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意义

在致残、致死的心血管疾病中,75%以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尤以冠心病和脑卒中为重,常在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风险。积极进行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人群健康水平。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被称为“传统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其中,年龄、性别、家族史和种族不可改变,其他8种因素均可以改变,即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来说,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合理使用循证药物,才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1、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一级预防中所有预防措施的基石。

1.1 平衡膳食

饮食中,降低钠盐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增加蔬菜、水果、海鱼和谷类纤维素的摄入,可显著降低已知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病率。

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5g以内;增加钾盐摄入,每天钾盐≥4.7 g(含钾多的食物包括桃、香蕉、苹果、西瓜、橘子等水果以及坚果、豆类、海带、木耳、蘑菇、紫菜、瘦肉等)

每天摄入蔬菜300-500 g,水果200-400 g,谷类 250-400 g,胆固醇<300><25 g,每日饮水至少1200="">

1.2 戒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是心肌梗死第二大危险因素;与老年人相比,年轻吸烟者心肌梗死危险可进一步增加4倍。因此,要积极戒烟,避免被动吸烟。戒烟作为唯一能够完全控制的致病因素,是避免心血管疾病死亡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

1.3 规律运动

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降低血压、控制血糖和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危险、有益于延长寿命。每天坚持至少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推荐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快走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每周进行至少2次抗阻训练(如负重训练),每次每种运动重复10-15次。

1.4 控制体重

我国超重和肥胖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青少年;控制超重和肥胖是我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要内容,最根本的方法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超重和肥胖者在6-12个月内减轻体重5% -10%,使体重指数(BMI)维持在18.5-23.9 kg/m2,腰围控制在男性≤90cm、女性≤85cm。(注: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

1.5 心理平衡

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焦虑、抑郁、惊恐、睡眠障碍和强迫思维等。上述症状明显者应接受对症药物治疗,或转至心理疾病专科门诊。

2、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降脂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具有重要作用。

2.1 一般人群健康体检应包括血脂检测。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以上人群至少每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

2.2 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首选他汀类药物。 在LDL-C达标时,非高密度脂蛋白(HDL-C)达标是降脂治疗的次级目标(即LDL-C的目标值加0.78mmol/L)。

3、血糖监测与控制

糖尿病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诊断糖尿病之前,常经历很长一段糖代谢异常时期。心血管损害早在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血糖受损之前就已经发生。因此,对血糖的干预应该提前到糖尿病诊断之前。

3.1 健康人40岁开始每年检查1次空腹血糖。

3.2 积极干预糖耐量异常,首先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平衡膳食和适当体育锻炼。每半年进行1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4、血压监测与控制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研究证实,收缩压从115mmHg开始和心血管风险之间呈连续的正线性关系,且为独立危险因素。

4.1 建议:18岁以上健康成人至少每2年监测血压1次,35岁以上成人至少每1年监测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调整治疗期间每日监测血压至少2次,血压平稳后每周监测血压2次。鼓励家庭自测血压。

4.2 对于没有其他危险的初发高血压患者,均首先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4.3 长期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根据血压水平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4.4 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糖尿病、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和蛋白尿患者至少降至130/80 mmHg以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专栏|心血管疾病如何能够“高枕无忧”?
心血管病防治健康教育
服一种药延长4个月寿命 你会服吗?
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血糖、血脂、血压该如何控制?
六权威机构发布联合提示:三高共管,乐享健康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