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才是真的《道德经》,你以前看的都是假的

我们现在看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道德经》呢?当时的《道德经》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对于现在的道德经又是否真的读懂了呢?

《道德经》虽只五千言,但在中华文明、文化史上却占有比肩于儒家一切经典的地位。虽然古今罕有将《道德经》完全读懂的人,但它的许多思想精髓却早已流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华民族心理素质、意识形态、历史文化的谛造者之一。然而它没有像儒家经典那样风光显耀。这除了因文字上的晦涩难懂外,大概就是因为它处处略显“低陋”的文章构织水平以及那要命的几句“玄之又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从古到今、从天子到百姓都难以理解、或难以认同的。

360百科上这样介绍《道德经》:

但我们都错了,我们看了一本“假书”。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50多部失传两千多年的帛书,其中有两张分别抄有《德》和《道》,与我们现在在世面上见到的《道德经》极为相似。

学者们根据这两部帛书成书年代的先后顺序,将它们分别称为帛书《老子》的甲本和乙本,统称为帛书《老子》。经研究发现,帛书《老子》的下葬时间距今2170多年,比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河上公版本的《道德经》约早50年。而且帛书《老子》的成书时间都比下葬时间更早,大致估算一下时间,应比《道德经》至少早100年。

在这之前,历史上广为流传的的《道德经》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河上公版本,一为王弼版本。

河上公版本为道教所尊崇。根据道教相传,汉文帝时有位老人隐居河滨,可谓是真正的隐士,世人号之为河上公,精通《道德经》。汉文帝对老子的《道德经》推崇备至,不仅自己熟读它,还要求王公大臣们都得诵读。但时常会有不懂得地方,所以他常常四处寻访,希望遇到指点迷津的人。后来,文帝听人们都说河上公精通《道德经》的精髓,就派人前去拜访请教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河上公授以《老子章句》二卷。该书分《道经》、《德经》两篇。这样说来,河上公本就和出土的帛书二卷对上了。也就是说,这部经本不叫《道德经》,而是《德》和《道》两卷。

而王弼本是三国时期的王弼注解的版本,也就是所谓的通行本。流传最广,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就是这个版本。

用出土的文物和这个流传最广的版本相对比下来,发现篡改的地方竟然高达700多处!导致原文350多句中有160多句发生了重大改变。

如果说还不知道这两本到底孰真孰假的话,1993年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出土的战国竹简则是为帛书本被篡改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开头的第一句话就被篡改了:

传世版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帛书版本: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妙之门。”

这句话岁改动不是很大,但还是多多少少改变了原来的意思。

但改动也不是胡乱改动,都是有原因的,最大的原因就是避讳当时几位皇帝。毕竟在封建社会,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因为一个字被砍头。

最主要的是为了避讳汉代几位皇帝的名字。

在通行本的《道德经》中,为避讳刘邦、刘恒、刘启、刘勶和刘弗这五个皇帝的名讳:

将全文中的

“邦”全部改成了“国”;

“恒”全部改成了“常”;

“启”全部改成了“开”;

“勶”全部改成了“彻”;

“弗”全部改成了“不” 。

如果说为了避讳,勉强也能理解,毕竟命最重要。但最可气的是帛书本的这句:

传世版本:

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帛书版本:

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古今一字之差,意义完全反过来了!

儒家推崇古礼,提倡古道,效仿先人,而这正是老子所极力反对的。

“五色使人目明”被篡改成了“五色令人目盲”

“大器免成”被篡改为“大器晚成”

“百仞之高,始于足下。”被篡改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唯望唯忽”被篡改成了“惟恍惟惚”。

“我欲不欲,而民自朴”被篡改成了“我无欲,而民自朴”

“牝恒以靓胜牡”,被篡改成“牝常以静胜牡”。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被篡改为“玄牝之门,是谓天根。”

“夫唯不静,故无尤。”被篡改成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被篡改成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被篡改为“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等等等等。

相信没多少人确信有哪一种版本的《道德经》肯定是原汁原味的老子原版《道德经》。

历史上对《道德经》顶礼膜拜者众,起疑发问者稀,敢于挥刀舞剪编织《道德经》者贵!

遗憾的是,《道德经》真本在它问世初期就因为某种神秘或意外的原因受损,使文字顺序完全被打乱!而老子本人或见过《道德经》真本的人俱已不在人世!但庆幸的是,后世的人们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这些文字,并流传至今。

古今中外的高人,谈起这部经典,已经不再是读没读过的问题,而是一生读了多少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00句5000多字有700多处被改动,2500年前的经典名著是伪原创?
对比四版《道德经》,可能你看《道德经》是假的
闻道 识道 悟道 63
老子《道德经》中的 “炊者不立”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在开篇就挖了坑,要是跳进去,就很难参透“道”的真相
历代最重要的《老子》注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