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女儿也10岁,也只有一次人生,我却陪不了她” 40岁儿科医生崩溃大哭

《人间世》这一部关于医院、医生、病人的纪录片,第一季时就赚足了大家的眼泪,在豆瓣拿下9.6的高分!

第二季在今年1月回归,仍然维持高水准,豆瓣上评分依旧高达9.6!网友们是一边哭一边看,看完就打出了五星!

而最新的一期,讲的是ICU的儿科医生,照例把人看哭!

故事的主角,叫朱月钮,今年40岁,当主治医生已经12年了。

她每天都在跟死神抢孩子的命!

因为进入ICU的孩子,得的都是最急最危险的病:药物中毒爆发性心肌炎、脑肿瘤等急症、重症。

如果抢救不及时,失去的就是一条条脆弱的小生命!

这一集共52分钟,在这短短的52分钟里,剧中播放的内容中,就记录了朱医生救23个孩子的片段。

(我们只是统计了和朱医生实际接触过、露过面的孩子,实际肯定更多)

然而朱医生身上最打动人的,不仅仅是因为她儿科医生的身份,而是:

她还是一个10岁孩子的妈妈!

▲朱医生牵着女儿从医院里走出来

繁重的工作,让朱医生根本没多少时间陪女儿。

她丈夫甚至骂她:“你又不负责教她,你凭什么指责她!”

一面是翻江倒海般的生死,一面是女儿一去不返的童年,身为医生妈妈,朱医生做的选择和平衡,太让人动容。

因为儿科医生的身份,朱医生对女儿的陪伴,远远不及普通工作的妈妈。

而这也导致了很多问题。

▲朱医生一家三口

一是,女儿的学习成绩不断在下降。

朱医生的女儿刚读四年级,在上海的一所小学读书。

不少学生都在准备小升初了,女儿的成绩却不容乐观,这让朱医生处理女儿作业时更加焦躁。

这是朱医生给女儿辅导作业的日常:

“7减5等于多少?”

“等于7。”

“!!!”

朱医生听完,直接冒火,事后还吼着要带她去做核磁共振。

果然,没有一个家长能逃过辅导作业的魔爪。。。

二是,因为女儿,她和丈夫的争吵不断。

朱医生辅导女儿作业不顺利,冲女儿发火,丈夫甚至骂过她:

“你又不负责教她,你凭什么指责她。”

而因为缺席女儿的教育,朱医生被丈夫指责的场景,经常发生。

但这个指责她只能硬生生地接受,因为这是事实。

三是,对女儿的愧疚,与日俱增。

因为忙工作,朱医生甚至会忘了去接女儿。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不得不承认,爸妈对孩子的愧疚就是在这样的日常中一点点累积起来的。

所以,她也想过一整天不上班,或者是早点下班回家,陪陪女儿。

但身为儿科医生,她手下其他的小生命让她丝毫不敢懈怠:“如果我没有及时地诊断,可能就耽误人家了。”

工作和女儿,朱医生无奈地优先选择了工作,最后结果只能是:她对女儿的愧疚,与日俱增。。。

在《人世间》这一集中,朱医生因为工作和家庭的不平衡,产生的愧疚感,在抢救一个跟女儿一样10岁的女孩时,她的情绪达到了最高潮!

这个也是10岁的女孩,得的是急性心肌炎,她要装上一种帮助心脏跳动的机器,才能赢得抢救的时间。

女孩躺在医院病床上,一直害怕地发抖:

装上了机器后,不能说话,就这样一个人掉眼泪:

因为装了这个机器,女孩必须有人24小时守着,朱医生只能接连几天呆在医院,不能回家。

而且因为这个女孩跟自己女儿一样大,朱医生非常急切地想救活她,让她变回正常人!

守女孩的第1天,朱医生一直一直处在紧绷的状态。

只要一有机器在叫,她就慌张地去查看:

她看着一直拜托自己的女孩爸妈,保证说:“我们都会非常非常努力地去做这件事情。”

说到最后完全就是以一个妈妈的口吻说:“希望你女儿也能很快回到学校去......”

正因为同样有一个10岁的女儿,她更能够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

守女孩的第2天,女儿和老公来医院看她,但只是匆匆呆了一会儿。

女儿走之前,她百般啰嗦、完全放不下心:

“回去把一课一练做掉,功课做掉。”

“每天要洗澡,自己洗。”

女儿看她的表情,也完全是舍不得。

但是,朱医生只能留守在医院,去扛别人家孩子的命,看着自己的女儿跑走。

她最后这个寂寥的笑,真的让人心疼。

守女孩的第3天,朱医生终于可以在中午的时候回家睡一下。但在这时候,她却崩溃了。

她想起了之前交代保姆的话:因为这几天可能都回不了家,所以让保姆给女儿做点好吃的!

但她一想到自己能为女儿做的,就只是多嘱咐保姆一句。这份无力感和愧疚感,让她垮了。

她无奈地摇摇头说:“我做得就这么多,做不了什么事情。”

病床上的姑娘,救活康复之后就可以回学校了,但自己的女儿呢?

对女儿的心疼、不舍,让她在镜头前,崩溃大哭:

“我觉得我女儿很可怜,考试都没有人关心她。”

“我女儿也10岁,也四年级,也只有一次人生。”

在人前硬气、救死扶伤的她,一想起女儿,却浑身都是软肋,身为母亲的脆弱,大概是能瞬间把她压垮的。

不过幸好,守了116个小时,4天半后,那个急性心肌炎的女孩终于渡过了危险了!她也可以放松一下,回家陪伴自己的宝贝了。

其实,很多儿科医生是因为喜欢孩子,才选择的儿科。但结果,陪的最少的却是自己的孩子。

朱医生认为自己是没有平衡好事业和家庭,不然她也不会这么愧疚。每个中年女性面临的抉择,她也一样逃不掉。

但朱医生曾半开玩笑地说,她坚持工作,也是为了女儿,她要让女儿看到,人,是要努力才会有回报的。

这应该是她能做到工作和家庭之间,最大地和解了:女儿成为了支撑她坚持工作的重要理由!

她在剧中说:人要努力才有饭吃

不过,也正是因为女儿,朱医生在工作中,流露出更多的母性。

当孩子面对死亡,无助、痛苦时,她把没能给女儿的爱,分给了这些一样可爱,但却要承受痛苦的孩子。

比如这个女孩,亲眼目睹了死亡。

这个女孩在前一天眼睁睁地看到了同房一个孩子的死亡,受到了刺激,心里害怕得不得了,不愿意再呆在医院。

她跟妈妈说:“我情愿在家里疼死,我也不要进去了!”

她本来因为疼得拉不出大号,但在护士跟她说“拉不出就不能走”后,她竟然忍着剧痛拉出了便便。

她一看到朱医生,就兴奋地说:“阿姨,我拉出了,我能走了吗?”

一言一行,都在说着她对死亡无比的恐惧。

朱医生看着这个小姑娘,摸着即将入睡的她,慢慢地跟她说了生与死,就像一个睿智的妈妈在跟女儿说话。

“你很害怕,对不对?看到小朋友很难过,对不对?你不会的,你不会这样的。”

朱医生帮助她了解了死亡:

“你看有的时候,树上的叶子会掉下来,但有的树上,叶子还是长着的。那些掉下来的叶子,是因为它们坏掉了,或者是因为没养分了,所以才掉下来。”

朱医生让她相信自己不会死去:

“但是更多的叶子会长在树上。

你是会长在树上的那个。”

“你是会长在树上的那个。”

这短短一句话,就是朱医生,给这个孩子最大的信念。

其实,在ICU工作很难,特别是还是儿科,能保持这样的耐心和善意,真的让人感动。

朱医生,确确实实让人看到了专属于儿科医生的,爱和付出。

剧中拍到的,朱医生用心对待的,

还有这个一直昏迷的小男孩。

他叫郭海洋,刚到医院时,呕吐、昏迷、说胡话,医生却看不出他究竟生了什么病。

朱医生非常担心,郭海洋是中毒了。

担心下,她去咨询部门的主任,去一步步询问家长。结果真的是因为孩子之前感冒,他们给孩子吃了太多药效相同的药,结果导致了这次的急性药物中毒。

(爸妈营这里再跟爸妈强调一下医生的观点:孩子感冒的时候,不要随便乱给孩子吃太多的药,如果过量,对孩子会有影响!)

郭海洋病好后一段时间,就和爸爸妈妈寄了一大箱礼物给朱医生,还给她写了一封信:亲爱的朱阿姨,谢谢你治好了我的病,我很想你哦。

收到东西和信的朱医生,就笑得跟朵花一样~

这就是她对自己儿科医生这个职业,成就感最高的时刻之一了。

她说:“我还没算白来一趟人世间。”

▲感叹自己没算白来一趟人世间的朱医生

还有比如这个患了脑瘤的小男孩。

这个小男孩患了脑瘤,在放疗的时候,生命垂危,送到了朱医生这里。

孩子的爸妈不忍心,说只要有一线生机,他们都不会放弃。

但很明显,孩子已经没有合适的治疗方案了,再医下去,也只是让孩子徒增痛苦。

面对绝对的死神,朱医生一样束手无策,她只能跟孩子爸妈说:

“赶紧,你陪陪他!”

她直接告诉家长:

“如果没有治疗方案,你浪费的,是每一分钟他的生命”

“他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是数得过来的,也许只有20天,也许15天,你浪费一天,就只有14天了,浪费一天,就只有13天了,永远补不回来的。”

“陪他走完最后一程,他不会那么孤单。”

见惯了生生死死的人,反而是更仁慈的。他们给出的建议,也是最令人感到时间是如此珍贵的。

该救就拼了命救,该留就拼了命留。但该放手,就请把握最后的时间,拼命地珍惜。

这就是朱医生对孩子,对家长最大的善意。

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就是,在这一片对孩子赤裸裸的善意下,同样存在的,是紧张的医患关系、针对医生的死亡威胁等等等等。

身为儿科医生的难,比我们想象的更甚。

第一,有些家长很难沟通

儿科医生要让爸妈们理解孩子的病情,还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很难。如果碰到心急的家长,甚至会被投诉。投诉之后,医生就要不断跟医务处沟通,跟家长协调,甚至还要赔钱、要写保证书,非常麻烦。

▲因为跟某个家长说了这句话,朱医生被投诉了,不过幸好最后跟家长协调好了

第二,儿科医生太少

当前中国儿科医生总数仅为10万人左右,

平均一名医生要服务2000名儿童

儿科医生8个小时要看60~80个病人,甚至更多;

因为待遇差,压力大,

近3年我国儿科医生流失人数为14310人

占儿科医生总数的10.7%。

人手紧缺,可想而知在职的儿科医生压力有多大。

第三,孩子不会表达

儿科也叫【哑科】,因为孩子几乎都不会表达。要在这种情况下诊治,救命,压力巨大。

第四,临床救人和科学研究很难平衡

医生要有足够的论文研究才能去评职称,但儿科医生基本都忙在一线的临床病人上,很少有空闲的时间再去做研究写论文!

但拿不出论文,评不到职称,那作为医生的薪资待遇、职业成就感就大大降低了。。。

最重要的就是,因为这份工作,儿科医生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被大大减少了!

很多儿科医生都跟朱医生一样,对家人,尤其是孩子,充满了愧疚。

而他们对家人的愧疚,就是我们最应该理解和同情的地方。

看完片子,网友评论中的一句话,道破了真相,也直接戳中了泪点,而这也是我们想对朱月钮这样的医生妈妈想说的话:

你的女儿会懂的,

终归有一天她会懂得妈妈的伟大,

救死扶伤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伟大。

总之,祝福所有的儿科医生、护士们,希望爸妈们能多理解这些医生们,也希望所有孩子能无病无灾,健康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杭州女孩美国学当全能妈妈 看看美国医生的育儿理念】
惊呆~爸妈竟用这种方法促娃长高,真的请别再嚯嚯孩子了!
努力活成孩子的榜样,才是平衡家庭和事业最好的方式
40岁儿科医生崩溃大哭:家庭和事业哪有什么平衡,只有牺牲
比孩子看病难更可怕的是,儿科医生正在消失……
儿科医生:女孩想要长高,延迟“初潮时间”很重要!家长要学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