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钩沉︱鸭城桥

题记:鸭城,名闻天下的古迹。鸭城桥,作为桥梁,历来是沟通苏南东西陆路交通的无锡名桥;作为地名,则是锡山区历史文化底蕴最深之地名,载入无锡市第一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遗憾的是,如今鸭城桥仅剩一座架在九里河上沟通锡沪路和二泉路的新桥了,上网查无锡交通图都查不到,在无锡人的记忆中也早已淡忘了。

一、鸭城桥史书记载

《舆地志》:鸭城,吴王牧凫鸭之地。

注:《舆地志》,南朝梁代人顾野王(519-581)编撰,古代地理学重要文献。

《太平寰宇记》:鸭城,西去县(无锡县城)二十五里。

注:《太平寰宇记》,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古代地理学重要文献。

《咸淳毗陵志》:鸭城,在县(无锡县城)东二十五里,又麋城在县东二十里,以鸭城观之,亦吴王豢麋鹿之所。

注:《咸淳毗陵志》,宋代常州府地方志(当时无锡县属常州府),常州知州史能之主编,编成于宋代咸淳四年(1268)。

《锡山景物略》:城以鸭名,桥即以鸭城名,则皆亡国之鉴也。夫差爱鸭,特筑城舍之,盖于此置离宫焉。爱麋又筑麋城,而鸭城之名特著,则爱鸭甚于爱麋也。

注:《锡山景物略》,明末王永积撰。

《读史方舆纪要》:鸭城,在县(县城)东二十里,相传吴王牧鸭处。今曰鸭城桥,跨鸭城河,其源自运河引而东,下流汇于宛湖,为县东之通道。又有麋城,在县(县城)东十七里,盖吴王豢麋处也。

注:《读史方舆纪要》(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清初著名学者顾祖禹(1631-1692)编撰。

《无锡金匮县志》(光绪):鸭城,《寰宇记》:鸭城西去县(县城)二十里。《舆地志》:吴王牧凫鸭之处即此城也。《咸淳志》:鸭城在县东二十五里,又麋城在县东二十里,以鸭城观之,亦吴王豢麋鹿之所。

注:《无锡金匮县志》(光绪)将鸭城列入“古迹”部分。

《无锡金匮县志》(光绪):鸭城桥,跨信义渎。

注:“跨信义渎”沿用了嘉庆本《无锡金匮县志》的记载,《泰伯梅里志》对此作了否认。

《无锡金匮县志》(光绪):鸭城新桥,明嘉靖中华启元建,华察修。

《梅里志》:鸭城,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泰伯乡。《舆地志》:吴王牧凫鸭之地,今梅里乡亦有鸭城。……又有麋城,去鸭城不远,今无所考,以鸭城推之,当是豢麋鹿处。

注:《梅里志》,清代地方志,吴存礼编撰,编定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所记范围几乎涵盖整个锡东地区。     

《泰伯梅里志》:鸭城,去城(县城)二十里有鸭城桥,《舆地志》云:吴王牧凫鸭之地。《太平寰宇记》作西去城(县城)二十五里。

《泰伯梅里志》:鸭城桥,弘治邑志:在鸭城北,乾隆邑志云:元、明邑志俱有,不注建修年,嘉庆邑志云:跨信义渎,非。

《泰伯梅里志》:鸭城新桥,万历邑志云:旧有渡,嘉靖中里人华启元募建石梁,隆庆中学士华察修,乾隆邑志不载。

注:《泰伯梅里志》,清代地方志,吴熙编撰,编定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所记范围与《梅里志》相同。

《泰伯遗迹志》:鸭城,泰伯牧鸭之地。

注:《泰伯遗迹志》,当代无锡学者张永初编撰。

《东亭镇志》:鸭城桥东向楹联:碧水飞凫万古吴王圣迹;清溪映月千年学士遗规。鸭城桥西向楹联:风帆远送东来吼岭穿云;虹桥高临西去隆亭接涨。

二、鸭城桥传说

鸭城桥,桥名来自“鸭城”地名,鸭城则起源于“吴王”在此地筑城养鸭观鸭,这在史书和民间传说中均无多大异议。但对于“吴王”是谁,却有多种传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传说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传说,吴王为泰伯及历代吴国君王。泰伯来到梅里(当时称“荆蛮”)后,教民众放养鸭子、麋鹿、猪羊等禽畜,百姓感念其恩德,称泰伯教民养鸭处为“鸭城”,养鹿处为“麋城”,养猪羊处为“猪羊巷”(后改称“朱杨巷”)。明代华察重修过的鸭城桥墩两边东向石柱上刻有一副楹联:“碧水飞凫万古吴王圣迹;清溪映月千年学士遗规。”上联尽管没有点明吴王是谁,但据“万古吴王圣迹”的语义揣摩,非泰伯莫属。诚然,吴国称王始自寿梦,泰伯生前并未称王,但这位“宜王而不王者”功德巍巍,仍被后世尊称为“吴王”、“让王”、“三让王”,如泰伯墓又名吴王墩,山西晋城吴王山庙祀泰伯、仲雍,就是显例。按常理推测,吴国历代君王极有可能都将鸭城作为“王家养鸭场”,但追根溯源,当肇始于泰伯。

第二种传说,吴王为夫差。吴王夫差和爱妃西施喜欢鸭子和麋鹿,特在此地筑城放养鸭子,在附近筑城豢养麋鹿,并经常偕同西施前来观赏。明代秦夔诗云:“闻说吴王养鸭时,年年来此拥西施。豪华已尽江山变,落日秋风动蒺藜。”这首诗在文人士大夫之中流传极广,夫差虽是亡国君王,知名度却很高,而且将古代第一美女西施牵扯进来,故事更加发人思古之幽情。《锡山景物略》也认同此说,至于编撰者将放养观赏鸭子、麋鹿与亡国联系起来,纯属牵强附会(参见《吴韵悠悠》古迹钩沉之《鸭城与麋城》)。

第三种传说,吴王为苏州城里一个大王。苏州城里有个大王,惯于寻欢作乐,娶得一个如花似玉的小老婆,因小老婆喜欢看群鸭戏水,就在此地筑起土城养鸭(具体情节见《东亭镇志》第二十三章杂记《鸭城桥的由来》)。这个传说在民国以前的史书中都无记载,估计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由夫差养鸭的故事口口相传演绎而来的。

三、鸭城桥诗选

闻说吴王养鸭时,年年来此拥西施。

豪华已尽江山变,落日秋风动蒺藜。

                                          ——明代秦夔

养鸭鸭可蕃,养兵兵可强。

只有方寸心,多欲难自防。

                         ——明代莫止《鸭城怀古之一》

千年古城已复隍,但见牧竖驱牛羊。

姑苏之台遥相望,二十三君在何方?

开吴祖德谁继将,玩人玩物致国亡,

国亡岂独由禽荒?呜呼古今即事感慨长,

酒酣日落天苍茫。

                        ——明代莫止《鸭城怀古之二》

芦花芦叶响萧萧,略约泾皋放小舠。

荒草吴王麋鹿径,水凫飞上鸭城桥。

                               ——清代秦瀛《梁溪杂事》

当风无复大王雄,九术摧吴已奏功。

等是荒亡能谈国,鸭城堪比馆娃宫。

                                          ——民国周贻白

芦叶蓼花声瑟瑟,水凫飞过鸭城桥。

吴王养鸭知何处,翠盖红裳今更娇。

                ——当代高士平《荷花野鸭图》题诗

四、鸭城桥战事

鸭城桥地带自古就是苏南地区水陆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

明代以前这里的战事已难以查证。

据清代史书记载,清军及地方团练武装曾多次与太平军在此地激战、会战,是两军在江苏地区争战最激烈的地带之一。《清史稿》:“李鹤章败寇(太平军)无锡鸭城桥。”《对杨宗濂家族的考察》:“(杨宗濂)曾与太平军战于张泾桥、鸭城桥等地,杀伤大量太平军。”华翼纶在《锡金团练始末记》中,也提及曾与太平军在鸭城桥一带发生过争战。

抗战时期,这里也有过战事,并曾惨遭日军轰炸和屠杀。《日机轰炸下的无锡城》:“(1937年)8月16日,日机六七架,分飞鸭城桥、皋桥铁路桥两处,掷5弹,伤3人。城郊鸭城桥、皋桥,都是沪宁线的桥梁,是运送病员和物资的重要通道。”1937年11月,日军在鸭城桥一次枪杀40余人,这是锡东地区在抗战期间发生的仅次于东亭许巷的大惨案。1940年7月4日,中共无锡县委在无锡独立支队的掩护下,发动仓下等地1000余农民,在夜间破坏从鸭城桥至安镇的锡虞公路交通线,阻截日伪军下乡骚扰,并为“新江抗”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五、鸭城桥名人和古墓

鸭城桥名人:

(1)华抱山,明末清初本地民间广泛传颂的民族英雄。朱海容根据吴歌手华祖荣的唱本,整理出版长篇英雄史诗《华抱山》。

(2)朱双倌,明末清初闻名于太湖流域的机智人物,被后人尊称为“鸭城田神”(当地农民的守护神)。

(3)朱海容,当代民间文学家。

鸭城桥古墓:

(1)安国之孙、安如山之子、东林八君子之一、明万历进士、授吏部主事安希范之墓。

(2)华察次子、授征仕郎、明武英殿中书舍人华仲亨之墓。

(3)清乾隆元年进士、擢内阁学士、累迁礼部右侍郎秦蕙田之墓。

                                              (薛慰祖)

来源: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觅桥记——古往今来说鸭城
泰伯奔吴到阂闾遗址历史
无锡景之十梅里古都
无锡各地庙会时间表
梅里古镇,追溯吴文化的源头
原来这里是吴国古都城,比苏州古都还要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