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西服到中山装

嘉庆年间,张尚义虽有裁缝手艺却难糊口,便在一渔船上帮厨。不料,船翻遇难。他有幸漂泊到日本,在海边靠修补衣服度日。看到洋人穿西服,便趁修补衣服之机,拆开学习,成为做西服的高手。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来了许多洋人,他们穿的大多都是西服。这些红头发的洋人,被当地宁波裁缝便称其为红毛人,而他们自己也被称为红帮裁缝。 

张尚义的儿子张有松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西服店——福昌”西服店,并向宁波同乡广为传授手艺。此时,在中国的大街上,西装成为时尚。不过,在大街上出现了长衫外面罩西装的滑稽穿着。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抓紧创建民国。但首当其冲的是要改变国人的外形,于是清朝的长辫子被剪掉了。红帮裁缝最早根据孙中山的意愿,以日本士官服为原型,设计了早期的中山装。

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他做梦都想中国人有自已的国服。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张尚义的事业传人王才运,提出要改进中山装。王才运采纳西装特点,垫肩、衬夹、夹里,并吸收日本陆军土官服外形,改十粒组扣为七粒组扣,样衣尺寸也是按孙中山的身材裁剪。

孙中山穿上之后拍案叫好,并亲手在样衣图纸上修改,增加了象征含义:七粒组扣改成五粒组扣,象征“五权”,也有五族共和之意;胸前两贴袋的袋盖改为倒山形的笔架式,象征革命需要笔杆子,也表示以文治国。袖口有三颗纽扣,表示三民主义。四个口袋,象征礼义廉耻。中山装背后不开缝,表示国家的统一。立领并紧扣的形式,象征严谨的治国理念。经过孙中山的修改,让服装更具中国文化内涵,这种服装被定名为“中山装”。后来,孙中山穿着这套衣服在上海南京路走了一趟,全上海顿时轰动,厂家纷纷仿制,从此风行起来。

中山装好看、实用、方便、省钱,不像西装那样,除上衣、衬衣外,还要硬领,这些东西多是进口的(当时这些东西多从外国进口),费事费钱。中山装做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在民国十八年制定国民党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八十年代以后,中山装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新世纪,被中国风吹动的中山装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甚至是外国人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服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府井服装店(一)
中国最好的裁缝在上海?
民国服饰合辑,这么穿,才最时尚!
荣昌祥、中山装、奉帮裁缝:中百公司原址的故事
解读民国时期服饰特点
中山装是谁设计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