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米芾所提及的【玉蟾蜍】原来是这样

【集伍艺社】发现
与研山砚有关联的配套水盂----玉蟾蜍
山不复见,唯有玉蟾蜍这是米芾丢失了南唐后主研山砚后感叹,在《蜀素帖》中米芾也明确透露啦还有一只玉蟾蜍洗,那么这只与研山同一级别的白玉蟾蜍小水盂会是什么样呢?一直是文人墨客,预探而又止的千年话题。

参照美国博物馆中的一幅描绘宋代米芾的绘画作品

大概勾勒出   也是与南唐后主李煜有染的文房水滴(水盂)------玉蟾蜍   大概情景。


【集伍艺社】也拿出一块北宋白玉蟾蜍水盂, 皆做对比

该水盂二寸有余,一手可握。

该水盂掏膛精致,壁厚浑重中不缺奇巧。

茎叶线条挺拔,果实雕琢饱满,蟾蜍憨厚乖巧余韵画外,五代至北宋特征明显。

相关与蟾蜍水盂有关的资料

砚滴(水盂)形作蟾蜍,典出西汉《西京杂记》。

汉初,春秋时代的晋灵公(前620—前607在位)冢被掘,物多朽坏。

唯有玉蟾蜍一枚,仍润泽如新,大如拳,腹中空,可容水五h合(约125毫升)。

汉景帝之子广川王(前148年一前135年在位)取之,以为书滴。

大概从此“玉蟾蜍”就成为砚滴。水盂的雅称。

唐诗有句,“缀帘金裴翠,赐砚玉蟾蜍。”

宋诗亦有句,“自烧熟火添香兽(兽形火炉), 旋把寒泉注砚蟾。”

还有“砚蜍”、 “铜蟾”、 “金蟾蜍”等雅称,皆由此而来。 

 说起“赐砚玉蟾蜍”,也有出典。南宋周必大《玉堂杂记》載:每当欲立后妃、太子,或任命宰相,

皇帝即召翰林至便殿草诏。御前列有文具,如砚匣、压尺、笔格、水滴(水盂)等等,皆为金器,重约二百两。

草诏毕,随以赐之,这是唐宋时代的惯例。

从而可知,水滴(水盂)、笔格、压尺等等,自古以来皆为不可或缺的文房之宝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漏催水咽玉蟾蜍
米芾研山迷踪(中)
扬之水:书房撷趣
28.米芾《蜀素帖》临摹:便捉蟾蜍共研墨
中华第一美帖:米芾《蜀素帖》(高清大图)
玄中记-晋-郭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