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第一篇《nature》,居然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写出来的

今天的主人公是徐寿,字雪邨,号生元,1818年生于江苏无锡。

徐寿

看这照片,可能大家都觉得就是一个老头啊,怎么可能发文章到顶尖的《natrue》,而且还是在清朝那个落后的时代,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的传奇。

徐寿自幼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而且爱好广泛,思维活跃,对很多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的话,他可能会是一个没落王朝的官员。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他在参加秀才考试时就失败了。经过反思,他觉得学习八股文实在太没用了,完全提不起兴趣。之后他开始了他开挂一样的人生奇旅。没了束缚,他更肆无忌惮的看杂书,山川、地理、天文、音律无所不看,不仅看,而且对书里面描写的物件自己琢磨,自己制作,居然还做成了。

这就是他制作的一个作品--自鸣钟

在这些过程中,他的动手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开始在县城替人修理乐器。在机缘巧合之下,他被举人华翼纶发现,巧的是当时华翼纶正在为他儿子华蘅芳找伴读。徐寿就去了,华蘅芳比他小15岁,但他们两个都对科技十分感兴趣,见面就觉得相见恨晚。这种感觉可能就跟鲁滨逊在荒岛上看到人,而且还是一个女人的感觉一样吧。他们一起探讨遇到的问题,相互启发。

“徐华”CP

1856年,他两在上海发现了一本书《博物新编》,里面的内容包括了物理、化学、天文、生物,这简直就是专门为他俩而编的。他俩立刻把书买了回去,并按照书上的原理进行实验。做实验需要工具和试剂啊,当时的大清朝可以说是屁都没有。这都难不倒徐寿,毕竟是主角,有主角光环的。没有就自己做,做不出来就去洋人那里买,买不到的就去看。当时他俩在大家的眼中就跟我们现在普通人眼中的网瘾少年一样,都觉得没救了,而且他俩的事迹甚至连朝廷官员都有些耳闻。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大清慌了,第一次被打得这么惨啊,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就好比对面已经六神装了,你还只有一把短剑。于是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开始了。1861年曾国藩开办安庆军械所,这对组合被曾国藩收入囊中,同时被收入囊中的还有徐寿的儿子徐建寅和其他一些学者。

当时外国铁皮船在中国沿海内河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大清只能看着,没有一点办法。

看到这个情况,他们就商量决定先造蒸汽机。可没有图纸没有原材料,怎么造?徐寿凭借对《博物新编》里面内容的理解,加上在洋人船上的实地考察,再加上他的动手能力,蒸汽机硬是被他捯饬出来了。看到这个结果,曾国藩高兴坏了,把他叫来,“徐寿啊,蒸汽机有了,咱们该造轮船了”。1864年,军械所搬到了南京,在徐寿、华蘅芳的主持下,历时三年多,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木质轮船——“黄皓”号诞生。同时他还翻译了关于蒸汽机的专著《汽机发初》。

它长55市尺,排水量45吨,时速12.8公里。这可是历史性的时刻,给当时的朝廷很大的鼓舞。同治皇帝还钦赐牌匾“天下第一巧匠”。

徐寿一球成名,于是被李鸿章、曾国藩叫到了上海,负责江南制造总局的襄办。到任后他根据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提出了四点建议:“译书、采煤炼铁、自造枪炮、操练轮船水师”。曾国藩他们都想尽快出成果,就说了一句:其轮船以外之事,勿邃推广言之。意思就是,老子让你造船,别的事别瞎想。造就造,造给你看!不久,我国第一艘军舰“惠吉号”诞生,接着就是“操江”“测海”“澄庆”“驭远”。

虽然船造了出来,但徐寿心里还是觉得译书为第一,于是他就找了几个同事,翻译了几本书。结果曾国藩看到,这一看,曾国藩就被吸引住了,抓着徐寿的双手:我马上给你建一个翻译馆,好好干。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成立,徐寿召集了傅雅兰、伟列亚力等外国人和华蘅芳、季凤苍、王德钧赵元益及他儿子徐建寅一起翻译。这一干就干了17年,翻译作品13部,其中西方近代化学著作6部63卷,《化学鉴原》《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把西方近代化学引入中国,为近代中国带来第一批化学教材。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他翻译的,而且翻译的特别好。至于怎么好跟日本的翻译一比就知道了。

为了更好的传播近代科学知识,1874年他和传教士傅雅兰开办了上海格致书院,开设矿物、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等专业。这就是如今的上海格致中学。

格致书院

上海格致中学

与此同时,徐寿还筹办了我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刊物始为月刊,后改为季刊,实际出版了7年,介绍了不少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对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1881年,他的一篇文章《考证律吕说》,纠正了著名的伯努利定律,还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这是我国第一篇发表在《Nature》的文章,震惊了整个《Nature》编辑部。

1884年,徐寿在他亲手创建的学校病逝了。

但是他一手培养了自己的儿子徐建寅,继续进行去完成他的理想。

徐寿儿子徐建寅

他的儿子成功研制出了硫酸,结束了中国近代硫酸靠进口的历史(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十分广泛,包括制造肥料、药物、炸药、颜料、 洗涤剂、净化石油、金属冶炼以及染料等)。亲自去欧洲为北洋水师买下了定远和镇远舰,成为甲午战争的主力舰,筹建了保安火药局,结束了中国军队依赖外国火药的历程。

最后,他的儿子也因一次工厂意外事故去世。

在那个苦读四书五经的时代里,在那个通过科考光耀门楣的社会里,徐寿显得格格不入。

他以自己的意志,在晚清为科学摇旗呐喊,促进了了我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撑起了中国近代军工业的半边天。

他和儿子的发明支撑了中国近代多次战争,包括艰难的八年抗日战争。

而他的科技思想、他创办的学校、他翻译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一直到现在都在发挥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震惊西方的大清奇人,中国发《Nature》第一人,他的梦想太疯狂……
中国第一个发《Nature》的竟然是清朝人!被皇帝夸天下第一,他却觉得羞耻.......
他是中国的霍金,把科学带入中国,第一个在Nature发论文的中国人,99%的中国人却没听说过
徐寿:晚清最不应该被忘记的科学巨星,把元素周期表引入中国,沿用至今
大清时代,竟有位中国人在《Naure》杂志发了篇论文
他考不上秀才,倒成科技总设计师,大清未亡就发了第一篇《Nature》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