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帝允许无辜的苦难吗?
上帝允许无辜的苦难吗?
反对者还是调和者?
菲尔·沃什博恩
选自《没有标准答案的哲学问题》
恶的问题在哲学中是个标准的传统问题。但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可不是个学术问题、理论问题。在他们的生活中,这可是件紧迫的、感情上的大事。当可怕的事情发生时,人们总会追问为什么。我们想知道为什么心爱的人突然去世,或者为什么一次自然灾害摧毁了整个社区。要想去理解,就要把这个悲剧放在更大的背景之下。我们想知道它怎样与我们的其他信仰和价值观相吻合,这些信仰和价值观关注的是我们应该有的目标,人性、社会或上帝。这个问题比其他任何问题都能引导人们去研究哲学。

这个问题一般被称为“恶”的问题。但是大部分哲学家认为“恶”就是无辜的劫难。当一个孩子长期患病或者患了致死的疾病,那就是恶,因为无辜的孩子在遭受劫难。当一个人谋财害命,那就是恶,因为受害人及其亲人朋友都在遭受痛苦。

任何人都会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什么内在理由吗?有什么目的吗?它们提供了关于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或人性的什么样的信息?但是这个问题对于信奉上帝的人来说更为紧迫。如果上帝知道这个苦难,并且如果他无所不能,那么为什么上帝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并让它发生?

在第一篇文章中,作者声明对此没有答案。对恶的唯一解释是,上帝不存在。换句话说,恶的存在与上帝的存在是相互矛盾的,可以这么说。因为我们看见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着恶,而恶与上帝是不相容的,我们一定会据此推理说上帝不存在。第二篇文章说恶与上帝的存在是相容的,恶可以存在,上帝也可以存在;因为上帝有某种理由让恶发生。上帝与恶可以调和。

不:反对者
“没有上帝”

我一直为宗教信徒所折服。他们让我想起了柔术演员能够把身体弯曲成可怕的、不自然的形状。宗教信徒屈服得更厉害,扭曲事实,以支持自己的信仰。但是现实很残酷,事实不会变形。最后,在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些现实,无论我们喜欢与否。

对于一个正常人(不是一个心理扭曲者)来说,有一些事实表明宗教是错误的。想一想那些标准的宗教所说的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很明显,这个世界不完美。实际上,这个世界很污秽。苦楚、悲痛和悲剧在每张报纸上都有所报道。战争、饥荒、疾病和犯罪比比皆是,太多了,以至于我们对这些都麻木不仁了。我们认为这些东西都很正常。我们可以置之不理,但是总觉得沮丧、气馁。有些恶和痛苦是由人类引起的。一个男人谋杀了另一个人,一个女人抛弃了她的家庭,我们彼此仇恨、彼此折磨。其他痛苦是大自然引起的。疾病摧残着一个小孩,雪和火破坏了家园和整个地区。自然灾害能引起痛苦和悲伤,其严重程度与人为因素引起的不相上下。

如果有上帝存在,怎么会发生这么多恶?没有人否认人类在受罪,但是如果有上帝存在,那么为什么人类要遭罪?上帝不是全能的吗?他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据说他是仁慈的,他爱他所创造的一切。如果他是全能的,他就能消除痛苦。这怎么可能?如果上帝想消除恶,也能消除恶,那么为什么恶还在发生?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设想一下,有一个人走在街上,决定买份报纸。假设他买得到报纸:他手里有钱,而且正站在一个忙碌的报刊亭边上。他确实想买报纸,也确实买得起报纸。如果这些条件具备,他购买报纸的概率是多少呢?这很明显,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阻拦他,因为他确实想买报纸而且有买到报纸的条件。如果他想买报纸、能买得起,为什么他不走过去购买呢?同样的问题也适用于上帝。他没有消除痛苦,这怎么可能呢? 原因可能是:

(1)上帝不想消除恶;
(2)上帝不能消除恶。

如果他想消除恶而且也能消除恶,苦难就不会发生。因此,(1)或者(2)一定是真的(换话说,要么上帝“不愿意消除恶”,要么上帝“不能够消除恶“)。

但是无论(1)或(2)是真的,都表明没有上帝存在。不想消除恶的事物不爱世人,也不仁慈,所以不会是上帝。同样,不能消除恶的事物不是全能的,因此也不是上帝。因为有恶发生,所以就没有一种既仁慈又全能的事物存在。我们必须放弃对其中一种特性的笃信,而这恰恰意味着放弃对上帝的笃信。

有些人可能仍然相信,会有一种超自然的事物能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但它不关心我们,或者它以我们遭受痛苦为乐。这样的人就像莎士比亚的作品《李尔王》中的人物所说的那样:“我们之于神灵,就像苍蝇之于孩童,后者随时可取我们性命,并以此为乐。”但是以杀人为乐的事物,或冷漠无情地看着人类遭受痛苦而无动于衷,这样的事物不是上帝,而更像一个魔鬼。

或者有人可能相信有一种超自然的事物因世界上的痛苦而惊呼,但是它像我们人类一样,也无力阻止痛苦发生。 那也不是上帝。我们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当然,如果某种事物能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整个世界,那么它稍微调整一下这个世界的某个部分应该很容易。因此,如果这个神灵不能消除苦难,它就不是上帝。

当然,宗教辩护者曾经用各种方式尝试解释这个难题。标准的做法是声称:上帝当然能消除苦难,也想消除苦难,但是他需要完成其他事情,而完成这些事情需要苦难存在。举例来说,他们说上帝赐予人类以自由,所以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崇拜他,或不崇拜他。但是如果我们真正地自由了,我们就有能力作恶了,不仅仅只做善事了。很遗憾,我们误用了我们的自由,我们选择了彼此屠戮或彼此折磨,那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恶事发生的缘故。这不是上帝的过错,是我们自己的过错。这就是恶的“自由意志论”。

但是这个理论不堪一击。除了人类造就出来的恶,还有其他的恶。谁应该对地震负责呢?地震(不用说其他的十几种自然灾害)给无辜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但是地震与自由意志一点关系都没有。自由意志论从另一个角度上也说不过去。上帝在创造我们人类时,一定已经知道人类会误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因为他是全知的嘛。他一定能预见到,如果给了我们自由的驾驭权,人类就会在世界上到处造就仇恨、暴力、欺骗和残酷。如果他知道必定会发生这个结果,但还是创造了我们和我们的自由意志,那么,上帝就应该为这一切后果负责任。

有人给出了另一种理论解释。他们说,苦难是在考验我们,教育我们要谦卑。就像《圣经》中的约伯,我们的忠诚正在经受考验,考验的目的是教育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渺小,而上帝是多么的伟大。但是这很荒谬。想象一下,有一个婴儿一降生就带有一种可怕的疾病,在遭受了6个月的痛苦之后抽搐而死。假设其父母和亲人确实在学着变得谦卑,但这种教育是让一个孩子死亡,这合理吗?充满爱心的上帝会拿孩子当作试验品来展示某种教育吗?这个理论不比自由意志论好多少。

为对宗教信仰者完全公平,我们想想另外一个观点。他们说遭受苦难的无辜的人会得到上帝的奖赏,那就是上帝在天堂中赐予他无法想象的祝福,这就弥补了他所遭受的苦难。是这样吗?假设一个孩子痛苦而死,后来在伊甸园获得奖赏。这就真正给了上帝首先折磨孩子的权力吗?这能证明上帝是慈爱的吗?如果你不是很清楚这些答案,那么就把同样的标准适用于人类父母身上。这里是一个父亲(人类的),他毒打、谩骂孩子,但是他说他有理由这么做。他要教会其孩子谦卑、服从自己。此外,在无情地毒打了孩子之后,他给这个孩子一些奖赏,那就是玩具、巧克力和一个假期。毒打是合理的吗?凡是有公正感的人都不会认可这一点。如果人类父母的这种行为是残暴的、恶毒的,那么上帝做出的同样行为也应该是残暴的、恶毒的。

宗教家在捞救命稻草。在面对我们周围比比皆是的苦难时,没有什么办法让人继续相信有全能、仁慈的上帝。合理的结论,不是“有一个全能但是冷酷的上帝”,也不是“有一个慈爱但是无能为力的上帝”,而是“根本没有上帝存在”。有些事件的发生其实就是悲剧。没有人在幕后操纵,没有人事先做了规划,也没有人要教育你。没有上帝存在。


批判性思考题

1.本文描述了哪两种恶? 
2.上帝的两个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 
3.本文描述了有神论者(信奉神灵的人们)面临的一个两难问题,这个问题是由恶的存在导致的。这个问题的两个对立面是什么? 
4.反驳者说,如果我们接受了两难问题的某一个方面,那么就放弃了对上帝的笃信。为什么?你同意他的这个观点吗? 
5.按照本文的说法,为什么我们的自由意志不能解释恶? 
6.如果上帝想教育我们不要看重今生今世和这个世界的一切,而要注重来世,他怎样给我们教诲?他非要我们受苦不可吗? 


是的:调和者
“品德与满足”

在每个社会和每个时代,都有人信上帝,也有人不信上帝。这个比例时刻在变化,有时信上帝的人占大多数,有时不信上帝的人占上风,但是这种分歧总是存在。虽然我不能拿出证据来做证明,但是我还是相信如下的观点:在穴居时代,当古人晚上围坐在篝火边上取暖的时候,就会有人表示对神圣造物主的信仰,而其他人则嘲笑这种原始迷信。

这种争辩不仅是人类境遇的一部分,而且这种不同意见的起因也是普遍而永恒的。一部分人确信上帝的存在,他们被周围世界的神奇或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所说服。其他人否认上帝存在,因为他们说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毛病。他们每年都看见灾难——洪水、火灾、饥荒、地震——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他们相信一个名副其实的上帝不会创造出这么混乱、人人劳累奔波的世界,在他们看来,这些灾难似乎与对英明造物主的信仰完全不相容。因此,争论一直在继续。

我并不是要用这些评论终结这场辩论,但是我真诚地要求作为读者的你认真思考自己应该相信哪一边,尤其是要求你公平地衡量那些所谓的反对上帝的证据。没有信仰的人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们抱怨这个世界的痛苦和苦难,似乎他们能把这些苦难都消除掉。他们说,如果让他们来重建这个世界,他们就会消除我们现在所遭受的所有苦难。但是他们很短视,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痛苦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让我们成为人类所必需的部分。

这是宿命论吗?是我们屡遭重创、灰心丧气后无奈的屈从吗?不是。我的论点是肯定生命的,是祈求人的尊严。我要说的是,痛苦和奋斗,甚至是损失,对于“让男人和女人实现他们真正的人性”来说,都是必需的。一个个体人所能造就的最大的“善”就是“品德”。坚强的意志,坚定地接受真理,追求进步和成功的决心,超越平凡和渺小,最重要的是,鄙视自怜——这些美德在所有时代都被认为是品德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一种成熟性格所具有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不能构成一个人的全部,但它们是坚固的构架,没有这个构架,别的东西就无法成型,也不能持久。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品德,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同程度的品德。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可靠些、更坚定些、更负责任些。有些人是你在危难的时候想有他在你身边的朋友,比如说当你在森林中迷路或困在救生船上的时候。毫无疑问,你也知道在困难的时候非常不需要某种朋友。但是品德不仅仅在危难的时候才有价值。在其他时候,我们也喜欢并尊敬诚信、稳健的人,我们相信他们、敬仰他们并努力效仿他们。实际上,他们代表了人性的理想模式——充分发挥自己,自主自治,个性强烈。这些完美的人是怎样获得品德的?你怎样才能把这些品德慢慢灌输到你成长中的孩子身上?只有一个办法:一个人必须直面挑战并战胜它们。他必须通过艰难的考验,在考验中聚集起全部的个人资源,发现他以前没有发现的能力。有时候他必须失败,从失败中学习,然后在下一次的时候不再失败。他必须有广泛的社会体验,因此可以从容地面对新的境遇,满怀信心,因为他曾经战胜过类似的情景。他必须了解挫折、痛苦,知道长期持久的努力可能仍然会遭遇失败,以便他在未来不再被这些感受所左右。因此,遭受苦难是形成品德必不可少的过程。

有些人抱怨生活中的悲剧,说上帝应该消除悲剧,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设想存在一个根本没有苦难的世界:没有人挨饿,没有人摔倒跌伤,没有人切了手指头或折断骨头,没有人患感冒、头疼或其他种类疾病;从来不会阴雨连绵,冲毁庄稼;没有干旱,没有争吵,没有愤怒,没有嫉妒,没有犯罪,最后,没人死亡。这就是理想的世界吗?我不觉得。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认为这就是理想的世界,但是他们在价值观方面大错特错了。他们假定满意或持续的快乐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但是他们错了。充满快乐的世界会放弃最重要的事情。最高的价值是品德,在这样的世界里,没人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品德。必要的挑战没有了。没人会学着去开发自己,去奋斗,去变得有能力,或变得有耐心、有涵养。因为所有欲望都可以得到满足,没人会反思人类社会的制约条件、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没有人会变成一个智者。

稍微思考一下就可以想到很多例子,这些例子都可以充分说明这个普通的观点。亚伯拉罕林肯当然是美国历史上最受爱戴、最受崇拜的人。为什么?因为他有温和、坚强的灵魂。他精彩的连任演说可能是英语语言中对品德最好的表达,但是这些词语和词语背后隐藏的品德,只有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才能得到很好的理解。林肯经历了美国内战。他视察了华盛顿的医院,作出了极其困难的决定,几乎绝望地寻找过能够胜任的联军总司令。除了这些事情,在这几年里,疾病夺去了他小儿子的生命,妻子也变得越来越精神不稳。从1850年代到1865年的林肯照片比文字更好地告诉了我们他的命运。尽管有这些悲剧,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睿智,决定从恶中把善拯救出来。他在1865年写道:

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所有人宽大仁慈;坚持正义,因为上帝让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照顾上战场的男人,照顾他的遗孀,照顾他的孤儿——尽一切努力,在我们本国人民之间,在所有国家之间,实现并珍视一个公正而且持久的和平。

林肯是一个榜样,向我们展示了人性所能达到的最好方面。几乎没有人能达到他这个高度,但是所有人都可以向他树立的标准努力。不是他的智力,甚至不是他的激情,而是他的品德,在多年来一直闪耀着光辉。如果他未曾面对、战胜过那些让人痛彻心灵的挑战,他的这种品德就不会存在。

与林肯完全相反的是,有些人过着安逸放纵的生活。他们或他们的父母很有钱,住在豪宅里,开着豪车,挥金如土,对他人颐指气使。在我的经验看来,来自这样背景的人都被宠坏了。在表面之下,他们傲慢、敏感、极度厌世。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有时候他们不仅缺乏品德,还缺乏所有的道德价值观。几年前在纽约市中央花园中扼死女朋友的年轻人,现在去了私立学校,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是他从来不知道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请理解,我不是要劝说你相信所有的受苦都是好的,也不是在倡导“痛苦就是考验”这个流行的观点,不是在说,当发生坏事的时候,上帝将观察我们的品德是否能坚持住,是否能对上帝保持忠诚。“考验”说预设了上帝疑心重,而且残忍,预设了在接受考验之前我们就已经有了品德这一特性。我相信这两个假定都是错误的。痛苦不是一个考验,而是一个机会。苦难让一个人有机会成长、学习并变得更加强大。在努力坚持、重建或寻找目标的过程中,一个人会在内心看到清晰的愿景,看到生活的重心,这些他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这将有助于塑造他的品德。如此,痛苦就是一件复杂、微妙的礼物。它本身不是善,但是它能造就真正的人的生活。

此外,它只是一个机会,而不是保证,善用这个机会的决定权在我们。我们必须选择面对挑战,与挑战搏斗,尽我们最大努力,这样才能成长并达到新的高度。它是个礼物,但我们必须有勇气去使用它。品德不像眼睛的颜色、染了色的头发那样是可见的特性,它不是天生的,也不容易获得。一个人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艰苦磨难才能形成真正的品德。它是人生经历的产物,没有经历就不会存在。因此,一个没有痛苦或苦难的世界里也就没有强壮、精干的男人或女人。我相信,能产生品德的世界一定比只有满足的世界更有价值。

批判性思考题

1、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用什么证据反对上帝的存在? 
2,按照本文的说法,一个人怎样获得品德?如果上帝是万能的,他为什么不简单地创造出一出生就有品德的人类? 
3.调和者说,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在价值观方面犯了个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 
4.你赞同本文的观点“没有苦难的世界就没有吸引力”吗?你更愿意生活在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还是我们的这个世界? 
5.什么是恶的“考验说”?调和者的上帝痛苦规划理论和考验说之间有没有区别?如果有区别,区别是什么? 
6.你认为上帝在创造癌症和地震的时候也是善良、仁慈的吗?巨大的痛苦与信奉充满爱心的、全能的上帝之间是相容的吗? 



思考方法和技巧
持续性的信念

每个人都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过法庭审判的内容。有时会安排一个律师来质疑一个证人,寻找他所陈述情形中的不相符之处。举例来说,证人史密斯可能会说他在周四那天遇见了布朗。“但是请等一下,”律师会问,“布朗周四天在纽约,但是上周你说你在迈阿密一直待到周五,所以你不可能在周四天碰见布朗。”换句话说,证人给出了彼此矛盾的陈述。他说他在周四那天(在纽约)遇见了布朗,还说他在迈阿密待到了周五。所以他要么在遇见过布朗这一说法上撒了谎,要么在迈阿密待到周五这件事上说了谎。律师要在个人陈述中寻找彼此不相容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能有力地证明这个证人没有说实话。如果两个陈述不可能同时为真,就彼此不相容。举个例子来看,(1)“我周四全天都待在迈阿密”和(2)“我周四全天都待在纽约”是彼此矛盾的。如果其中一个是真的,另一个必定是假的。下面的各对陈述也是彼此不相容的,也就是说,(1)和(2)是彼此矛盾的。

(1)布朗高6英尺以上;
(2)布朗高6英尺以下。
(1)格林是单身;
(2)格林和妻子生活在一起。
(1)布莱克是狂热的网球爱好者;
(2)布莱克从不喜欢打网球。
(1)怀特是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2)怀特反对政治权力方面的平等。

在每种情况下,如果(1)是真的,那么(2)必定是假的;或者如果(2)是真的,那么(1)必定是假的。在日常用语中,我们可以说(1) 和(2)是矛盾的,声称这两个说法的那个男人是自相矛盾的。(在逻辑学上,矛盾这个词语是狭义的。如果两个说法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话,它们才是矛盾的。但在这里,我们没必要考虑得那么全面。)

相容性和不相容性在哲学上很重要,与它们在法庭上很重要一样。如果你对于上帝、人性或者社会的两种观点彼此不相符,那其中一种观点一定是错误的。所以,在回答重要问题时,哲学家会煞费苦心地消除答案中的不相容性或矛盾之处。最常见的批评哲学理论的方法,就是向人们展示这种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这正是“上帝存在论”的反对者想要做的,他们声称判断(1)“上帝存在”和判断(2)“发生了恶”是彼此不相容的。如果其中一个为真,另一个必定为假。很明显,,(2)是真的,所以(1)一定是假的。相比之下,调和者努力证明这两个判断是彼此相容的,而不是彼此排斥的。之所以相容,是因为一个充满爱心的、全能的上帝可能想让恶发生,这是个让我们锻造自己品德的机会,而品德是我们拥有的最具价值的东西。


理解这个两难问题
反对者还是调和者?

一个调和者相信,恶可以与上帝的存在调和在一起,反对者就认为这不可能。换话说,调和者说我们可以信奉上帝并同时意识到世界上的恶,而反对者认为上帝和恶不能同时存在,因为这彼此矛盾。此外,反对者认为,因为恶明显是存在着的,所以上帝是不存在的。

所以,本部分的问题就是“上帝和恶可以调和、相容吗”。我们能同时相信两者都存在吗?有什么可以解释为什么上帝创造了恶?调和者在此坚持认为上帝可以允许恶存在,因为恶可以让人们实现最大的善,也就是形成品德。我们可以承认世界上发生了恶,但也要相信上帝还在爱我们,因为恶是变相的祝福,它使得成长和成熟成为可能。遭受苦难是一种必要的恶。调和者说,没有恶的世界实际上不如现在的这个世界好,所以目前的这个世界是上帝施爱行为的一个结果。

反对者声称让无辜的人们受苦不是施爱的行为。更大的善可能要求产生一些不便,也许要求有一点痛苦,但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看到的千奇百怪、巨大的恶无论如何不能认为是合理的。信奉上帝和信奉恶彼此矛盾。

反对者认为这个问题就像有些人所问的一个荒谬问题“一种无所不能的力量碰上一个不可能移动的物体,会有什么结果”一样。能发生的事情只能是其一:要么这个力不是无所不能的,要么这个物体不是不可移动的,它们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宇宙中。如果这种力确实是万能的,那么这个物体就不会是无法移动的,反之亦然。说某种力是无法抗拒的,就等于说没有什么物体不能移动。因此,你不能同时相信两者。

但是调和者说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心理学上的问题。上帝能在爱我们的同时让我们受苦吗?上帝让恶发生,动机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受苦,他能从中获得什么?对此可能有多种答案。调和者说上帝的目的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去树立品德。这在心理上和道德上说得通吗?调和者认为这说得通。

关键的问题是,彼此是否相容。你的各种信念彼此可以相互支持吗?还是你在此时给出一个说法,在彼时给出另一个相反的说法?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各自可能都有彼此不相容的各种信念。反对者声称有神论者对上帝和恶的信奉是彼此不相容的。但是一个有神论者可能说,无神论者信奉科学规律和世界的和谐,与他认为“并没有什么上帝来创造这种秩序”之间是彼此不相容的。

在人们的个性和行为中也有类似的冲突。有些男人虽然当了家长,但和父母在一起时,其行为却像个离不开爹娘的孩子;和女朋友在一起时,又像个老练而又自信的花花公子;在工作的时候又像个规规矩矩的机器。哪个是这个人的本来面目?大部分人努力去整合自己的个性,来决定哪些基本态度构成了“真正的自我”。哲学家努力整合自己的各种信仰,这些信仰是一个人个性的重要部分。


反对者

1.没有什么可以解释创造一个“让无辜的人遭受苦难”的世界的合理性。
2.即便苦难可以造就品德(这个说法是可疑的),品德也不足以弥补痛苦和苦难所带来的代价。
3.宇宙不是为我们而存在的,某些方面它有利于人,另一些方面又有害于人,但宇宙对此根本不关心。
4.调和者在情感上依赖关于上帝的观念,他们会相信并依据不合逻辑的事情来支持这个观点。

调和者

5.苦难是可怕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它能让我们活得更像人。
6.上帝对我们期望很多,我们不应该认为他把我们当作脆弱的孩子。
7.充满挑战和自我实现的人生比充满快乐的舒适生活更好。
8.上帝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谜,我们应该理解他为什么允许人们去受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着》读后感
人生得与失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里的好词好句
与上帝对话(诗文)
《鼠疫》试论
人们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