半山石刻、半山人文文化、半山社会生活的缘由。所以,我们万分感谢朱培尔等各位艺术家和学者对半山1号文化建设的支持,文化点亮城市,文化点亮半山建筑,文化点亮半山生活。

 


问朱培尔:您认为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是什么?半山在未来该如何延续优质,并将住宅和人文相互融合?


朱培尔:书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技巧,而是情感,而且情感和你创作的内容、方式、技巧能够完美的统一,这样的作品才有意义和价值。作品都是感情的产物,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叹。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成为了放浪形骸的诗人,在饥寒交迫的境况下写下《黄州寒食贴》,也是性情的流露。最好的艺术表现性情,是情感的真实反映,是神采的体现。针对第二个问题,我第一次来半山,就能感受到这里中西的结合,自然和人文营造智慧的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结合。半山的雕塑和刻石就是延续建筑和山水之间,建筑和艺术之间的桥梁,在现代建筑中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穿越。

 


问朱培尔:您认为作为艺术创作者,最重要的内在精神或内在品格是什么?


朱培尔:第一是天赋;第二是基因,有民族的、家庭的基因;第三是文化,文化素质很重要。艺术家和普通人的区别,第一就是可以使瞬间变成永恒,第二就是可以使不可说成为可说,例如看到朝霞晚霞都有感叹,但是大部分人却不能成为李白;第三就是使看他作品的人能够产生共鸣,让观众感受到作品中的跳跃。

 


问管继平:您如何看待文化的融合?


管继平:文化的融合到一定高度是相同的,达芬奇是艺术家也是科学家,所以这是文化上的通感。我从事民国文化的研究,是因为在十多年前,受一位企业家的影响。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就想到文化,因为只有文化才是魅力无穷的,所以他后来成为了收藏家,收藏了很多民国的文人书画,在90年代末想刊印一本集子,请我注释,由此对民国文化萌发了兴趣。后来开始关注民国的文人书法,一写就是十几年,专栏坚持写了十三年,到现在也写了一百多位民国文人的书法、篆刻、书信了。半山坚持走文化这一条路线,我相信只要嫁接得好,就能真正的深入人心。

 


问徐洁:前后两次来到半山,您有何不同的感受?


徐洁:其实每一次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次比较深的是两个:一是太湖边有不少楼盘,当初半山选择这样的布局实数不易,因为当时欧陆风格的项目最受人青睐。让我们感动的是半山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这块地是测量好后所做的规划,碰到树尽量避开,不能避开就移植。半山给我们的感觉是已经建设多年,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建筑已经完全的融为一体,这是相当困难的。其次半山的整体性是希望人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自然之中。例如杨梅林中有很多小道,就是希望居者能够与自然亲密接触。我想半山更多的是在推崇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它的风格是现代的、国际的,但是居住方式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半山稀世坡地独墅

最后几席敬待王者尊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首创天阅:城市文脉之上 寻找一座城市的“灵魂”
精品栏目 |《一日一印》—— 朱培尔 第八讲 意借山光自息心
朱培尔篆刻
《一日一印》—— 朱培尔 第六讲 菩提果自成
朱培尔篆刻,镇江二十四景之二
篆刻·治印|朱培尔创作《老鹤闲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