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画册丨《文心静远——教学侧记》(四)

《道德经》与中国画

李国开

上课伊始,莫老师列了一些关于国学和画论的书单,让我们去研读,其中就有《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对我们为人处事,认知和学习艺术有很好的帮助。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涉及到“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概括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现象与本质,这是十分光辉和精辟的见解。

在整个学习过程里,老师提得最多的是“对比”二字,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段话译作今天的白话文,大慨就是说,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是因为有丑的。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是因为有恶的,因此我们知道,所有的东西都不是孤立的,方圆、疏密、远近、聚散、黑白、浓淡,无一处不是对比,关系处理得当,自然就是一幅节奏美,旋律美的好作品。古人论画,有“无法中有法”“乱中不乱”“须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之说,印证了事物无处不是因因相生,相互依存,这种准则是一种包容万物的道。

道德经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说的就是自然规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所有事情都是有一个度的,或者说是有边界的,中国山水画是一门修心的艺术,是以中国哲学为指导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黄宾虹说:“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得有景。密不透风,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其实这就是道德经在绘画艺术上一处细化的具体体现。

《道德经》博大精深,中国画的画论画理与其有许多相通之处,学识浅薄,未能详述,数语权当作业。


关于拟古

李国开

对中国传统绘画思想的理解和审美的认同,是一个画家拟古时所必需有的持重与谨慎。

以古人为师,有“师古人之心”和“师古人之迹”之分。

学古人的着眼点不单单是落在画迹的模仿上,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古人作画时的思想状态。

 临画若得古人笔法可算初窥,兼得古人气息是为入道,得古人神韵而出古人笔墨,绝无重复,方至心源合一。

 所有对古人不屑一顾的借口都是在否定自身文脉的传承,这样的创新是自欺欺人和没有根源的。

一个人认同什么,就是他的内心真实的独白,出之于喜爱和感情,是临摹之途得以窥觎真切的最好状态。

“自然之景”化“自我之景”,作品是一个属于画家的内心世界,读懂一个画家的作品,必需先读懂画家其人。

画画是以艺事求取修身之道,是源于传统文化的文脉精神,技法只是一个技术,摹画若只看其形质而不揣摩其神韵,徒劳罢了。


同古山居

李国开

进入十二月,冬天的寒意日渐,树木脱去翠华,枝梢尽显,山里游人稀疏,正是写生的好时节。月初的周未,来到肇庆鼎湖凤凰镇的同古山居。

这里与鼎湖山背山而隔,三面环山,满是爬山虎的小楼临溪而立,青砖汉瓦点缀其间,朴素而清雅。温润的阳光透过树隙洒落门前的木桌,斑驳陆离。呷一口温茶,支起画板,再自溪里取一掬清水,墨化其间,笔沾少许,润于纸绢,竟若得山脉灵性,触感颇佳。我们散落四周,或寄于亭台,或逐流游走,听水声婉约、鸟鸣清秀,细细讨论又默默思索,不经不觉间已是时近黄昏。夕阳慢慢消失在山那边,满天的红霞映染着漫山遍野的茂林,两排高大的乔木下是一条长长的小径,我信步而去,两只小狗不知从那里钻出,一路小跑着跟来,陪着蹓跶,也不怕生人。走过石阶,来到溪边,卷袖入水,一手凉意。喜欢这里的小溪,在山中恬淡而来,淙淙的水声,轻轻洗去从尘世带来的繁杂,淌过心灵,悄悄的流进挟着草木清香的梦里。

莫肇生老师说过,艺术家的生活有外内之别,外见于衣食行旅,与众生无异。而内在的生活,却是一种精神上寻找自我,追逐自我的过程。天地形色,物象在外,心感于内,音乐家把它变成音符,文学家把它变成文字,而画家笔墨落而成图迹,我想,这种对人生旅程的思索和对生命感悟的转化,也许正是我们游历山川,以记录和反映自然来承载我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的意义所在。

这是一个很适合发呆的地方。坐在风雨桥下的石上,新月在天,风过竹林,听沙沙声起,似是虫鸣相和,又仿若情人私语,置身其中,寂然不动,一任山风轻柔,天上的月照,竟在此刻透到了心里,借着这缕微弱的光,我仿佛看见了远去已久的年少,看见了许多来不及思念就模糊的身影,他们在遥远的地方伸展着肢体,他们是在问候谁呢?他们可好?他们是否不再像那些生长在天边的枝桠,一样无声、一样孤独?

凉意袭来,已是夜半,回到小楼,推门而入。隔着小木窗,听满谷天籁,迷糊睡去。梦里,我仿佛又听了那哗哗的水声,带我去到了那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李国开 别署随心斋主,1982年出生,广东罗定市人,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艺术专项课题高级研修班,现为广东省云浮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云浮画院画家。

2014年作品《雪嫌春色晚,穿树作飞花》获云浮市首届“百谷王”杯禅文化书画大赛金奖。

2015年作品《月过峡山寺》入选广东省美协“西江灵胜——广东省山水画作品展”。

2015年作品《家园》入选甘肃美协第三届“希望·圆梦”杯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5年作品《春江花月夜》获广东广播电视台“宝鹰杯国际书画印大赛”二等奖。

2016年,华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主流娱乐时尚生活类杂志《娱乐·品味》周刊,2016年第7期“收藏品鉴”专栏,刊登个人专版:“今夕月明独自看——李国开中国画作品赏析”。

2016年作品《江山不夜月千里》获广东省美协“西江情韵大美云浮”“云浮市美术作品赴穗调展”优秀奖。

2016年作品《风乍起时》获广东省美协“翰墨青春传承岭南”2016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青年美术组三等奖。






读庄子语录有感

刘英

庄子曰: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庄子《秋水》井底之蛙你不可以和它讲海,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日之虫你不可以和它讲冰,因为不到冬天它就死亡了。因为四时不同;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井蛙“拘于虚”说明人们往往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的见识、品格因环境不同而不同。

中国传统水墨画历千年之久,源远流长。师法派系,各有所长。继承传统,后进责任。

岭南画派前辈高剑父曰:笔墨当随时代。大师林丰俗曰:继承传统不能保守,必须活用,才能有当代艺术价值,艺术的技能不是首位的,方法只为理念服务,必须尊重对自然与直觉感知,摒弃固定的套路与模式。

吾以为,有道是,画如其人。画者,当以自己的生活入画,以自己的感情入画,以自己的感觉入画,以时代新貌入画。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方为大道。


《道德经》读后感

刘英

其实我还是第一次读道德经呢,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去书店买了本道德经,从书店回来的路上,拿着那本道德经,我突然间觉得这本书是我应该早去读的。书中,老子大量使用了世间常见的基础道理做铺垫,这又让它成了后世很多人进行哲学延伸的基础,并成为中国人很多哲学,策略的基础概念,所以它的基本思想,代表了中国人的基本哲学,通过我们的语言,故事,惯例等深深地刻在我们的精神基因中,所以这本书就值得每个想进一步了解自己文化的中国人去读了。

粗读一遍,谈谈自己的看法。第六十三章说:“天下之难,比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第六十四章中说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就是说要想完成一件事必须从容易的地方做起,从细小处开始。从基础做起。就如我现在学山水画一样,不要急于求成,临摹古画是画山水画的初级阶段,一要掌握独具特色的表现方法及表现能力,二要体会其内在的精神,细心探究其精髓。从整体分析作品,着重于重要的布局,注意笔墨关系,心随笔运,取象不惑。

第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静心,才能耐得住寂寞。

第四十一章说“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学习山水画的道路和规律也是如此,关键是能否正确判断明道,进道和夷道,并不为暂时的昧、退和颣所动摇。

第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这句话,仅用八个字,就已然概括出了他心中“为学”与“为道”的路径轮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其实就是说“要把书读厚再读薄”,“为学”是积累知识,在事物早期,你不停不停做学习,做积累,直到有一天你能够将所学的内容全部“消化”,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能够对所学的万千知识化繁为简,凝练出其精髓,于是近于“为道”。而与之相对的,“道”追求的是内在精神境界的提升,而这种提升则需要人去,摒弃自己内心中的偏执、狂妄、机巧,才能以一种更开阔的心灵俯仰于天地之间,所以叫“为道日损”。所以,在理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时,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明确,它所“益”的是知识,它所“损”的是机巧。表面相反行为的背后,本质上却是并行不悖的,都是一种正面的倡导。总之,求学问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愈加愈多,知识也愈加愈多;修道是把所有的知识学问,以及一切心中所有的,慢慢地减少。所以学问是加法,修道是减法;做学问是吃补药,修道是泻药,什么都要空掉,这两者相反。

对《道德经》一书的理解还很肤浅,但是认真学习,能让我受益的地方多之又多,会影响到各个方面,要不断地揣摩,慢慢地体会。


刘英  生于1959年6月8日,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大学本科毕业,1984-1986年在广州美术学院师范系学习、1987-1989年在肇庆学院美术教育系学习、1993-1995年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学习、1997-1999年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16-2017年在莫肇生中国山水画高研班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经 辩道,李国森山水画
王召海和他的中国山水画
【今日关注】丁杰山水画之名家评说
中国杰出书画名家于航
当代伍宽荣作品欣赏
有“气味”的山水画!青年才俊肖大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