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芝秀:不愿吃苦与情人私奔,晚年落魄做女佣
userphoto

2022.05.19 北京

关注

日色沉缓,欲渡青山。

当生命定格的瞬间,饱经沧桑的的陈芝秀,再次想起了与常书鸿的初次相遇。

那是1924年,盛夏蝉鸣回荡在清凉的杭州湖畔,在姨母的洋房中;16岁的她,认识了长她4岁的常书鸿。

时隔多年,她依旧记得:

夕阳洒下的余晖,轻轻映照在少年的的脸上,暖黄色的光晕,衬得他笑容温和明亮。

她还未开口,只听少年含笑说道:

“我见过你的画,配色极好!”

一瞬间,她有些错愕;被少年夸赞的得意感,与涉世未深的羞涩感,在内心肆意交织;四目相对间,她才知:心间那株柔软的玫瑰,依然轻轻绽放。

一场相思一场灾,情到深处误终身。

谁能想到:这年盛夏如藤蔓疯长的爱情,却谱写出寸寸光阴的意难平。

在曲终人散的戏文中,一切都不复以往;唯有饱经风霜的她,在生命尽头徒留泣不成声的忏悔:我欠你的,却再也回不去了!

【陈芝秀与常书鸿:享誉法国的画坛伉俪】

民国往事,十有九悲。

每每回望陈芝秀与常书鸿的这段往事,总让人生出无限落寞:

如果时光凝滞在那场最美好的相遇,就好了!

可这世间,从来没有如果,每场尘埃落定的遗憾中,都弥漫着厚重的恍若隔世之感。

陈芝秀与常书鸿,曾是享誉西方的画界伉俪。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陈芝秀,自幼喜欢绘画和雕塑;优渥的家庭条件,也为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需要,以至于小小年纪,就在艺术圈崭露头角。

比陈芝秀大四岁的常书鸿,则是满清贵族的后代;同样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他,在17岁时,便成功举办了自己的画展。

一场杭州湖畔的相遇,让两个爱好相似的年轻人,也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门当户对、郎才女貌,这样的感情令双方父母欣慰,没有多久,两人顺利走进了婚姻殿堂。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思想仍旧处于蒙昧低谷;为了追求新式教育,有志青年都选择出国留学;痴爱绘画艺术的常书鸿和陈芝秀,自然也在其中。

两人结婚没多久,常书鸿便获得了公费留学的名额,正式进入法国里昂美术学校学习。

而富家千金陈芝秀也不落后,直接报考了法国高等美术学校的雕塑班。

年纪轻轻的夫妻,一个学习绘画,一个从事雕塑;不管是思想上还是感情上,两个人始终是默契相当、琴瑟和鸣,也以此拥有了“画坛伉俪”的赞誉。

因为两人是中国留法学生中的代表,所以家中时常举办艺术学会。

本就养尊处优的陈芝秀,总是喜欢将自己打扮得漂亮时髦。

她对穿着搭配的审美趋近完美,所以也总被同学们称赞:她的漂亮与优雅,甚至超过了名闻遐迩的徐悲鸿夫人蒋碧薇。

繁华的巴黎,时尚的气息,醉人的风景,本就让陈芝秀无比愉悦;更为幸福的是:没有多久,他们的大女儿常沙娜出生了,夫妻间的关系变得也更加甜蜜。

彼时的法兰西岁月,盛放了陈芝秀对幸福的所有期待;她甚至想:“如果我们可以永远呆在巴黎就好了。”

如果没有那本画册,也许这对伉俪会活成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美好模样。

【平静生活被一本画册打破,感情走向分离】

两人的浪漫时光,终结在一个凛冽的冬日。

那是1936年,法国塞纳河畔的一个旧书摊前。一本名为《敦煌图录》的画册,牢牢吸引了丈夫常书鸿的目光。

书籍呈现了400多幅有关敦煌石窟和雕塑的照片:佛像、人物、故事、传说……豪放自由的线条,极富冲击力的色彩,夸张大胆的表达,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一心学习西方油画艺术的常书鸿,彻底被这些东方传统美学震惊了。

彼时的他才知道:原来在中国遥远的一方,还存在着如此辉煌璀璨的艺术宝库。

这份发现,让他无比庆幸,也无比懊悔!

“倾倒于西洋文化,而且曾非常有自豪感地以蒙巴那斯的画家自居,现在面对祖国的如此悠久的文化历史,真是惭愧之极。”

这是许多年后,常书鸿在文章《铁马叮咚》中,描写自己看到敦煌壁画后的真实感受。

遥远的敦煌文化,彻底湮灭了常书鸿对西方艺术的崇拜;在凛冽的冬日,他似乎听到了来自东方古国的呼唤,那是沙漠尽头的敦煌壁画,对重现天日的万般渴求。

“我要回去,回到真正属于我的地方去。”常书鸿对妻子坚定表态。

这样突如其来的想法,让陈芝秀万分无法理解:巴黎不就是属于丈夫的地方吗?这里有体面的身份,有杰出的成就,有优渥的生活,有甜蜜的时光…这么繁华先进的浪漫都市,还不能满足常书鸿对艺术的追求吗!

所以当常书鸿提出要前往敦煌时,陈芝秀觉得丈夫疯了!

要知道,此时的国家军阀割据、满目疮痍,如果回去,将丢失所有的安稳和幸福。

但陈芝秀的这些理性劝慰,并没有得到丈夫的回心转意。

为了追寻那些神圣的敦煌文化,常书鸿不顾一切,返回了祖国。

直到第二年,陈芝秀担心国内的丈夫,才带着年幼的女儿,回国与丈夫相聚。

但是命运弄人,陈芝秀回国后,七七事变正式爆发。

四处都是战乱和不安,一家三口不得已离开北平,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当然,也因为战争,常书鸿未能得偿所愿踏上“敦煌之旅”,而是在回国后,来到北平国立艺专出任过教授和西画系主任;与妻女相聚后,更是在抗日战争的战火下不断逃亡,从上海、杭州,一路转移至江西、湖南、贵州…这一路朝不保夕的生死考验,可想而知。

在贵阳躲避战乱的时候,一颗燃烧弹落在了两人暂住的宾馆内。

幸好陈芝秀反应敏捷,拉着年幼的女儿钻到了餐桌下,才捡回一条命。

那一天,血肉模糊的场景,被炸残的打杂伙计…这些地狱般的景象,也让陈芝秀的精神遭受了巨大创伤,而这份创伤,也是她与常书鸿感情走向终结的引线。

对陈芝秀来说,从浪漫霓虹的法国,回到衰败动荡的祖国,其中的差距时时刻刻冲击她的内心;而丈夫对敦煌文化的狂热追求,更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忽略。

在朝不保夕的战争年代,富家出身的陈芝秀,不免对丈夫产生了深深的失望。

可是常书鸿并没有感受到妻子内心的变化,而是执着追寻敦煌艺术。

即便自己的女儿需要安稳的成长环境,即便刚刚出生的儿子身体很是羸弱,但常书鸿对艺术的痴爱,远远占据了他对家庭的关注度。

所以常书鸿还是来到了远离城市生活的西北边陲兰州。

这个偏僻的地区,风大、缺水又没有电;从小喜欢繁华都市的陈芝秀一想到兰州,就开始打退堂鼓,眼看丈夫决心已定,陈芝秀只好带着孩子们,跟随他一同前来。

来到兰州才发现:情况远比想象中的还要恶劣。

目光所见是漫天黄沙,昼夜温差之大让人仿佛在挨受冰火酷刑,就连吃顿米饭配蒸肉都成了一个不小的愿望;陈芝秀原本喜爱的咖啡,黄油面包等精致食物,全被又硬又干的面食代替,最重要的是,这个地方蔬菜、肉类极其匮乏。

因为环境恶劣,人们经受的考验也被无限放大。

据一位重病的同事说,他想要被埋在土里,而不是这没有尽头的黄沙中。

这样的恶劣环境,让陈芝秀万分后怕;但她没有想到,丈夫心中那因敦煌燃起的火苗,却是越烧越旺,居然独自搬到了敦煌。

在常书鸿的眼中:窟檐斗拱的鲜艳花纹,隋代窟顶的联珠飞马图案,以及“舞带当风”的盛唐飞天…这些被风沙侵蚀,被岁月划破的东西,都是无价之宝,是他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他对艺术的痴迷和奉献,是让人无比敬仰的。

但这份专注,恰恰也让他忽略了家庭;至此,这对“模范夫妇”便注定再不复往昔恩爱和甜蜜,徒留不理解和互相折磨。

【不愿与丈夫吃苦,选择和情人私奔】

漫天飞舞的黄沙中,陈芝秀也做出过了一生最为懊悔的选择。

倍感孤独的她,万分想要逃离这个人间地狱。

这个念头在陈芝秀遇到赵忠清的时候,强烈到了极点。

那是1945年,敦煌莫高窟来了一个退役军官赵忠清。常书鸿对他很欣赏,便安排他担任敦煌研究所任主任。

这期间,陈芝秀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时常养病在家。常书鸿自知无暇顾及妻子,便托付赵忠清常去家中探望。

因孤独万分煎熬的陈芝秀,将这个年轻英俊的男子当成了困境的救赎;随着两人的相处,一段违背道德的恋情也拉开序幕。

陈芝秀知道:这样的感情是错误的,也或许,她根本不爱这个年轻的男子。

但是,内心被压抑的委屈和孤独,让她迫切寻找一个出路和依靠。

为了挽救自己的错误,也为了逃离这漫天的黄沙,陈芝秀最终做出了那个让她后悔一生的决定:与赵忠清私奔。

陈芝秀一直想离开兰州,去一个繁华的城市生活。她明白常书鸿一定不会同意离婚,所以便和赵忠清,详细策划了这场私奔计划。

她以身体抱恙为借口,提出去医院看病;专注敦煌壁画修复工作的常书鸿,自然是没有时间陪妻子检查身体的,便让赵忠清陪同。

就这样,两人坐着颠簸的汽车,渐行渐远。

直到小徒弟拿来陈芝秀与赵忠清的情书,常书鸿才明白陈芝秀的计划,当即骑马追赶妻子。

却不想,追至玉门关附近,遭遇沙尘暴的席卷,差点就此丧命。

等他再醒来时,才发现:妻子陈芝秀已经登报离婚了。

至此,两人的感情,也画上了意难平的句号!

【错误选择致晚景凄凉,儿子拒绝相认】

陈芝秀和赵忠清私奔后,过得如何呢?

离开偏远沙漠的她,一心想回到繁华摩登的巴黎。

可是没想到,赵忠清原是国民党退伍军人,因为之前种种作为,被抓入狱。

为了养活自己,她只好回到温暖明媚的江南,拿起画笔重新开始;但是,因为对丈夫的背弃,整个绘画圈子开始排斥陈芝秀。

以至于人们提起她,总要加上“抛夫弃子”的形容词。

后来,赵忠清病死狱中,饱受打击的陈芝秀,也无法从事热爱的绘画事业,只能找到一个佣人工作。

单薄的薪水自然无法让陈芝秀维持体面的生活,自此,这个意气风发的才女,最终沦为靠浆洗谋生的女佣。

同样的,没日没夜的工作,食不果腹的生活,令陈芝秀无比后悔曾经的决定。

因为忍不住想念常书鸿和孩子们,她每日都要从零碎的报刊上搜寻他们的消息。

在洗衣为生的那些年里,她知道了丈夫的变化:

自己不告而辞后,常书鸿依旧在洞窟临摹、修复壁画,举办展览,出版画册…

常书鸿画作

这些艰苦的付出,也让常书鸿被人们誉为“敦煌的守护神”。

她也知道:他的身边早就有了“新人”,一个真正懂他爱他支持他的女子。

自从当年不顾一切的离开,她与他便彻底结束了,甚至没有了祈求原谅的资格。

唯一欣慰的,是她的女儿常沙娜,她长大了,也像父亲般留在敦煌,成为了第二代“敦煌守护者”。

经过多方打听,陈芝秀联系上了大女儿常沙娜。

对于母亲的决然离去,女儿以及年幼的儿子,始终是怨恨的。

没有母亲照顾的两人,吃了无数苦头,是备受奚落的可怜孩子。

但是女儿沙娜的恨意,在见到母亲的那刻,却彻底消失了。

她看到了母亲的变化:“失去了漂亮的卷发,变成了一个脸色苍白、头发蓬乱的老太婆…”

这样的凄凉晚景,让常沙娜也释怀了所有的怨怼;为了让母亲生活好一些,她时常偷偷给陈芝秀汇钱。

女儿的原谅令陈芝秀由衷感受到:这充满变故的人生,突然有了些温暖。

可是她背叛家庭、抛弃儿女的做法,却始终没有换来儿子常嘉陵的原谅。

有一次在杭州,常嘉陵与伯母碰到了衣衫褴褛的陈芝秀,当时伯母一再催促常嘉陵上前相认,结果他愤怒地说:“我不认识她,她不是我妈妈!”

低头走路的陈芝秀,并没看到近在咫尺的儿子;以至于这次短暂的擦肩而过后,二人再无相见机会。

在本该安享天伦之乐的年纪,陈芝秀却在凄凉晚年独自挣扎…这样的悲剧结局,最终是自己一手酿造的。

若是能够重来,陈芝秀还会决绝离开吗?

没有人知道答案,就像没有人能够体会她在沙漠的孤独与煎熬。

许多年后,陈芝秀在破旧的房间凄凉去世,直至临终,她仍然呐呐自语,诉说自己对前夫常书鸿以及儿女的亏欠。

她与他的结局,本该是明朗的,可她亲手毁了这一切。

常书鸿与第二任妻子

那么,陈芝秀的离开,是否也让常书鸿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亏欠呢!

据大女儿常沙娜回忆:母亲离开后的很多年,父亲都不愿提及那个名字。

直到1972年,陈芝秀在穷困潦倒中离开人世,彼时的常书鸿正和女儿前往日本参加活动。

犹豫许久,常沙娜还是告诉了父亲这个消息。

听完这些话,常书鸿并没有反应,甚至接下来的漫长飞行中,常书鸿也不再说一句话。

直至飞机快降落时,常沙娜从睡梦中醒来。

看见父亲整个人身体前倾,胳膊支撑在膝盖上,苍老的双手紧紧覆盖着沉默的脸庞。

她想要唤醒父亲,却发现:那遍布皱纹的指缝间,尽是汹涌的眼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妻子抛弃家庭,与学生私奔后沦为女佣,丈夫却续娶贤妻,一生幸福|婚姻|常沙娜|常书鸿
常书鸿-敦煌的守护者
妻子与学生私奔,高调登报离婚,晚年他功成名就,妻子后悔已晚
她出身名门,被爱情冲昏头抛夫弃子,最后连儿子也不认她
常书鸿与陈芝秀一见钟情,20年后她与丈夫同事私奔,晚年悔不当初
民国名媛与军官私奔,晚年沦为佣人想见儿子,儿子怒斥:你不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