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头条】养鱼杀虫慎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因其对哺乳动物和鸟类毒性较低,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害虫的防治,但是它们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却有很强的毒性作用。由于其使用广泛,通过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的可能性很大,会对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介绍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特点和毒性机制以及对鱼类作用的特殊性,旨在提醒大家杀虫时慎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一、特点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一类杀虫剂,常用的有甲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具有高效、广谱、低残留及对人畜低毒等特点,在农业上被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杀虫剂市场的支柱之一。虽然对害虫杀伤力强、作用速度快,对哺乳类、鸟类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的毒性不大,但这类杀虫剂对鱼等水生生物具有很高的毒性。
二、毒性机制
拟除虫菊酯属神经毒剂,能选择性地延缓神经细胞膜钠离子通道闸门的关闭,使钠离子通道保持开放,钠离子内流增加,去极化期延长,周围神经出现重复的动作电位,而导致感觉神经不断传入,肌肉则持续地收缩。其他机制还有:钙离子、镁离子、ATP酶和钙调蛋白受抑制等。
三、对鱼类作用的特殊性
菊酯类农药对鱼类作用的特殊性表现为高鱼毒性,且作用迅速、死亡率高,对鱼的毒性是对哺乳动物和鸟类毒性的10~1000倍。例如,溴氰菊酯对鱼的半致死浓度约1微克/升。大量实验证实鱼类在受到拟除虫菊酯毒害时表现为典型的神经中毒症状:异常兴奋、身体抽搐、扭曲、瘫痪等,直接影响到鱼的游动、觅食、迁徙和繁殖,进而影响鱼类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因为拟除虫菊酯具有疏水性,所以很容易被鱼鳃吸收;拟除虫菊酯还是一类亲脂很强的化合物,甚至在水中浓度很低时,也可被鱼鳞强烈吸收;另外由于鱼体内缺乏水解菊酯类物质的酶,拟除虫菊酯在鱼体内的代谢主要靠氧化作用,致使对鱼类的毒性作用远大于对哺乳动物和鸟类。
拟除虫菊酯对鱼的毒性作用包括:破坏组织器官、损害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影响鱼的繁殖和生长等。对鱼急性毒性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活泼、平衡失调、呼吸频率加快、鳃痉挛、脊椎蜷曲、鳃由正常红色变为紫色、鳃分泌黏液增多、死前还表现出一段时间游动迟缓。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属高毒级,虽然多使用于农田,但当它随径流流入水体时,也直接危害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因此在使用杀虫剂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杀虫性,也要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越来越广泛地开展稻田养殖等一系列综合性生产技术的今天,更应该特别谨慎地使用这类对鱼类毒性高的杀虫剂,以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属高毒级,虽然多使用于农田,但当它随径流流入水体时,也直接危害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因此在使用杀虫剂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杀虫性,也要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越来越广泛地开展稻田养殖等一系列综合性生产技术的今天,更应该特别谨慎地使用这类对鱼类毒性高的杀虫剂,以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来源:《科学养鱼》杂志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水产中常用的菊酯类诸多事
溴氰菊酯简析
又有大量鱼被毒杀!每年数千万斤鱼虾暴毙!附鱼类农药中毒防治急救方法
菊酯类的农药是什么?
检测法
对症下药(十七)杀虫剂类,不弄清这些,菊酯类农药喷再多也无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