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寓言教学随想

寓言故事在教材中的编排有一定比例,它的教学价值在于依托文本理解故事,跳出故事悟明道理,兼语言与思维二者共同发展。笔者以为,寓言教学若紧扣“学讲故事练表达、悟

明道理练思维”的简约模式便可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一、整体观照,梳理线索

讲故事首先需要整体观照故事,梳理故事线索,从故事的名字开始,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都应整体纳入讲者的视线。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地训练。以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为例,学生初步阅读,整体感知,认识了这位想守株待兔获取财富结果却一无所获的种田人。但仅仅获得这一信息并不能讲好故事。如果细细品读,会发现文中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非常关键: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抓住了这几个词语就抓住了故事的线索,也洞悉了情节的发展———种田人一天在田地里干活偶然得到了一只兔子,就期待每天都有这样的好事,于是整天守候在木桩旁,一天一天等来的结果是田地荒芜,一无所获。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发现这组词语,帮助他们梳理线索,把握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推进,依着线索学讲故事,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丰满故事,直至内化语言,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如此线索的梳理为讲故事、悟寓意提供了帮助。

二、关注过程,讲出韵味

为了学习语言,讲好故事是重要一环。其中讲故事的过程引导至关重要。以《螳螂捕蝉》一课教学为例,学习可以从“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开始。教师应像一位善讲故事的故事大王,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开始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讲好故事,可以采用师生合作讲故事,每一句换一角色的方式,用教师的讲带动学生的讲。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学生自己练讲才练有方向,与同桌合作讲才评有目标。学生讲故事,要经历阅读、思考、理解、语言组织和表达等复杂过程,对于他们来说,这是绝佳的综合性训练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讲故事仅仅停留在课文内容的复述上,那就窄化了依托文本发展语言的空间。课文内容只是承载语言的一种模式,理解它、运用它、超越它才是最终要实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标。所以,教学的核心应该转化为创造性的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最终实现语言的独立运用。学生可发挥想象,诠释自己的理解。

三、锤炼寓意,启迪思考

寓意是寓言故事的灵魂,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反复地说讲故事,内容逐渐烂熟于心,但它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还需细细思忖。仍以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为例,在“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一组词语的梳理之下,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之后,再来感知这组词语的深层价值。学生会顿悟,正是种田人把一天中偶然发生的事件当成每天

都可能发生的必然事件,心存侥幸期望不劳而获,才会有田地荒芜一无所有的惨痛结局。前期的“讲”为此时的“悟”夯实根基,此时的“悟”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再看《螳螂捕蝉》,“故事没讲完,道理没说透,我们来帮他说透:吴王出兵攻打楚国,正如——,正如——,正如——,只顾眼前的利益,却没想到——,后果——。”少年是在用寓言故事的道理智劝吴王,所以故事的寓意一定要学生悟明悟透。我们可以安排充足的时间,借助以上说话训练引导学生讲透道理,让学生既悟道理、又练表达,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少年为什么只讲故事而未讲明道理”制造矛盾冲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境教学,寓言的教学
听课回响
《守株待兔》文本教学解读和学习活动设计
课外阅读课教案
备课参考 | 语文名师曾海玲领衔设计三下第二单元全部内容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