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9年朱镕基自掏腰包买了陈晓萍200多个包子,背后到底有何故事?
userphoto

2023.04.09 北京

关注

1998年3月,朱镕基同志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出任国务院总理。

朱镕基在任的几年正是中国经济从波动走向企稳的关键时期,但不巧的是,他掌舵的这艘大船此时正面临内忧外患。

从90年代中期到后半期的国企情况,用“不太乐观”来形容也不算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很不乐观”。

1997年前后,国有企业系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亏损,总亏损额比1987年增加了12倍,国企亏损面达39%,总利润下降了42%。

当时停工、半停工的企业达总数的40%左右,数以万计的企业发不出工资或不能按时发工资。

全国共有200万家国有和集体企业,大约1.1亿名企业职工,而他们的背后是至少2亿多的老人和孩子,这么大的一个系统如果发生问题,后果不堪想象。

90年代的国企接线员

偏偏1997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并很快波及到日本、韩国,亚洲一片哀鸿,遍地萧条,国际投机商们气势汹汹地盯上了刚刚回归不久的香港,他们磨刀霍霍,大有踏平香江、席卷南中国之势。

现在朱镕基领导的新政府不仅是在和经济规律抢时间,也是在和那些如狼似虎的金融掠夺者们抢时间!

1998年朱镕基刚刚上任就提出了“国企三年脱困”的工作目标,并且当着国务院、各部位同志的面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如果三年国企不能扭亏,我自愿下台!

他看到的国企症结是:不按市场供需规律经营,有些已经被淘汰的落后产能还要拼命扩大生产,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差、价格高,导致一方面仓库里存货堆积如山,另一方面国家还要花大价钱去外国进口,造成严重的浪费。

还有更可气的:有的企业一看生产的东西根本就卖不掉,还真就躺平了,年年巨亏,却一定要国家输血救命,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为此,朱镕基很快领导国务院下属相关部门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行动:重复建设项目全部暂停、过剩产能逐步淘汰、一些实在是救不了的企业果断破产。

再不改革要完蛋!

他的逻辑是:与其把那么多资金投入到重复建设中或者给扶不起来的企业白白输血,不如投到发展基础建设层面,把国内市场拉动起来。

到1998年11月,新增的加工工业项目几乎一个也没过审,上马的都是铁路、公路、农田水利、环保设施、城市建设、电网改造等能推动现有生产能力发挥的项目。

这年他在辽宁考察时给同志们打气说:“只要我们大家按现在的办法共同努力三年,宏观经济环境一定会改善的……只要有市场,企业自然就能重现活力,我的信心就在这个地方。”

1995年,在福州一家规模不小的大酒店做办公室工作的陈晓萍失业了。

其实这次失业也在意料之中:酒店效益不好,门口冷冷清清,已连续好几个月开不出工资,如果企业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只能裁员。

这也不是他们一家公司的情况,全福州起码有上千家企业的问题都差不多:产品/服务卖不出去,企业职工口袋里没钱,更加没有意愿消费,一来一去成了恶性循环。

90年代的福州市区

失业对陈晓萍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从1981年18岁高中毕业以来,她已经在国有企业里干了14年,如今32岁了,除了在办公室做案头工作以外别无所长,再说现在全城的企业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想要找工作谈何容易!

回到家中的陈晓萍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因为在她的意识里国有企业是“铁饭碗”,是不会裁员的,怎么一下子就没有工作了?

不甘心的陈晓萍也曾经找到老东家,希望再给安排工作,但是看到酒店确实有困难,她就再也没去求过人家。

消沉了大半年,性格好强的陈晓萍终于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她打算去市场上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新的机会:与其被动等待安置,不如自力更生,活出个样子。

走街串巷几个月,陈晓萍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北方的饮食文化渐渐“南下”,有许多福州人也喜欢吃北方面食却不擅长制作。

现在福州的早餐市场,除了本地的传统早餐店以外突然冒出了不少包子店、馒头店,这些小店大部分是郊县的农民夫妻进城开的,但由于本小利薄,小作坊的产品质量差、卫生条件不佳。

福州的传统早餐店

恰巧就在这时,陈晓萍又读到了一则题为《杭州风行大包,“麦当劳”望而却步》的新闻,这立马引起了她的好奇心。

当时“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在国内风靡一时,堪称打遍天下无敌手,到底杭州的大包子有怎样的魅力,能够让洋快餐马失前蹄?

陈晓萍买了去杭州的火车票,到杭城多家著名的饭店购买了大量样品,细细品尝和分析,毕竟是办公室出身,她搞分析调研很有一套,很快就带着做包子的经验满载而归。

回到福州的陈晓萍找到了几位在之前单位一起工作,一起失业的好姐妹,把开包子店的想法和大家一通气,众人纷纷觉得这可能是个好机会,于是几个人凑了10万块钱,在福州市广达路上开了一家小店。

这家小店连陈晓萍在内一开始只有7个人,白天一边制作一边售卖,晚上加工馅料,根据陈晓萍总结的经验,包子店要想生意好,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真材实料”。

到了晚上10点左右,福州市的千家万户都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陈晓萍包子铺后面的“车间”里却还是热火朝天的繁忙场面。

制作包子

这也没办法:现在政府、企业都有难处,一群30多岁的女性决心不靠天,不靠地,就靠自己的艰苦努力把生活继续下去。

根据杭州的做法,陈晓萍对包子出品的规格做了明确的要求:皮重、馅重、形状都有标准,一开始的出品她都亲自过目,就连蒸歪了的也不行。

这种“标准化”生产的包子很快一炮而红,广达路的门店外面排起了长龙,不少人吃过她家的包子之后念念不忘,不仅自己成了回头客,还会介绍亲戚朋友前来购买。

最开始的时候,包子店一天卖出去1000个包子,渐渐地增长到10000个以上,不仅做包子的人手扩充了,陈晓萍还专门招聘了一些失业的工人,让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推着推车到附近的社区门口去卖。

除了出门办事,陈晓萍一直都在店里听取大家的改进意见:福州人吃面食好甜,陈晓萍就在杭式包子基础上加以改进。有消费者反映5毛钱的馒头一个吃不饱两个吃不下,他们就生产7毛钱一个的。

随着客户们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包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从一开始的只有肉包、菜包、豆沙包,发展到后来包括奶黄包、叉烧包、紫薯包、三鲜包、八果包,还有一些福州特色点心……

各种各样的包子

陈晓萍她们的工作每天起早贪黑非常辛苦,那些推着推车的外卖人员更是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要出摊:你可以放假,但人家不能不吃早饭啊!

为此,陈晓萍对自己的员工十分用心,除了包三餐之外,2001年时职工每月平均工资都在700多块钱,而当年福州市私企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也就600出头。

这是一个靠勤奋能够产生奇迹的时代:靠着质量和服务创口碑,包子铺的生意日渐红火,员工人数一步步增加到4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和陈晓萍一样的“再就业”人员。

就在陈晓萍喜上眉梢之时,一个意外的打击却让她愁眉不展。

原来福州市计划对广达路进行全面改造,街道两边的店面全部要拆迁,包子铺所在的店面也在拆迁范围之列。

这可让陈晓萍发了愁:倒不是担心产品的销路,而是搬迁找地方要花不少时间,把设备搬过去又要停产好多天,如果搬得远了住在附近的一些员工就不愿意来上班。

当年《焦点访谈》拍摄的包子铺内景

更要命的是,有部分员工的内心觉得搬迁是伤筋动骨的事情,刚刚走上正轨不久的包子铺可能会办不下去,大家的心情十分低落。

就在这时一个好消息传来:福州市针对国企和私企下岗再就业员工展开了“春风行动”,切实解决他们再创业、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1997年1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连续三天的“全国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工作会议”,各省、市、区经贸委员会主任、各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银行各分行行长、劳动厅、商业厅、外经贸厅长、主管劳动和就业保障的副市长全部到会。

朱镕基在会议上讲话,在他的坚持下,这次会议的名称被改成了“全国国有企业职工再就业工作会议”。

他明确要求参会的各方面主管领导一定要把工作精力放在安置国企下岗职工和推动职工再就业上,在政策上真抓实干,积极出台帮扶措施解决再就业人员的实际困难,在舆论上要大力宣传“再就业”。

对于企业,他提出三个要求:在员工没有妥善安置之前不得破产;企业土地出让收入首先要用于员工安置;被兼并的企业要承担责任,确保精简人员再就业之前的生活开支。

在赤峰劳动力市场考察再就业工作情况

这次会议之后,各省、市陆续加大了对国企职工再就业的帮扶力度,这阵“春风”正好吹到了因为搬迁面临困境的包子铺。

这一天福州市总工会的同志找到了陈晓萍,提出可以利用总工会联系面广的优势,通过各基层工会尽快帮陈晓萍找到新的厂房,而且如果需要人手,劳动局还会给她介绍。

这样一来,包子铺不仅搬迁的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还得到了总工会调剂的一批二手设备,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春去秋来,包子铺从一家小店发展成了连锁店,在福州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陈晓萍没有忘记自己的创业艰难,包子铺80%的员工都是下岗再就业人员和残障人士。

在福建省举行的再就业供需见面会上,陈晓萍的公司带着几百斤包子进场,一面招聘下岗人员,一面把刚出笼的包子送给大家品尝,成了会场引人注目的一景。

此时此刻,朱镕基心中依然牵挂着全国成百上千万的下岗职工。1999年1月,国务院再次召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朱镕基在会上说:

“现在政府要抓的事情,政府的主要工作,主要财力,都要放在公共事业和公众利益上,为企业的公平竞争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和有利的环境。”

在新疆看望种棉农民

在这次会议上重点明确了“地方财政要在预算中打足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规范下岗职工劳动关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五大工作要求。

会议结束之后,朱镕基立即启程南下,到南方各省考察职工再就业工作落实情况,当他来到福州,听说这里有个失业女工陈晓萍创业开了包子铺,专门聘用下岗职工再就业时,不由得大感惊喜。

1月19日上午,朱镕基来到陈晓萍的包子铺,向她专门了解了包子铺创业、发展以及过程中福州市、区各级帮扶的相关情况,并鼓励她为再就业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谈着谈着,眼见日头将中,朱总理突然对陈晓萍说:“快中午我们都饿了,听说你的包子味道不错,不给我们尝尝?”

陈晓萍听到这话又是开心,又是忐忑:“没听说总理要在我们店里就餐啊,而且总理跟老百姓吃一样的包子,这合适吗?”

就在她心中思绪百转之际,朱镕基已经快速地清点了随行的人数:“今天人还不少,先来200个包子吧。”

朱镕基在包子铺留影,右一陈晓萍

后厨的大家一听总理要在这里吃午饭的消息,也都倍感欣喜和振奋:总理吃我们的包子,这是多大的肯定和鼓励啊!

这一天,朱镕基一行人在陈晓萍这里总共吃掉了200多个包子,临走时陈晓萍有些手足无措地对总理说:“总理,包子我请大家吃的!”

朱镕基笑笑:“你们创业不容易,我们哪能白吃白喝。”说着又交代秘书:“一定要按实结账,这顿饭钱从我工资里扣。”

陈晓萍的眼睛湿润了:虽然身居高位,但对老百姓没有一点架子,公私分明,不占老百姓一文钱便宜,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总理啊!

在2002年9月的全国再就业工作大会上,朱镕基总理再一次提到了陈晓萍的创业故事,并予以高度肯定,他说:

“她们原来是一些工人,现在变成一个适应市场经济这种新形势下的创业者,我觉得,很值得下岗员工学习和借鉴的……要鼓励更多的像陈晓萍那样的下岗职工,能够自谋出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不断创造出一些新的业绩。”

心系群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企简史27:上世纪90年代初国有中小企业的“民营化”
国企下岗买断职工,企业没给交医保,谁应该负责?
杞人梦语
医院成了马戏团,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有消息称,又开始鼓励国企央企开
1994年通过并于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
#上海头条# 我亲戚曾经在老国企干过,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