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書吾自書——金農隶書冊

金農(1687~1763)原名司農,字壽門,又字吉金,號冬心先生,別署稽留山民、曲江外史、龍梭舊客等,浙江仁和人(今杭州),是「揚州八怪」中書法風格最為鮮明的畫家之一。他的書風不以一家一式為模範,而是別採眾家,融會己意,形成各種不同的風格,在清代中期的書壇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以拙為妍,以重為巧」的漆書   

金農的各體書法中,最能體現其個性的莫過於漆書。漆書是金農的首創,其淵源來自於隸書—嚴格講來,它應是分隸的一種變形。這種書體最早是指用漆來書寫的文字,相傳在孔子住宅的牆壁中發現過一些用漆來書寫的古文經書,故以此命名。現在所說的「漆書」,則專指金農所獨創的一種書體,即是指將字的筆划破圓為方,縱筆細而橫筆粗,如同用漆刷書寫而成的一種書體。   

金農漆書的特點除了在橫筆與縱筆方面的獨特風貌外,重要的是它將一種古拙的意趣應用於書法創作中,因而使其書拙中見巧,拙而愈巧,在其《漆書四言聯》和《漆書古謠一首軸》中,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此點。論者謂其書「以拙為妍,以重為巧」〔1〕,從這兩件作品中,可以得知此趣。金農是「揚州八怪」的代表畫家,其漆書便是所謂的「怪」之典範。   

金農生活的時代,對於漢隸及其漢簡、木牘並未如今天書家一樣耳熟能詳,但從其漆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天然的暗合,因此便有論者認為他的漆書「與二百年以後才出土的漢代詔書木牘在橫粗竪細、字形瘦長等特點上完全一致」〔2〕,這在書法史上,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二、「淳古方整」的隸書   

金農的隸書,是清代書法史上的一座高峰。他與清初鄭簠的八分書迥然有別,與同時代的鄭板橋的六分半書也不可同日而語。他從漢隸得徑,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他的典型隸書作品中,大致有兩種風格。一種為平整醇厚一類,如《隸書九老圖記軸》便屬此例。該書橫、竪筆划粗細一致,落筆與收筆處均整齊劃一,並無燕尾蠶頭,每字佈局勻整,運筆謹嚴,表現出「淳古方整」、「恣媚橫出」〔3〕之趣。其他如《梅花圖》之題記,也屬此類。一種為飄逸靈動一類,如作於1734年的《隸書周禮職軸》和無年款的《隸書五言聯》即屬此類。前者為小字隸書,嚴格講來,與前述之漆書頗多神似之處,其中不少字如「時」、「方」、「於」、「子」等捺筆處與漆書如出一轍,所不同者,漆書多為大字,且氣勢張揚,此類隸書則秀雅有餘而氣勢略斂;後者為大字隸書,筆划粗重,飛舞散逸,與漆書則異曲而同工。王瓘有一段話講得很好:「至鄭谷口(簠),力求復古,用筆純師《夏承碑》,深得漢代技法。沿及雍乾之際,善隸者人人宗之矣。能出其範者,冬心先生。」〔4〕這說明金農沒有為時流所囿,自出機抒。在這兩件隸書作品中,可以看出這一點。

三、古樸散逸的行書   

金農的行書雖然不在金農書風中佔主流,但其藝術水準卻未遑多讓。他的行書傳世不多,現在所見其行書作品,以廣東省博物館所藏其作於雍正八年(1730年)的《行書硯銘冊》最為精湛。該書冊卷帙浩繁,共計20開。雖然乃鴻篇巨製,但幾無懈筆,反映出作為書法大家駕馭各種書體的嫻熟技巧。此書之時,金農44歲,乃其書藝漸入佳境之時,雖然書風尚未最終定型,但據此可窺見其書寫之功底。該書運筆古拙,筆划未入成法,有些字甚至還略顯稚嫩,但正是這種未經雕飾的藝術探索,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濃郁的藝術魅力。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類行書甚至比其漆書更具感染力。所以有論者評此書「於生拙之際透出敦和,全不以帖學之趣而於漢隸碑版之高格衍化而來,筆墨天成卻不露漢碑之痕跡」〔5〕,是極為中肯的。   


部分文字來源於網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經典書法金句100條︱默默讀思 受益終生!
金农书法艺术及《行楷书砚铭册》浅谈
曹全碑集字作品米字格版,打印出来好好练字吧!
【美丽家园 - 客廳書法掛畫厚重高雅】
先睹為快 蘭亭獎作品——熱烈祝賀朱傑榮獲第六屆全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
金农的字犹如“山林草莽”,时人为何不称其为丑书,反而备受追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