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的日本料理店越开越多了

在一家日本料理店和老板聊天,老板是个在日本打拼了20多年的中国人,在东京开了几家料理店,大概是成功了吧,因此回到中国发展,首选的就是在北京开了和东京同名的料理店,为了业务,把东京店的日本厨师长也带到了北京。聊天中,老板感慨北京的日本料理店还不够多,不像香港那样,街面上有很多日本风味、风格的餐馆,上海的日料店也比北京多一些。他不明白北京这样一个超大型的都市,日本料理店怎么会这么少呢?

北京龙寿司的寿司师傅是一位在日本做了五十年寿司的泰斗级人物

经常在外面吃饭,去过不同类型的餐馆,日本料理当然也去过几家,也挺喜欢他们的生鲜出品的,但是关于多少的问题,从来没有想过。在北京卖炒菜的餐馆,大概有4万多家,日料在其中的比例肯定不大。从比例上讲,大概是不多,但是要是和西餐比起来,大概还是多的。

鮨心屋的海胆寿司

在域外美食之中,日本料理大概是最接近中餐味道的了,比西餐多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世界三大美食中餐、法餐、日餐里,中国人最喜欢的当然是本土的吃食了,自身的丰富,相对就要挤压其他,日餐不多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时,日餐进入中国,最早都是开在饭店里,给人的印象是价格高,分量少,吃不饱。当年的中国人还处在追逐油水的年月,便宜的川菜、家常菜当然是首选了,清鲜寡油价格高的日餐当然不会有太大的市场。日餐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在中国的经济形势发展以后,人们手里的钱多了,人们已经过了对油水的追逐年月了,健康的饮食观念逐渐影响了一部分人的饮食选择之后,日本料理店才逐渐增多的。同时呢,日本风味餐馆也开始走出饭店,开到了街市上,开始了它在北京的平民化进程,价格自然也降了许多。

四叶餐厅的金枪鱼腹刺身

这里面大概还有粤菜的一些作用。粤菜进京给人的印象就是高档高价,吃粤菜在北京当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现在粤菜也逐渐平民化了,但是在各种菜系中,粤菜的高档菜还是最多的。粤菜在北京的流行,带来了刺身这个东西,三文鱼、龙虾、象拔蚌等,人们吃多了,眼界也开阔了,知道刺身做得好的还是日本料理,好了,何必绕着弯子在粤菜里吃刺身呢?干脆去日本料理试试看。日料中的刺身种类更多,分类更讲究,装饰上也比粤菜精致多了,于是很大一部分喜欢刺身的人,转身走进了日本料理店。

大德酒场的牛杂锅

最近北京开了许多家日本料理店,有中国人开的,有日本人开的,还有海龟回来开的。这些店的老板普遍认为,根据北京的生活水平,最近的几年里日本料理肯定要在北京流行开来,因此现在是开店的好时机,当然也有趁中国餐饮转型之际,打响品牌、分一杯羹肴的意思在里面。

他们的想法也许是对的。当年香港经济腾飞之初,人们喜欢的是鱼翅捞饭,名贵的鱼翅随着人们手里有了钱,也放下了高贵的身价走进了街巷(当然鱼翅的品质分许多等级,街巷里的鱼翅质量如何另当别论),普罗大众也可以把鱼翅当作午饭了。经济持续发展了一段时间,鱼翅不再新鲜也不再成为可以炫耀的吃食了,日本料理店在香港多了起来,尤其是港九一带,寿司店、拉面馆、料理店一下子冒出了很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饮食的选择就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变化,“衣食足知礼节,仓廪实知荣辱”,持续的有钱了,心态也要从暴发户转向假绅士了,慢慢地也许会变成真绅士。在这种状态下,清鲜健康的日本料理自然会在白领和时尚人群中流行开了。

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表明,传统八大菜系:川鲁粤苏浙闽湘徽,销售额挤入前10的也只有川菜、粤菜、本帮江浙菜三个菜系,日本料理则挤进了前八,排在粤菜、江浙菜之前。资料还提供了这样一个数据:到2016年,北京的日料店已超过1500家。并且,每年还以150家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上海日料店的数量最多,增速更快,2006年到2016年的10年间,已悄然增长了3倍,成为在上海仅次于中餐的第二大餐饮业态。(摘自《中国餐饮报告(白皮书2017)》)

餐桌上的和风

日本料理餐厅数量的增加,高品质店的陆续出现,是目前餐饮转型期出现的新现象,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也许就是一篇餐饮发展趋势的大文章。不过原因的分析不是这篇文章的内容,容得日后有时间再去絮叨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顿上千元的高端日料,难道比中国菜还好吃?
日料PK中国七大菜系,“本地郎”缘何输给“外来和尚”?
晚枫亭日本料理,诱人美图
北京吃饭最贵的地方是哪里?盘点北京四大最贵顶级餐厅
谁说粤菜走不出两广?
上海餐饮的三大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