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老饼讲开封故事——于谦铸“镇河铁犀”

于谦铸镇河铁犀.mp3 来自老饼 13:22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又到了老饼老师讲开封故事的时间了。在咱开封城东北大约三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庄,叫铁牛村。铁牛村里有一尊距今约500多年历史的“铁犀”,这头铁犀可是省级文物。它历经沧桑,几经磨难,是开封人民不屈不挠与洪水顽强抗争的历史见证。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说一说关于铁犀的故事。

在开封禹王台公园里有座禹王庙,禹王庙的西邻就是水德祠,那是为了纪念自秦以来的治黄英雄而建,目前里面供奉有三十八位治黄功臣的牌位。禹王庙和水德祠最早建于明朝嘉靖二年(1523年),几经毁修,至今依存。据史料记载,金朝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在阳武(今原阳县)决口而改道,临近开封,常常泛滥成灾,每次洪灾,葬身鱼腹者不计其数,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如仅明代黄河就在开封辖区内决口58次,两次水淹城区,8次造成严重危害。饱受黄水蹂躏的开封人民对古往今来的治水功臣倍加怀念和景仰,同时也企盼得到他们神灵的庇佑。水德祠建成之后,每日贡品丰厚,香火不断,表达了开封人民对他们有活命之恩者的感激之情。在这众多治黄臣之中,于谦修“护城大堤”和铸造“镇河铁犀”的功绩,妇孺皆知,颂扬最广,流传最深。

于谦,生于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祖籍河南省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程庄镇于庄村),他少年时期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仰慕文天祥的气节,悬文天祥的画像于座位之侧,时刻激励自己。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取辛丑科进士,从此踏上仕途。

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叛,于谦随明宣宗朱瞻基亲征,被任命为御史。待朱高煦出降,于谦正词铿锵,声色震力地数落他的罪行。朱高煦趴在地上不停的发抖(伏地颤栗),自称罪该万死。宣宗对此非常高兴,当即下令派于谦巡按江西。在江西,他平反数百起冤假错案,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颂扬满道。

宣德五年(1430年),宣宗知道于谦可承担重任,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在巡抚河南期间,重名节,守情操,为官清廉,主张薄赋安民,宽济贫寒,并主持修建了开封护城大堤,以固开封城垣,为人民办了不少好事,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开封护城堤的修建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在宋代以前,黄河距开封较远,对开封构不成直接威胁。但在金代黄河改道后,开封人民开始注意黄河的危害了。至元代延佑六年(1319年),为了防止河水侵蚀农田,开封城北人民开始在地势低洼的地段构筑土堤以抵御黄河水。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后来开封护城堤的雏形。到了明代,黄河河务成了当时河南地方官的主要职责。于谦巡抚河南以后,对此尤其重视。他体察民情,在原开封城北人民构筑土堤的基础上,以工代赈,发动民工和征调士兵,开始了修筑护城堤的巨大工程。护城堤从开封城西修起,至城北,再至城东三面。明正统五年(1440年),黄河水势上涨,逼近开封城垣,形势十分危急。于谦亲临抗洪第一线,利用城西和城北尚未完工但已初具规模的护城堤,指挥人民与黄河洪水作斗争。他为了表达誓死战胜洪水的决心,还把皇帝亲赐蟒袍丢入水中。有了他的率先垂范,终于稳定了人心,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开封城。于谦看到在这次抗洪中护城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便加快了护城堤的建设。至正统十一年(1446年),城西、城北、城东三面的护城堤胜利完工,全长约40余里,底宽六丈(约18米),高两丈余(约6米)。堤上五里一亭,派专人看守,护堤巡防,堤两侧广植树木,防止堤土流失。此后,每至春夏之际,林木茂盛,郁郁葱葱,形成了一道护城的绿色屏障,有效地保卫了开封城的安全。

于谦除了修筑开封护城大堤以外,还铸造了一尊铁犀,安放在黄河南岸,以镇黄河泛滥。在黄河多次肆虐为患的明代,由于受到当时生产条件的限制和社会形态的影响,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然,也没有能力根治黄河。因此便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怪上。当时的人们认为黄河屡屡泛滥是河妖作怪的结果,只有铸造一尊铁犀,才能镇服黄河里的妖孽。古人认为铁在阴阳五行之中属金,金为水母,故金能制水。犀是神牛,牛喜耕田属坤畜,坤在五行之中为土,土能克水。在明代,于谦为了顺应民心,祈求神灵庇佑,增强百姓的治黄信心,铸铁犀镇河也算是合乎情理之事。当时于谦还亲撰《镇河铁犀铭》,铸于犀背:

百变玄金 溶为金液 变幻灵犀 雄威赫奕 填御堤防

波涛永息 安若泰山 固若磐石 水怪潜形 冯夷敛迹

城府坚完 民无垫溺 风顺雨调 男耕女织 四时循序

百神效职 亿万闾阎 施之衽席 惟天之府 惟帝之力

尔亦有庸 传之无极

原来在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五月,铁犀铸成后被安放在当时的黄河岸边新建成的回龙庙中,初安放时的铁犀面城背河,享受沿河人们的供奉。后来于谦在天顺元年(1457年)的“夺门之变”中遇害。消息传到开封后,群情悲愤,开封人民深感其治河爱民之德,先在镇河铁犀旁建庇民祠,后恐遭朝廷(英宗)迫害。于东司门后(今文庙街东头)建梦神庙,祭祀于谦,寓意是做梦都在思念于谦。由于犯忌,庙的规模不大。但常年香烟缭绕,四季贡品不断,以表达对于谦的拥戴和深深的眷恋之情。明孝宗弘治年间,朝廷为于谦平反,于谦祠方得扩建。但梦神一说已深入人心,仍称之为梦神庙。后几经战乱,至开封解放初期,梦神庙尚存一间殿房,后又不知毁于何时。另外,民间还有把于谦作为书生的保护神来供奉,以至于“赴考前,去于祠过夜,可测仕途。”这个传统从明代一直传到民国,大量的书生都要到于谦祠去祈梦,希望于谦在天之灵保佑他们的学业前程。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决口,洪水灌城,开封百姓十之八九葬身鱼腹,回龙庙、庇民祠和梦神庙被洪水荡平,镇河铁犀也深陷于泥淖之中。

清顺治年间将铁犀掘出。康熙年间,巡抚阎兴邦认为,开封三年无水患是神灵庇佑,遂于康熙三十一年(1691年)重修庙宇。特将重建的庙宇改为背城面河,坐南向北,改回龙庙为铁犀镇河庙。重建的铁犀镇河庙共三进院落,镇河铁犀被安放在后院的亭子中,面北而蹲。阎兴邦亲自撰文,记述了改回龙庙为铁犀镇河庙的经过,并勒石记铭,即今日尚存的《改建铁犀镇河庙碑》和《铁犀铭碑》。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再次在张湾决口,洪水围开封城八个月之久,铁犀镇河庙在这场浩劫中化为废墟,被茫茫黄沙所掩埋,仅有铁犀尚露出地表。1940年,侵占开封的日伪军为了收敛铁铜铸造枪炮子弹,用汽车将铁犀掠至城内,妄图将铁犀砸烂。此举遭到铁牛村人奋力抗争,他们据理力争,并用金钱买通了办事人员才使铁犀免遭冶熔之祸,使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得以回到铁牛村。

镇河铁犀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开封解放后,政府十分重视铁犀的保护工作,将镇河铁犀颁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出专款对其修缮。

今日的镇河铁犀蹲踞在位于开封城东北的铁牛村,坐南向北,背城面河。铁犀由翻模工艺铸造而成,接缝明显,造型浑厚,威武雄壮,神态逼真。犀高约两米,独角朝天,双目炯炯,两肢前撑,犀体魁伟,有擒妖搏怪之力,面容端庄,呈永镇波涛之势。镇河铁犀的铸造,表达了开封人民要求跟治黄河水患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承载着开封人民同黄河水患进行顽强抗争的大无畏精神,给开封人民留下永久的精神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挽救大明于危难的忠臣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两袖清风”与“河清海晏”之于谦
开封现存最长遗迹
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二十五:镇河铁犀与州桥遗址
于谦为治理黄河铸造“铁犀”可差点被毁,原因只为争夺一座城!
【开封研究】东京汴梁旧事(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