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威尼斯“马可波罗罐”调查记


林梅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我们今天讨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家乡威尼斯的一件中国瓷罐。大约835年前,马可波罗访问了我们今天开会的地方——银川。1274年(至元十一年),马可波罗一家从亦集乃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河畔黑水城),经河西走廊到丰州天德军(今呼和浩特市郊),途中访问了银川。《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如从凉州首途,东进,骑行八日,至一州,名曰额里哈牙(Egrigaia)。隶属唐古忒,境内有城堡不少,主要之城名哈刺善(Calachan)。……城中制造驼毛毡不少,是为世界最丽之毡,亦有白毡,为世界最良之毡,盖以白骆驼毛制之也。所制甚多,商人以之运售契丹(指中国北方)及世界各地1 凉州,即今甘肃武威。额里哈牙源于西夏语Egrigaia,《蒙古秘史》译作宁夏。哈刺善源于西夏语Calachan(今称“贺兰山”),指今宁夏银川。然而,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一直遭到许多学者的置疑。大英图书馆东方部主任吴芳思(Frances Wood)博士经多年研究,并于1995年出版了一本书《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该书再次对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表示怀疑。2

     1941年,杨志玖先生在《经世大典·站赤》中发现一条元代公文,足以证明马可波罗送蒙古新娘阔阔真从海路赴波斯之事的真实性。其文曰:至元二十七年(1290)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都事别不花等奏:平章沙不丁上言:‘今年三月奉旨,遣兀鲁碍、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往阿鲁浑大王位下。同行一百六十人,内九十人已支分例;余七十人,闻是诸王所赠遗及买得者,乞不给分例口粮。奉旨:勿与之’”。这件元代公文涉及江淮行省平章沙不丁向元廷请示三位伊儿汗国使者随员的口粮供应问题。尽管文中没直接提到马可波罗,但是三位波斯使臣的名字,却与《马可波罗游记》说伊儿大汗阿鲁浑派遣的三位波斯使者Oulatai(兀剌台)、Apousca(阿卜思哈)、Coja(火者)的名字完全相同。3 他们在马可波罗建议下,从海道送蒙古新娘阔阔真赴波斯。4 

除《经世大典·站赤》之外,目前还有两个物证可以证明马可波罗来华的真实性。一是威尼斯圣马可图书馆藏三件波罗家族羊皮遗嘱,二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藏马可波罗罐。20095月在法兰西高等研究实践学院(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讲学期间,我们专程到威尼斯调查这两件重要文物。这项调查得到威尼斯大学历史系安德烈(Attilio Andreni)教授的热情帮助,谨致谢忱。我不懂拉丁语,委托法兰西高等实践研究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清华研究马可波罗的遗嘱。这里,我们主要讨论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威尼斯的德化窑瓷器。

132419日,马可波罗去世,享年70岁。根据他的遗嘱,安葬在威尼斯圣伦佐教堂(Church of San Lorenzo)的波罗家族墓地。20095月,我们实地考察了圣伦佐教堂,因为波罗家族的三份遗嘱、德化窑瓷罐以及蒙古大汗赏赐的三枚金牌原来就保存在这所教堂。15801616年之间,圣伦佐教堂大规模重建,教堂内古墓全部迁往他处,而马可波罗墓从此下落不明。1295年,马可波罗一家送蒙古新娘阔阔真去波斯时,蒙古大汗赏赐给他们三枚乘驿金牌,使他们可以利用元朝驿站从中国到波斯的。这三枚金牌原来由马可波罗的叔叔马菲奥(Maffeo Polo)保管。马可波罗后来借走了一枚,但是一直没有归还。1310年,马菲奥临终前立下遗嘱,让他的子孙追讨马可波罗借走的那枚金牌。5 这三枚金牌原来也在圣罗伦佐教堂,迄今下落不明。值得庆幸的是,波罗家族的三件羊皮遗嘱后来入藏圣马可图书馆,而德化窑瓷罐则入藏圣马可教堂。

1 贝利尼油画所见16世纪改建前的圣伦佐教堂

1500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画家贝利尼(Gentile Bellini)创作的《圣伦佐桥十字架的奇迹》上绘有圣伦佐教堂改建前的原貌(图1)。这幅油画纵323厘米,横430厘米,目前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画廊(Gallerie dell’Accademia)。从这幅画看,圣伦佐教堂原为锥形屋顶,16世纪改建成现在三角形屋顶(图2)。

2 伦佐教堂现状

马可波罗遗嘱提到,他的住宅位于威尼斯圣约翰·克里斯多姆堂区(San Giovanni Cristostomo20095月,我们到马可波罗故居考察,现在的门牌号是威尼斯5847号。马可波罗生前号称“百万富翁”,因此后人在马可波罗故居外墙写了许多意大利文Del Milion(百万)标牌,表示这里是马可波罗故居。一位意大利朋友告诉我,马可波罗故居原来的建筑早就毁于17世纪一场大火,如今所见三层小楼是后来重建的(图3)。近年修缮马可波罗故居对面古代剧场时发现了一些中国瓷片,可惜我们没见到实物,不知是否为马可波罗带回家乡的。

3 17世纪改建后的马可波罗故居

除了金牌、丝绸之外,马可波罗还把一位中国仆人带回威尼斯。他在遗嘱中给这位名叫“彼得”的中国仆人以自由权,并给他留了一笔钱。如今马可波罗百万家资中只有一件中国瓷罐保存下来,目前收藏在威尼斯圣马可教堂。1931年,英国古陶瓷学家拉菲尔(Oscar C. Raphael)和收藏家大卫爵士(Sir Percival V. David)到威尼斯圣马可教堂(插图4)考察了实物。拉菲尔随即发表《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宝藏之中国瓷罐》一文,首次报道了这个重要发现,并刊布了这件中国瓷器的黑白照片(图4)。6 这件瓷罐高约12.38厘米(4.875英寸),最大腹径约8.26厘米(3.25英寸),上有蕉叶、缠枝花卉等四层印花纹,沙底未施釉。据拉菲尔考证,这件中国瓷罐是德化窑烧造的一种青白釉瓷罐,其年代并非以前认为的12世纪而是13世纪末。

4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收藏了许多东方宝物,主要是十字军东征时威尼斯总督丹多罗(Henri Dandolo)从伊斯坦布尔城圣索菲亚大教堂抢劫的。19世纪法兰西画家德拉克罗西克斯(Eugene Delacroix)的名画《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生动描绘了十字军抢劫索菲亚教堂的场景,这幅名画收藏在巴黎卢浮宫。

5 卢浮宫藏画《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

殊不知,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的时间在1204412日,而威尼斯圣马可教堂所藏中国瓷罐的年代不可能早到1204年。拉菲尔认为这个瓷罐一定是1295年马可波罗带回家乡威尼斯的,故称“马可波罗罐”(图6)。

6 圣马可教堂藏马可波罗罐

值得注意的是,《马可波罗游记》专门介绍过德化白瓷及其烧造过程。文中说:“刺桐城(指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Tiunguy),制造碗及磁器,既多且美。除此港外,他港皆不制此物,购价甚贱。此迪云州城,特有一种语言。大汗在此崇迦(Concha)国中征收课税甚巨,且逾于行在国(指杭州)。此城除制造磁质之碗盘外,别无其他事足述。制磁之法,先在石矿取一种土,暴之风雨太阳之下三四十年。其土在此时间中成为细土,然后可造上述器皿,上加以色,随意所欲,旋置窑中烧之。先人积土,只有子侄可用。此城之中磁市甚多,物搦齐亚(即威尼斯)钱一枚,不难购取八盘。

临安沦陷后,南宋光复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先后拥立两个小皇帝,以福州为首都成立了流亡小朝廷。当时福建、两广在小朝廷控制,史称“海上朝廷”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或称“鞑靼”,中国北方称作“契丹”。蒙古军首先占领的南宋江浙地区称作“蛮子国”,蛮子国首都在行在(今杭州)。蒙古军后来占领的闽广两地则称ChoukaChonka。这个词究竟指什么,学界以前一直不得其解,冯承均译作“崇迦”或“楚迦”。我们发现,这个词实际是“宋国”的音译,指南宋在福建、广东所建流亡小朝廷。马可波罗说“宋国”首都在福州(Fugiu),有助于证明这一点。7

7 南海1号沉船发现的南宋德化窑青白釉瓷罐

冯承钧所谓迪云州Tiunguy),目前学界一致认为是“德化”的音译。历史上,德化窑青白瓷器极负盛名,宋代以来大规模生产。德化青白瓷质地细致,薄而坚硬。瓷器胎骨多呈白色,釉层较薄,晶莹润泽,釉色青中泛白,白中泛青,色调深浅不一。13世纪,德化窑在青白瓷基础上,釉药成分略加变化,颜色偏浅淡,但是仍不能生产德化白瓷。据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考证,元代德化窑在瓷器上的釉色,是一种透明的类似玻璃的青色,所以他认为元代德化窑生产的瓷器当为青瓷8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两件南宋德化窑青白釉罐,与马可波罗罐非常相似,据说是7080年在广东台山海域南宋沉船中打捞出水的。一件为青白釉双微敛口、方唇、丰肩、鼓腹、平底肩颈交界处附双耳双耳已残。肩饰双弦纹部为印花卉纹并在中部被弦纹隔开成上下两组近底处也有两圈弦纹饰其下及平底露胎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光亮。口径2.5厘米,底径4厘米,7.8厘米。另一为青白釉四系罐,直口、方唇、丰肩、鼓腹、平底微凹肩颈交界处附四耳肩饰两组双弦纹上下腹饰缠枝花卉纹中部接合处微凸成棱近底处也有两道弦纹白釉也施至此其下及底露胎;釉色润白莹亮口径3.6厘米,底径5.48.3厘米。9

1987广州救捞局和英国潜水打捞公司在广东台山上川岛附近海域发现一条南宋沉船,今称南海1。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和广东省考古所考古队从这条沉船中相继打捞出数千件南宋瓷器,计有:青白釉六方执壶、青白釉四系罐、青白釉印盒、青白釉花瓣口卷草纹碟等。这些瓷器主要来自南宋四大名窑,包括福建德化窑青白瓷、磁灶窑瓷器、江西景德镇影青瓷以及浙江龙泉窑青瓷。据估计,整船文物可能6万至8万件。目前这条南宋沉船已经整体迁入广东阳江新落成的南海1号博物馆。10

我们感兴趣的是,南海1号沉船发现的德化窑青白釉瓷罐与马可波罗罐非常相似。从器型看,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两件南宋德化窑青白釉小罐很可能出自“南海1号”沉船。

8 南海1号出土南宋德化窑四系罐与菲律宾出土元代德化窑四系罐

宋代以来,德化窑白。他也称赞泉州港:据商业额量说起来,这是世界两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新资料。对于我们开展有关海上陶瓷大规模外销。1964年,在菲律以,通过古陶瓷的外销,特别是制瓷技术的外传。增进了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作出新的贡献。宾遗址和古墓发现了数以千计的德化窑白瓷,尤以马尼拉圣安娜3(菲)圣安娜出土。另1件,高16.5厘米。由釉底料文化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东非坦噶尼喀出土的青花圈点纹遗址最为集中。器型有壶、军持、罐、瓶、盖盒、碗、盖德碗坪仑窑进行发掘时发现一条残窑基,器物以军持、粉、罐为主,出土的青花划纹碗与同安汀溪窑有共同的碟、高足杯等。器物均采用模制,胎质有烧结适当、瓷质较好的,也有一些生烧因而瓷质较差的。釉色青白,也有。宋元时期泉州港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陶瓷器在对洗、执壶等在日本、菲律宾、东爪哇东南亚各国都白中闪黄,俗称“牙白”的。器物口沿分有釉与无釉(涩口)两种:有釉的采用一匣一器正烧方法烧成,无釉为会议,专门讨论中国古外销陶瓷问题,并特别注意福建方志都记录了宋元时期中国对菲律宾的陶瓷贸易,因此,对口烧而成的小洗之类的器物。装饰纹样均以印宽细线条纹为主。纹饰有莲瓣、卷叶、牡丹、飞鹅、线纹、万字符火碟、宝塔式器盖、平底钵、绿釉带座小炉、带座小炉、行的海禁而完全停滞,这时的青花瓷器不仅畅销号、水生植物、玫瑰花等。1968年,英国学者爱迪斯撰文《菲律宾发现的中国瓷器的年代》,认为菲律宾发现的白瓷多为福出土的青釉托杯、青釉五盅盘、青釉花插、青釉鐎斗和本使我们得知,我国人民特别是泉州地区人民自古以来,建德化窑产品。瓷器主体非常精致,为纯白色。没有铁杂质形成的斑点,只是偶尔底部因烧制呈现锈斑。器物均模瓷为主。青瓷的制作技术更为成熟,产品远销亚、非尼西亚苏拉威西(旧称西里伯)南部出土了一个白制,其底部未上釉,且出模后没有加工处理。釉面一般微带浅黄色,但有一些样式,也许是更高温烧制,几乎外销。其中以德化县的最多,外销瓷厂就有17个,产品经常发现中国陶瓷。出土的中国陶瓷,能举出的有收呈青白色彩。有些小壶和小罐是元代烧造的。有许多小圆壶,有的外形上模印有元代特征的龙纹。滴壶和军持、洗为主,远销国外。其中的青瓷划纹碗曾在日本中博为是符合客观的,戴云的主峰就在德化境内,壶,或无印纹或瓶体上模印龙纹,较不普遍。一些印有叶脉纹或素面的碟子,有模印以线状样式的凤鸟图西亚雅加达博物院在东南亚各国搜得的宋瓷最多,国陶瓷的外销都有记载。这时瓷器的行销范围大抵和以形,平底,满釉。菲律宾发现的一些白釉小壶或小罐当系元代之物。11

9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藏德化窑青白釉四系罐

我们注意到,南海1号沉船出水南宋德化窑四系罐,与菲律宾出土元代德化窑四系罐的纹样略有不同。南宋瓷罐外壁为二或三排花纹(图6和图7左),而元代瓷罐外壁则为四排花纹(图7右)。马可波罗罐外壁亦为四排花纹。由此可证,马可波罗罐烧造于元代初年(13世纪末),绝非12世纪十字架东征之物。20095月,我们到威尼斯圣马可教堂考察实物,发现展品说明仍把这件元代德化窑青白瓷罐(图9)当作十字军东征之物。草拟此文,溯本清源,以期推动马可波罗研究的深入。



注释:

1  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重印本,页164

2 此书已被译成中文出版,参见弗朗西丝·伍德(吴芳思)著,洪允息译:《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年。

3  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重印本,页23

4  《永乐大典》卷19418,页15下引,参见杨志玖:《关于马可波罗离华的一段汉记载》,《文史杂志》(重庆)第1卷第12期,194112月;收入杨志玖:《元史三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5  Arthur Christopher Moule & Paul Pelliot (trans.), Marco Pol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 vol. I, London: George Routledge & Sons LTD. Carter Lan, 1938

6  Oscar C. Raphael, Chinese Porcelain Jar in the Treasury of San Marco, Venice, TOCS, vol.101931-1932, pp.13-15.

7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参见林梅村:《马可波罗在北京》,《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2期,页2233

8  Arthur Christopher Moule & Paul Pelliot (trans.), Marco Pol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 vol. I, London: George Routledge & Sons LTD. Carter Lan, 1938, p.352.

9 任卫和:《广东台山宋元沉船文物简介》,《福建文博》2001年第2期。

10  南海1号沉船的发掘工作尚未结束,目前的发掘工作简况可参见《南海1号》网页(http://baike.baidu.com/ view/1000413.htm?fromenter= %C4%CF%BA%A31%BA%C5&fr=ala0)。

11 John M. Addis, “Chinese Porcelain Found in the Philippines,” 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vol. 37, 1968, pp.17-36; 叶文程:《略谈古泉州地区的外销陶瓷》,《厦门大学学报》1982年史学增刊

编者案:本文原载罗丰主编《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宗教与历史》,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198-203页,引用请据原文。






本公众号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运营


文稿审核

沈睿文

排版编辑

马强 马晓玲 钱雨琨

出品单位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碎金博物|从商代燎祀卜辞到马可·波罗罐
南海文物告诉你:南海主权不能丢啊!
【鉴赏】南宋宝藏:南海一号沉船文物
南海水底惊现千年古船,船上无数奇珍异宝首次曝光,震惊世界!
明德化窑白釉蟠螭把壶
国博新展 | 这294件(套)展品,诉说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