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人为本,打造有温度的殡葬服务

殡葬,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社会文明形态的表现方式,更是对生命的关照与探寻。故殡葬服务必须是有温度的,在实务之外,还要有情感的投射、生死观的塑造。“逝有所安”的目标,是对逝者身心的安顿,也是对生者心灵的抚慰。

以人为本,为殡葬服务注入人文情怀。殡葬服务的温度来自哪里?来自规范化、精细化的工作流程,更来自于提供服务的人。所以,殡葬从业者也被称为“生命的摆渡人”。在具体情境下,他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能给予逝者尊重、生者安慰。每一个生命都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每一个生命都应得到尊重与敬畏,每一次服务都应是人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每一次服务都应是有感情、有温度的服务——这样的认知应该深入殡葬从业者的内心。

打造场景,让生命教育深入人心。依托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殡葬文化展示馆、生命文化教育基地等,消除死亡的神秘性,启发“向死而生”的生命智慧,弘扬尊重生命、厚养礼葬、文明治丧之风。此外,创新生命教育方式,通过体验、讲座、沙龙等,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让更多人感悟生命的意义,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科技助力,让纪念超越物理空间。有句话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在网络空间保存与传扬先人故事、家风家训,在网上祭奠亲人,已广为群众所接受,2022年网络祭扫人次首次超过现场祭扫。随着现代科技应用拓展,3D打印、AI复原、全息人像技术等数字技术和智能产业,通过还原逝者音容笑貌,使逝者与生者的交流更加立体生动。

安宁疗护,延伸拓展生命服务。《“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开展安宁疗护服务。通过安宁疗护,临终者能感受家人和社会的陪伴与支持,完成他的心愿。同时,适时开展哀伤辅导和生命教育,引导临终者和家人相互道爱、道谢、道歉、道别,家人也能勇敢地度过失去亲人的哀伤期。

来源:中国民政,作者:李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出
河北守望天堂的年轻殡葬礼仪师:生命终结要有人送别
他们,守护在生命的终点
湖南殡葬二十五年:从“千篇一律”到11岁女孩的个性化“告别Party”
最好的告别:殡葬社工如何开展“全程陪伴”服务
走近80后的殡葬女礼仪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