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敦化坊记忆
在太原城的东北角,有一个叫敦化坊的村子,据说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明朝初期,晋恭王朱棡正妃长子朱济熺之生母谢太后死后葬于宝山(今卧虎山),并在山下建有祭典灵堂此处后来形成享堂村。为方便前来祭扫的官员、亲眷安顿车马,又在灵堂两侧建有马房,谓之东马房、西马房,久而久之也形成村落。清道光年间,有进士张廷东马房思居别墅”,认为马房名不雅,遂以谐音改村名为东化坊,后演变为敦化坊

太原解放后设敦化坊行政村。1955年以敦化坊为名组建了街办。1961年成立了敦化坊人民公社。周边的一些街道也都以敦化坊命名,如敦化南路、敦化北路、敦化巷、敦化东巷、敦化南巷等。敦化坊派出所在上世纪80年代还在村里办公。1979年敦化坊公社改街道办事处建制至今。人们习惯称这一带为敦化坊地区,附近商铺也有不少以敦化坊冠名。
敦化坊当年有一个建于1957年的综合商场,位于胜利街东头正对大街的丁字口,1963年更名为敦化坊商场。当时涧河路一带东侧还有明渠,商场门前修有一座水泥桥。宽敞的商场东西走向,琳琅满目的柜台南北排列,各种商品满足了附近百姓的生活需求。周边还有饮食、服装、银行、照相等店铺,形成了敦化坊商业区。可惜1988年11月突发一场大火,把敦化坊商场烧成废墟,让附近居民一片唏嘘。

上世纪50年代初,太原市城北规划为重要的工业区。随着工厂的发展壮大,职工和家属人口的增加,急需建设相应的职工住宅,一些大的企业陆续在周边征地建房。1951年经华北兵工局批准,二四七厂开始在敦化坊和享堂地区征购土地兴建宿舍。其中在敦化坊村周边的土地上建了五个宿舍区,即一、二、三、四、五宿舍,成为工厂较大的宿舍区之一。这些宿舍倒时针排列,把敦化坊村围在了中间,其中一、二、三宿舍紧挨着敦化坊村。
1960年春二四七厂按车间科室进行了宿舍大调整,我们家搬到敦化坊宿舍住了三年,自己也从小北门小学转到敦化坊职工子弟小学读书。记得当年这些宿舍基本是坐北朝南的排房,其中有不多的砖瓦房,更多的是砖砌窑洞房。印象中每排七八户十余户不等,分别有一间一门一窗的单间,或一间半及两间一门两窗的套间,每间大约18平米左右,阳面为住房,阴面隔出一个小厨房。宿舍区周围筑有夯土墙。在五宿舍除了排房还建有几栋宿舍楼,格局与小北门东院的苏式楼相似。

住房由工厂根据职工家庭人口进行分配,房间里有工厂配置的一张两屉桌子两只木凳,提供木床或并可领一个铁炉子,供做饭和冬季取暖用。每家墙上一个木制有线喇叭盒子,用来收听广播。住房里没有自来水,没有卫生间,在排房之间空地分片设置有公用自来水龙头和公共厕所。那时做饭取暖主要烧煤糕,打煤糕成为许多家庭必做的事。除了买煤还要买烧土,把煤面和有粘性的黄土掺和在一起,用模具做成一块块坯子。因为住地离取土场近,不少人家就借平车拉烧土。

在一宿舍边有个露天剧场,经常放映一些电影,剧场实际就是个简易舞台的大院子。面朝西的售票窗口经常会张贴一些电影海报,票价好像是五分钱。在这里看过不少电影,特别是战斗故事片,记得有《战斗里成长》《董存瑞》《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万水千山》等。夜幕降临时,宿舍区的老老少少拿着大小不一的凳子陆续进入剧场。开演前播放着翻来覆去的几首乐曲后来知道其中有《步步高》《彩云追月》
敦化坊职工子弟小学位于三宿舍旁边,建于1955年,比小北门小学早一年。北边是平房教室,南边大操场。与小北门小学按一二三排列不同,班级甲乙丙分班,我被分在了三甲班在这里认识了不少新同学有的同学后来在厂里见过,还有的在同学聚会中见过,但也有不少同学分别后再也没见面。那时正是困难时期,记得所发课本、抄本纸张很差许多是再生纸印的,纸面上常能显露出原有的字迹。墨水是用墨水精泡的,字的颜色是藏蓝色。上午还不到放学时间,常常肚子已在咕咕叫了。

记得我们的班主任先后是老王老师和小王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有操着文水乡音的韩老师,有教音乐的刘老师,教体育的吴老师教美术的陆老师。我们除了上课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每周的教室大扫除,同学们从家拿来布子擦桌凳擦玻璃。教室里冬天用火炉子取暖,学校还组织同学们在操场打煤糕。学校西侧有个公共厕所,是个旱厕,每到天暖时,茅蛆满地爬。学校组织同学们在厕所挖蛆蛹每人拿两根棍,从挖开的污土里把蛹一个个夹到纸袋里统一上交,比赛看谁挖得多。

那时宿舍区周围还有不少农田,每当夏季一片绿色,昆虫飞舞,有蜻蜓、蝴蝶、金巴牛。1962年,小学有几个年级改在了位于北河湾的二一五技校上课。二一五技校创办于1953年,1960年改为太原第一工业学校,困难时期学校下马停止招生。工厂利用闲置的教学楼于1961年创办了子弟中学,1963年子弟中学搬入享堂新校址,改名“星火中学”。从宿舍区二一五技校要经过一大片庄稼地,地头有农民凉的粪干,还有为浇地打的深井。再穿过一片铁路宿舍,才能到二一五技校。技校在70年代改成了七一机械厂,现在成了金林佳园住宅区。

进入70年代,职工住房紧张起来,写申请要房子成了大事情。虽然从1969年小北门宿舍拆围墙建简易房开始,工厂先后建了一些新宿舍,毕竟“僧多粥少”出现了抢占住房的事情。工厂为此出台治理措施:对少数抢占住房者执行扣高价房费的规定,按使用面积每月从本人工资中扣除;抢占住房者不得晋升工资、评选先进和提干等等……为解决住平房职工面积不足的困难,工厂采取自建公助的办法,在一些平房周围建简易宿舍。有人也乘机在宿舍区空地上私搭乱建使排房之间原来宽宽的通道渐渐成了“豆芽巷”。

十多年前对敦化坊宿舍区开始了棚户区改造,一栋栋新楼房取代了老旧平房,使这片老住宅区旧貌变新颜,重新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2年10月24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镜头下的十里亭丨这个小镇大片工厂宿舍,还有韶关人所不知的另一面
六安的职工宿舍
华南农业大学到底有多大?
在深圳工厂住集体宿舍的日子:睡下铺得靠关系,冲凉排队
美国留学如何解决住宿问题
搬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