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始皇的帝国,虚弱无比
userphoto

2022.09.11 北京

关注

秦朝时候,故楚名将项燕的儿子项梁交游天下到了江东吴中,也就是助伍子胥一逞其复仇之志的春秋故吴之地,即现在的苏州一带,在秦王朝时代,配置于会稽郡的管辖下。为什么来这里,其原因有两点:

第一:项梁亲自动手暗杀了秦政府的一个高官,为了躲避追捕,所以逃到了这天高皇帝远东海之滨——这属于直接原因。

第二:“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好用剑,轻死而易发。”(《汉书·地理志》)那里的老百姓全都是断发文身一言不合就要拔刀子的少数民族好汉,这样的人,最合项梁叔侄的胃口,也最能鼓动他们跟着自己反秦复楚。一句话,以项梁项羽的“反动”游侠身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和革命根据地,实在是在好不过了。

项梁来到吴中后,开始四处结交当地的江湖好汉,他家世显赫,声名远播,兼且豪爽大方,仗义疏才,俨然一副小孟尝的模样,于是江东各地各种各样不安分守己的奇人异士,上至豪杰贤士大夫,下至村夫走卒,正邪两派,黑白两道,无不望风景从,争相要做项梁的小弟。客居吴中的项梁,隐隐成为民间社会的领袖,地方上的头面人物,其影响和势力之大,就连郡县长官都对他另眼相看,成为会稽郡守殷通、吴县县令郑昌的座上客。江东地方上凡有修桥铺路等徭役征发以及丧葬祭祀等公共事务,项梁往往被推选来主持其事。

另据陆贾《楚汉春秋》佚文记载,项梁在此期间还阴养死士九十人,并私铸大钱,用以购置铠甲兵器,秘密准备反秦事宜。请大家留意这条记载,这其中其实已经预示了项氏成功的根源,“死士九十人”说明其有绝对忠诚的核心管理团队,“私铸大钱”则说明其已掌握了吴中铜矿与金融命脉;项氏的发家之路,与汉朝时七国之乱的主导者吴王刘濞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项梁那就是江东的强龙兼地头蛇,明星兼人气王,有什么麻烦事儿,找他就对了,没有摆不平的道理。而这种情况也说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还未来得及将六国之民都打造成只知耕战的顺民。换句话说,商鞅变法造就的“一个强大到极点的政府、一个萎缩到极点的社会以及一群沉默到极点的个人”在江东这片地方从来不曾出现过(注1),或许,在整个江淮新秦地区都没出现过,反正我们从萧何曹参刘邦这些基层秦吏的所作所为,完全看不到这种状态。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秦帝国严苛的官吏考核制度(参见《睡虎地秦简》),或许能让旧秦地的“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荀子 强国》),但对豪强遍地的关东地区来说,一个秦吏想要混得好就必须懂得串联,懂得应付,懂得妥协,懂得变通。

总之,项氏家族才是江东的地下掌权者,而且不仅项梁风光,他年少的侄子项羽同样也吸引了不少粉丝,据说当时有28个武艺高强的江东子弟追随在项羽左右(注2),对他疯狂崇拜,对他忠心耿耿,直到项羽败走乌江的最后时刻,他们仍然不离不弃,无怨无悔,至死不渝。

我这里要说的这一件事儿,是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天下由会稽郡渡过浙江(即钱塘江)去祭祀大禹时,项梁叔侄也带着一伙人跑去看热闹,项梁远远的望见始皇盛大的车马仪仗与秦帝国精锐的步骑警卫,震骇到几乎说不出话来,只见巡游车队足有九九八十一乘“属车”(侍卫们乘的车),之后才是皇帝的“金银车”,饰以赤金,由六匹同色骏马拉动,并配有安车(休息用车)、立车(巡视用车)各五乘,每辆车由四匹同色骏马拉动,五对车驾,分为青红白黑黄五色,代表五个季节(春夏秋冬,以及黄色代表的季夏),十辆车统称“五时副车”,后来张良行刺失败,就是因为误中副车。

项梁跪在地上,张口结舌,震栗失措,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到敌人的可怕与强大,也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这个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的不世帝王,我们到底有没有可能战胜他呢……

正此时,项梁身边突然传来一个冷冷的声音:“彼可取而代也。”

说话的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奇少年项羽,此时项羽刚满23岁,距离他实现这个在当时看来有如天方夜谭般的狂言妄语,不到五年。

项梁大惊失色,一把捂住项羽的嘴,沉声道:“毋妄言,族矣!”(别乱说话,要灭族的!)

项羽心不甘情不愿的闭了嘴,心里暗想:哼,怕什么怕,最后谁灭谁的族还不一定呢?

这个暴风雨来临前的小插曲给了项梁很大的心理冲击——

在此之前,项梁只想把项羽培养成一个出色的将领,为恢复故楚献点勇力即可。而从这一刻,项梁开始对项羽刮目相看:此子志向非凡,看来,要光耀我大楚,光耀我项氏,就靠此子了!!

其实很多人都有志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坚定的志向,这种坚定的志向便是气概,有了这种气概,你就能牢牢盯准一个目标向前,而不会被与志向无关的琐碎事情所干扰。曾国藩就说:“富贵看精神,功名看气概!”人的痛苦与退缩,大多源于身边的琐事;但气压万夫者,必能抵达彼岸。

没想到,项氏叔侄的机会很快就来了,公元前209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决定要找项梁商量一件大事。

两个月前,随着大泽乡的一场大雨,楚人陈胜起兵,天下乱了,短短几十天的功夫,秦帝国在关东的统治已经分崩离析,在各郡各县,刮起了一阵诛杀秦地方官员起兵响应陈胜的时尚风潮,身为会稽郡守的殷通,仿佛也感觉到了刀殂在寻找鱼肉的迹象。

当时,秦帝国军队的主力都在关中咸阳与北方长城,地方军事力量相当虚弱,你看,殷通就连组织起一支军队造反,都要向当地豪杰妥协;甚至秦朝任命的吴县县令郑昌,其实暗地里也是项梁的亲信手下(秦灭后郑昌被项羽封为韩王)。而你要知道,这项梁可是故楚名将之子,杀人流亡至此的。由此亦可见,秦虽然在关东建立了统治,极力推行军功爵与文法吏制度,但远远未能消除六国血缘贵族的影响。特别是在离秦国旧地最远的齐楚之地,齐田氏与楚项氏,都是当地的土霸王(“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而本地秦吏反而被边缘化了。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殷通决定向郑昌学习,不再当任人宰割的鱼肉,他要当宰割别人的刀殂。

而要实现这一点,殷通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与刀殂的领袖项梁与桓楚二人牵起友谊之手,共谱反抗暴秦的辉煌乐章。桓楚也是吴中一大游侠,与项梁齐名,不过当时正因罪逃亡在山泽之中。

至于他原先的主子秦二世胡亥,那只好说声对不起了,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鱼肉之祸就在眼前,哪还管得了那虚无缥缈的“忠心”二字。作为当时响应秦末起义的秦帝国最高级别官员,殷通觉得自己必将拥有一段波澜壮阔的伟大人生,属于我殷通的时代,到来了!

于是,殷通发了张请帖,邀请项梁来会稽郡府做客,说有重大事情商量。

项梁欣然前往。殷通所谓的大事,他用脚趾头想也能猜到——陈胜的春风已经吹遍了江东大地,如今人人都想乘着这股春风干一番大事业,殷通应该也不例外。

——太好了,我这把快刀为斩灭暴秦已磨砺了十好几年,现在终于到了出鞘的时候!

可是项梁一进到会稽郡府,就发现不对劲了,只见郡府内守卫森严,三步一人,五步一岗,这哪里是找他来谈事情,简直就是要逼他乖乖就范嘛!

事已至此,项梁只好硬着头皮走进会客厅,但见殷通具甲持刃,一身戎装会客,看来早有准备。

事到临头,项梁的心却冷静了下来,他对殷通深深一礼,道:“府君大人这么急找我来,所为何事?”

殷通也不绕圈子,回礼后便开门见山道:“今陈胜一起天下皆反,此天亡秦之时也。所谓先发制人,后发则制于人。吾决意举郡起兵,使公及桓楚为左右稗将,共成大业,不知项公意下如何?”

项梁心中一声冷笑,怪不得你如此大费周章招待于我,原来想让我给他打下手!哼,我项梁乃大楚名将项燕之子,威名赫赫,岂能屈居于你这个秦吏之下!再说了,由我领头起兵是复国,而你带头造反却是叛国,名不正言不顺,岂能成事?看来,我还是得帮胡亥那小子清理一下门户,同时清洁一下革命队伍先!

事实上,在秦末大乱之中,秦国政府官员中也多有响应起义者,但除了与起义领袖英布结为姻亲的鄱阳县令吴芮外,其他大多被杀,或者被夺了权,看来东方六国与秦人之仇,实在根深蒂固,殷通便将是这第一个牺牲者。

于是项梁佯作笑意答道:“此计甚善。不过桓楚亡于外,人莫知其处,惟我侄项籍,与楚交往颇深,或知其所在。”

殷通点头道:“令侄既知桓楚行踪,不得不烦他一往,叫楚同来。”

项梁于是出门找来项羽,跟他吩咐几句,让他暗藏利剑守于门外。然后再次进入会客厅,对殷通说:“项籍已在门外,请府君召之,使受命召桓楚。”

“还不快快有请!”

项羽进来了,面不改色,脸带微笑,笑里藏刀。

殷通不疑有他,连忙起身笑脸相迎。两人正要来个历史性的握手,突然,旁边的项梁脸色一变,扯着因紧张而破音的嗓子惊声尖叫:“动手!”

殷通的脑细胞还来不及运转,项羽已迅速拔出怀中藏剑,抢前一步,拔剑一挥,殷通人头已随着一束血箭,飞向半空中。项梁飞身接过人头,与此同时,殷通的剩余部分已轰然倒地,他的灵魂随即飘飞,带着莫名其妙的神色。

整个行刺过程,不超过五秒,这世上高潮的刺激,往往都很短暂,像荆轲刺秦刺了那么久还没刺到,属于没有高潮的举而不射,一点都不刺激。

厅内的几个卫士眼见此景,立刻全体石化,还来不及反抗,已被项羽尽数秒杀,他们的灵魂飘飞,也带着其妙莫名的神色。

趁着项羽杀人的功夫,项梁已找出郡守印绶佩到自己身上,招呼项羽一起大摇大摆走出门外。项羽拎着殷通的人头,边走边大声道:“殷通背秦,不足以为郡守,今已杀之。尔等如有不服者,以此头为令。”

郡府内数百名官兵这才发现出事了,他们冲上去拦住项梁叔侄,连声大呼“刺客”,却只是虚张声势,竟无一人敢上前半步。

一个官兵头目大呼:“怕什么怕,我们有数百人,难道还怕两个匹夫么?”

项羽却一声长笑:“我道有多少人,原来才不过区区数百,笑话!就算尔等来了上千,恐怕也留不下我项籍!”

“大言不惭,杀!”随着一声呐喊,几十个卫士朝项羽冲了过来。

“找死!”项羽一声叱咤,举剑四挥,片刻间立斩10余人,剩下的卫士纷纷倒退。

“果然都是废物,不堪一击!”项羽这么想着,手中宝剑已化作一道青芒,射入敌众之中,在一片惨叫声后,项羽已傲然卓立于府院中央,脚下,伏尸近百,血流成河。

“籍所击杀数十百人”,如果不是史书上真真切切的写着这八个字,谁能相信项羽这如梦幻般的杀人艺术。

整个世界,终于清净了,会稽郡府上上下下,全体自动下半身瘫痪,匍匐在地,颤栗无语。

得,碍事的人全变成了死人,剩下的事儿,就好办了。

项梁于是立刻找来各郡县官吏及地方上各帮派老大,召开造反动员大会。

大家异口同声的表示:没啥好说的,咱们早就想造反了,只是没人带头,而今项公诛杀暴秦酷吏,欲举大计而兴大楚,这正是民心所向天命所归,我等愿共推项公为本郡新任太守,主持大事!

项梁也不客气,当下自任郡守,项羽为副将,并派人持郡守印绶去各县动员征兵,江东子弟本就对项氏叔侄有着近乎狂热的崇拜,一时间望风景从者不计其数,没多久就跑来了数万粉丝,都嚷着要跟项家一起造反。

若是换作陈胜吴广周文之徒,肯定要将这些粉丝照单全收了,对这些暴发户而言,兵者,多多益善也,至于是不是乌合之众,倒不是十分重要,关键要图个气势好吓唬人。然而项氏乃名将之后,熟读兵法久经战阵,深知兵在精不在多的道理——之前陈胜手下周文带了几十万兵冲进函谷关去打咸阳,还不是被秦国名将章邯打了个屁滚尿流么?

再说了,江东之地,地方千里,民近百万计,真要全体大动员,招个十几万大军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不过大家全跑去打仗了,地谁来种,老人小孩谁来养,军队后勤谁来供应,这些都是问题。与陈胜吴广这些暴起大名的平民起义军不同,项氏对于灭亡秦帝国,重建楚政权,可是早有筹备的,这十余年来,他们一直都在考察人物,培养骨干,经营江东(注3)。事实上,他们当初逃亡到这里,也是早就看中了此地的民意基础与后勤基础,而直到项氏败亡的最后一刻,江东都是他们最忠实也最坚强的后方(注4)。

因此,经过一番讨论,数次精挑细选,项梁最终征得精兵八千人。这八千江东子弟,后来成为项羽横扫天下的核心力量,可称扑克牌中的王牌,飞机中的战斗机,说它是楚汉之际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也一点儿都不为过。

可惜,这八千江东子弟,包括项梁项羽在内,最终一个都没有回到他们的故乡,这就是乱世中从军之人的宿命,不成功,便成仁,没有中间道路可走,相信他们若是生在沛县,恐怕不少人是要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

命运啊……

注1:引言部分出自李若晖《《郡县制时代——由权力建构与社会控制论秦至清的社会性质》,《文史哲》,2011年第1期。

注2:当然,这数字也可能是民间的一种传说附会,毕竟中国人自古就有数字崇拜,比如秦朝人尊尚六,什么都要六,搞“六六顺”。而汉朝人喜欢二十八,因为天上有二十八星宿,所以西汉元帝刘奭的渭陵有二十八座陪葬墓,东汉开国有云台二十八将,而项羽有二十八骑,大概也是因为司马迁喜欢28这个幸运数字吧。

注3:纵观秦末乱世的众多起义者,也仅有项氏一族做了这么多准备工作。或许,春秋战国之交楚被吴灭后又成功复国的历史,给了传统贵族项氏巨大的复国信心,所以无论秦变得多么强大,他的信心从未丧失过。

注4:可惜,江东虽富,但地理交通条件不如关中,项羽最后放弃东山再起,恐怕也是觉悟到了这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雄悲歌,项羽乌江边自刎,其实是无奈的选择
释读中国历史124:秦始皇死了,大无赖刘邦和耿直boy项羽登场
项氏叔侄江东起兵:本是将门后,伐秦续祖业!
项梁之猛虎下山
秦朝郡守殷通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反秦立场,项氏叔侄为何非要杀他?
以自己人头为赌注:殷通的烦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