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81年,原军统特务写信争取离休待遇,邓颖超批示:不要亏待了他
userphoto

2023.02.05 河北

关注

1981年,政治局委员邓颖超收到一个前军统人员的信,说他已经年迈,要离开工作岗位,希望办成离休而不是退休。

离休和退休虽仅是一字之差,可待遇相差很大,只有在建国前就已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才能享受离休待遇。

一个军统人员想要给自己争取到中共老干部一样的待遇,在别人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可是邓颖超看信之后,却做了这样的批示:“应该定为离休,不要亏待了人家。”

这个军统人员是谁?曾经干过军统的他,为何能享受中共老干部才能享受的“离休”待遇?他跟邓颖超又有什么交集?

他的名字叫阎锦文,祖籍四川涪陵(今重庆涪陵),1914年出生在江苏江阴。

阎锦文自幼家境贫寒,跟杜月笙一样都是苦出身,受尽了地主乡绅的欺压,左邻右舍也瞧不起他。但是他跟杜月笙一样,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发誓要混出个模样,让家乡父老刮目相看。

正因为这样,阎锦文15岁那年,就离开家乡到上海闯荡。

阎锦文生得身高马大,又有胆量和智慧,还有一副侠义心肠,因此身边很快就聚集了一帮小兄弟,成立了自己的小帮派。

但是在弱肉强食的旧上海,没有靠山是万万不行的,处处受到欺压,分分钟就会被人灭掉。阎锦文在吃过几次亏之后,也想起了找靠山,经过反复选择,选择了杨虎做自己的靠山。

跟上海帮派的大亨黄金荣、杜月笙相比,杨虎的出身要“高贵”得多。

黄金荣不过是法租界的一个巡捕,杜月笙不过是卖水果出身,两人既没有文化,也没有显赫的家世,更没有能搁到台面上的大场面经历。

而杨虎身世显赫,祖父和父亲是当地名流,他受到过高等教育,还学习过军事,是南洋高等警务学堂的高材生。

杨虎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担任过广州非常大总统府参军,蒋介石也追随过孙中山,杨虎和蒋介石早就开始并肩作战。

1916年,杨虎跟蒋介石一起到江阴策反清军,并宣布江阴独立。

陈炯明炮打永丰舰,孙中山蒙难的时候,两人又一起登上永丰舰为孙中山护驾,关系非同寻常。

1927年“四一二政变”发生,蒋介石对共产党人举起屠刀,杨虎在上海“积极配合”,大肆屠杀工人和共产党员,为蒋介石登上民国权力巅峰,立下了“汗马功劳”。

很快,杨虎被任命为上海警备司令,成为上海的土皇帝,连黄金荣、杜月笙都要对杨虎毕恭毕敬、言听计从。

阎锦文攀上杨虎这个最大的靠山,连青帮都要对他刮目相看,敬佩几分,不敢说个不字,不得不说阎锦文很有眼光。

杨虎也曾经野心勃勃,为了培植个人势力,创办了帮会组织兴中学会,跟黄金荣、杜月笙的青帮抗衡。

既然建立帮会,就需要得力助手,杨虎对阎锦文很是欣赏,让他来管理兴中学会。

杨虎是靠屠杀共产党发家的,尝到了反共的甜头,他既然选择蒋介石作为合作伙伴,对共产党人一定是毫不留情。作为杨虎的死党,阎锦文对共产党人也不客气,手上也不可避免地沾沾染上革命者的鲜血。

因为效忠杨虎,紧跟蒋介石,阎锦文很快就飞黄腾达,被任命为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第三警备大队副大队长。而这个稽查处正是军统(后来的保密局)设在上海的公开特务机关,主要职责是维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担任搜捕、屠杀中共和反蒋人士的任务,

既然是军统骨干,肯定欠下了我党的累累血债,新中国成立后肯定会受惩罚。

比如军统干将沈醉就被关进抚顺战犯管理所,直到1960年才被释放。“军统三剑客”之一的周养浩,关押时间更长,直到1975年才被释放出来。

那么,阎锦文凭什么还要离休待遇,还理直气壮地给中央写信?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说阎锦文的上司杨虎。

上面说到,杨虎因为追随蒋介石,得到重用,在上海一手遮天,成为土皇帝,风光一时。要知道上海可是民国最繁华城市,杨虎成为那里的统治者,可谓名利双收。然而好景不长,淞沪之战后,上海沦陷。

杨虎像丧家之犬,卷起铺盖走人,他在杜月笙策划下,化装成商人逃到了香港,后来由香港转飞武汉。此时国民政府已由南京撤到了武汉,打算撤到重庆。

蒋介石见到杨虎后,给他下达了一道命令,让他入川,疏通四川地方势力,为蒋介石到那里铺平道路。

杨虎为国民党迁都重庆做了不少工作,结果蒋介石过河拆桥,因为杨虎离开了上海,没有过去那样的号召力,他便冷落了杨虎。

杨虎有意担任重庆卫戍总司令,蒋介石却把这个位置给了自己的五虎将之一的刘峙。

从此之后,杨虎跟蒋介石面和心不和,渐行渐远。

杨虎本来就不算是蒋介石的门生,是合作关系,不是从属关系,对蒋介石本来就没有什么忠心,完全是以利益为基础。

一旦没有了共同利益,就失去了合作基础。

在重庆期间,杨虎结识了很多朋友,包括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工作的周恩来。周恩来坦荡的胸怀,超人的才华和独到的见解让杨虎折服,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回顾起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自己的表现,杨虎感到惶恐不安,十分内疚。周恩来则非常豁达,他语重心长地劝勉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杨先生是奉蒋介石的命令。我党的政策一贯,那就是不咎既往,对一个人,我们不但要看他的过去和现在,更重要的是看他现在和将来的表现。即使是对于杨先生这样的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我们也一视同仁。'

杨虎听后,深受感动,心理渐渐向共产党靠拢。

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时,杨虎就跟共产党站在了一起,他曾面见戴笠,当面警告他说,如果共产党领袖将会产生严重后果,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1949年,国民党在军事上一败涂地,经济上一团糟,政治上失去人心,杨虎一看蒋家王朝就要灭亡,不打算为其殉葬,开始为自己的前途考虑,要为共产党做点事。

杨虎为共产党做的事,就是营救张澜、罗隆基等民主人士。

众所周知,蒋介石在败退大陆前,曾经在重庆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杨虎城将军和江姐、小萝卜头就是在重庆解放前被军统特务杀害的。

鲜为人知的是,蒋介石在上海解放前,也曾对民主人士下了毒手,先后有十几位爱国民主人士被军统(保密局)特务悄悄逮捕,沉到了黄浦江里。

著名民主人士张澜和罗隆基,竟然也在被处决之列。

张澜,1872年出生于四川南充,他是清末秀才,参加过护路运动,还在国民政府中担任过四川省省长,从1941年开始担任民主同盟主席。

张澜在抗战胜利后,一直在呼唤民主,反对蒋氏独断,有着很高的威望,人称“川北圣人”,是块金字招牌。谁能得到张澜,谁的政府就会增加很高的人气。

毛主席致电周恩来,希望竭尽全力让张澜到北京去,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

蒋介石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希望劝说张澜跟着他去往台湾。可是张澜早就看穿了蒋介石的本来面目,坚决拒绝了对方的请求。

蒋介石恼羞成怒,在1949年5月给毛人凤下了一道密令,要他趁着张澜在上海虹桥疗养院治病之机,将其秘密杀害。

毛人凤立即下令军统上海稽查处将张澜悄悄劫持,然后沉到黄浦江。

罗隆基,生于1896年,江西省吉安人,也是中国著名政治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

罗隆基和张澜一样,呼唤和平,赞成民主,反对内战,跟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当时他人也在上海,也被列入了国民党保密局行刺名单。

中共上海地下党得知张澜、罗隆基即将被特务暗杀,当即便用电台向党中央作了汇报。周恩来想到了杨虎,希望他利用自己的影响,让民主人士化险为夷。

抗战胜利后,杨虎的地位跟当年不能同日而语,职务是国民政府监察委员,一个闲职而已,但作为曾经的上海实权人物,他的门生故旧遍布上海军、警、特各部门,影响力不可小视。

更何况,杨虎的女婿周力行又是上海警备区副司令,还是能办实事的。于是,周恩来让自己曾经的副官,上海地下党的负责人吴克坚前去做杨虎的工作。

当吴克坚把周恩来的指示转告杨虎时,杨虎很是兴奋,他想为共产党立功,正发愁找不着机会。他当场表示:“感谢周先生对我的信任,我保证完成这个任务。 ”

杨虎是个重义气的人,周恩来对他推心置腹,他感到无以为报,停了停他又说:'恩来先生要我办的事,我必须办到。况且张澜先生是川北圣人 ,我素来敬重。救不出张先生,我就不是杨虎了!'

吴克坚进一步问道:“不知道杨先生打算如何营救张、罗二位先生?”

杨虎胸有成竹地说:'我女婿周力行是上海警备司令部副司令,绝对听我调遣,另外,我还有一个得力干将,他对我忠心耿耿,三年前我会见周恩来先生时他就在场,如果他有二心,早就向蒋介石告密了。'

吴克坚

吴克坚问:“不知道杨先生说的是谁?”杨虎自豪地回答:'他是警备司令部缉查处的阎锦文,跟着我已经快20年了 。'

杨虎还说,自己曾经担任上海警备司令,对特务的组织架构,还有杀手的活动规律了如指掌。他估计,计划劫持张澜的八成是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的人,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救张澜,就只有从稽查处那边下功夫。

他把女婿周力行和心腹阎锦文叫到他蟠龙路公馆,给他们下了死命令:“你们务必把张澜、罗隆基救出来,不然的话,就别来见我。”

周力行拍着胸脯说:“岳父大人,我以项上人头担保,保证完成任务。”周力行说这话绝对不是吹牛,稽查处是上海警备司令部的下属单位,稽查处处长何隆庆是他的下级,不能不听他的。

更何况阎锦文的职务是稽查处行动大队的副大队长,暗杀行动必须由他执行,绕不过他。

因此,周阎二人都向杨虎立下军令状,保证救下张、罗二人。

为了掩人耳目,杨虎没有亲自出面,而是让自己的太太田淑君充当营救张澜的联络员。

当时,军统特务把张澜囚禁在虹桥疗养院205号病房,何隆庆派了3名杀手进住张澜的左右隔壁,时刻打算处决张、罗二人。

何隆庆是正职,杀人的事他懒得动手,他自然把任务交给了阎锦文,让他负责处决张、罗二人。

1949年5月上旬,解放军渡江成功,兵临城下,上海解放在即,保密局长给上海站站长刘方雄发电,让他立即行动。

很快阎锦文接到命令:将张澜绑架到船上,运送至吴淞口外秘密沉江,具体行动路线和时间另行通知。

1949年5月24日,解放军杀进上海,战斗到了最后阶段。时间紧急,毛人凤改变了原来的沉江计划,改为由军统特务聂琮、刘克琪二人在疗养院就地刺杀 。

阎锦文没有等到沉江命令,判断情况有变,他先下手为强,在5月24日晚上10点立即驾着上海警备司令部的吉普车,抢在军统特务行动前来到虹桥疗养院,将张罗二人安全接走。

1949年10月1日,张澜登上天安门城楼,站在毛主席身旁出席了开国大典,因营救张、罗二人立下头功的杨虎也受邀请上观礼台,参加了开国大典。

张澜的出席为新中国政府增色不小,而这一切,也离不开阎锦文的功劳。建国后,阎锦文被政府安排在上海公安局工作。张澜不忘对方的救命之恩,每当阎锦文来北京,张澜老先生无论多忙,都要亲自接待,设宴款待,推杯换盏,一醉方休。

后来,阎锦文以上海大中华橡胶厂驻华北机构负责人的身份长驻北京,直到80年代初退休。

在即将退休的时候,他认为自己为新中国也做出了贡献,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跟邓颖超写信,希望自己能享受“离休”待遇。

没想到,邓颖超很快在文件上批示:“阎锦文先生对中国革命有贡献,我们不能忘记,应该让他享受离休干部待遇,不要亏待了他。”

作为周恩来夫人的邓颖超,对阎锦文做出的贡献是了解的,因此才马上做出了这样的批示。共产党人是重感情、讲究承诺的,只要是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的人,无论到什么时候,国家都不会忘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1年原军统特务写信争取享离休待遇,邓颖超批示:不要亏待了他
80年代初,原军统特务要求享受离休待遇,邓颖超批示:不能亏待他
1981年,原军统特务写信争取离休待遇,邓颖超特批:不要亏待了他
1981年,原军统特务写信争取离休待遇,邓颖超批示:不能亏待了他
他是军统特务,建国后要求享受离休待遇,邓颖超:确实不能亏待他!
1983年,原军统特务要求享离休待遇,邓颖超作出批示:不能亏待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