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教宗案例分析题常考的心理学知识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中,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比较难的题型就是案例分析题。碰到案例分析题考生总不知道如何下手,可能背了很多内容,但就是不知道应该练习哪些。这说明大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完全,而且在复习的过程中没有把可能出现在分析题中的内容总结出来。


心理学中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出分析题的,下面我将给大家总结一些,仅供大家参考。


1
记忆与有效地复习
这两块内容很多时候连在一起,比如案例中提到老师总喜欢罚抄,以一罚十或罚百等。这类题目大家就要联想到记忆的效果和记忆的内容性质和数量有关的,而且过度学习是不利的,应该适度学习等。
2
气质


心理学中提到人有四种气质: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那学生也是会有不同的气质类型的,每种气质都有自身的优缺点,老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需要因材施教,就是要针对这些不同气质类型来分析。
例如:甲同学活泼好动、能说会到、反应灵活、爱好交际,他上课时爱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讲。乙同学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强、不好交际,他上课时不爱发言、学习不主动。甲、乙同学分别是什么气质类型?面对二者的不同表现,作为教师,如何使他们扬长避短?
2
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理论
这两个都是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信心,班级中总会存在很多学生缺乏自我效能感,老师就需要去培养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而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体验成功。老师在帮助学生归因时,一般都要归为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即努力。
例如:你班上有学生成绩很不好,他们总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也总觉得老师和同学不喜欢他们,作为他们的老师,你会怎么做?
3
皮格马利翁效应
即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期望效应。意思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如果老师根本对某些学生不管不问,这些学生也就会自暴自弃,没有了学习的动力。
比如:一个班级中,老师总会对成绩好的学生倍加关心,而对于学困生总是爱理不理,还有些老师会劝退这些学生。对于这样老师的行为,请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
4
推荐
美术作品欣赏题是招教考试美术专业试卷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主观题,绝大多数地区的考试都有这种题目,而且所占的分值较高,做题难度也最大,很多考生面对这些题目往往无从下手。所以更应该多了解一些做题技巧和考试范围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几个经常会在案例分析题中提到的一些知识点,但大家还要知道,有些分析题是综合性质的,即会包括几方面的知识,甚至还包括教育学的 相关内容,而不是单独考一方面的内容。所以,大家要先把这些基础知识先理解透彻,这样综合运用起来才会比较顺利,才更容易联系起来。

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5个简答、论述题


一、产生无意注意的条件

客观因素,即刺激本身的特点:

①刺激的强度;②刺激物的对比性;

③新异性; ④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

主观因素,即人本身的状态:

①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②精神状态;③需要和兴趣。

二、产生有意注意的条件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易于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如:课前要预习。

(2)合理组织活动。如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做笔记等。

(3)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外在的刺激和机体的状态(疾病、疲劳、心理状态)等都可能干扰当前活动。

(5)过去知识的影响。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容易理解,有意注意就易维持。

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注意力)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习善于组织自己的注意力

2、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3、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4、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己排除干扰的能力

5、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6、针对学生注意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四、注意规律的应用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 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形式、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引起学生的注意。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首先,要经常地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其次,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最后,运用注意规律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有意注意不能保持太久,教师必须运用注意规律改变教学方法,把课上的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如果人们过分地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困难去成学习任务。

五、观察力的培养

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2.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

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

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5.学会做观察记录;

6.观察后的归纳、总结。

六、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模象直观)的配合。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强度律: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的感知。所以在使用直观教具时,图像刺激大小、音调高低、光线强弱都应适当

差异律:对象和背景差异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开来。教师在绘图制表、制作教具时,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色调、线条粗细、形状、大小等方面有明显差别,使知觉对象重点突出、形象鲜明。

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比精致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教师应多采用活动性教具,使用现代化的视听工具。

组合律: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被人们清晰感知。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时应目的明确,呈现时机适当,间距适当,保持直观映象的整体性。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如果和三种直观形式的优缺点在一起出一个论述题,四个感知规律可以不用回答的详细)

七、如何复习(如何防止遗忘)

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复习多样化;

活动有助于记忆(使之成为活动对象或结果)。

八、简述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识记、保持、回忆是记忆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识记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识记和回忆的中间环节,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检验,通过回忆,还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所识记的内容。

九、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生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十、影响保持(遗忘)的因素

遗忘的进程不仅受到时间和识记材料性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

(1)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数量;

(2)学习程度对保持的影响;(过度学习50%)

(3)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对保持的影响。

(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 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4)识记者的态度。兴趣和需要

十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可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丰富其生活经验,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要注意与现实为依据。

十二、想象力的培养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创造动机;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可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丰富其生活经验,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

(5)正确的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有利于再造想象,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想象。

十三、怎样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①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感

②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知

③充分利用“变式”;变

④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话

⑤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实践

十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2、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主动性;

3.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

4.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5、陶冶创造性人格;有幽默感、求知欲强、进取心强等。

6.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的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十五、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十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十七、意志品质的培养

(1)胸怀大志,确立崇高的理想;

(2)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意志;

(4)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十八、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缺失性需要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需要);

(4)尊重需要; 自尊和受人尊重

成长性需要

(5)求知需要;

(6)审美需要;自然美、艺术美、行为美

(7)自我实现的需要。

2.该理论对教育的意义

(1)学生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学习就会受影响。

(2)教师只有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的需要。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关爱和对学生的尊重。

十九、.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高其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其学习兴趣;

(3)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4)通过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第4 / 6页

(6)通过积极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7)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二十、如何根据不同气质因材施教?

(激发优点,改正缺点)

对于胆汁质的人来说,教育者可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发扬其勇敢进取、不屈不挠的优点,但要控制其乱发脾气,培养自制力;

多血质的人,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应发挥机智、灵敏、兴趣广泛的优点,但要戒浮躁、粗心,防止见异思迁;

黏液质的人,教师可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发扬踏实、顽强、认真的精神,但切忌优柔寡断,培养其生机勃勃的精神;

抑郁质的人,教师可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发扬其细心、坚持的优点,但要克服懦弱、忧郁,培养他们富于交往和富有自信的精神。

二十一、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1.重视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2.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及对学生的教育方式。

3.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教育。

4.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十二、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主要表现在气质上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

3、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

(二).家庭因素(权威、放纵、民主)

(三).儿童早期经验

1.人格发展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富与不幸影响人格的形成。

2、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人格。

3、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四).学校教育因素 (五).社会文化因素

(六).个人主观因素

二十三、影响能力(智力)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与营养(物质基础、自然前提)

(二)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

(三)教育与教学(主导因素)

(四)社会实践

(五)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二十四、能力的培养

1.注重早期家庭教育。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变灌输式为引导式、启发式。正确处理精讲与多练的关系。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培养学生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5 / 6页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和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教师应注重开放性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的不良现状。

5.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知识结构。

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基础知识。

二十五、舒茨提出的三类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舒茨提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有三类:

1、包容需要。希望与别人发生相互作用,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的愿望。

2、控制需要(支配需要)。在权力或权威基础上与别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

3、感情需要。在情感上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论述题部分复习资料
教师必知的七个心理学规律
教师不可不知的八个心理学规律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简答题汇总(二)
课题标题: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