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崔佳 | 为什么在讨论之前要让学生独思?

搞清楚一个教学决策背后的底层逻辑,才更愿意在教学中坚守它。

001故事

昨天,有位老师发了一个准备参赛的教学视频给我,我发现主讲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的路径很简单:提出问题—发起讨论。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一琢磨,从提出问题到发起讨论中间丢了一个环节,就是“学生独思”。

为什么独思很重要?我以前只是简简单单的认为独思可以保障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有素材,可是事实并非这么简单。

002 直接讨论的弊端

在《噪声》一书中提到,群体讨论容易出现两种问题:一是,随机差异会被群体放大;二是,可能出现“群体极化”现象。

第一种,随机差异放大现象。是说,在一个讨论群体里,谁先发言、谁后发言、发言的内容、发言的自信程度、谁距离谁近、谁在某人发言的时候笑了或临时出去了一下、谁在发言时接了一个电话都会对群体有影响,而群体内成员的影响会不断放大,最后影响群体讨论的结果。而以上说的那些都仅仅是随机事件。

第二种,群体极化现象。拥有相似观点的人在互相交流之后,他们达成的集体共识会比之前的个人观点更加极端。比如宿舍里4个人都觉得供暖不足很冷,那他们就更容易觉得冷到要去打校长投诉电话;如果几位老师都觉得一个学生在课上非常调皮,那他们共同讨论后对这名学生的态度就会比各自单独对待这位学生的方式更恶劣。

实际上,成员之间彼此认同度高的群体就容易出现观点偏执,这也是群体极化的一种现象。因为彼此太过于认同,所以看不到群体观点之外的观点,甚至不愿意观察或倾听,而形成内部的盲目。

003 独思是解决方案

独思是解决方案。在让学生讨论之前,先进行独思。

首先,人独立思考时会比共同思考时更有效。虽然有可能有些同学独思时遇到困难,似乎拿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方案,但是他也有可能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他可以提出关于待解决的问题,哪些方面自己还有一些疑惑,而这些问题很可能就是讨论的突破口。我们不是常说:一个好问题胜过一个好答案!

其次,独思时,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框架、关键词或问题先简单记录下来。这是防止一经讨论就忘记自己的观点,同时记录也是澄清自己想法的关键操作步骤。

再次,讨论时,学优者、自信者后发言,让有疑问者、不自信的先发言。这是为了防止前者影响后者,让后者不敢再提出疑问或表达自己“浅显”的观点(有时候多是自己对自己的怀疑,其实讨论必然都有意义,至少会做一个提醒)。当然,也要教会学生学会感谢其他人的观点给自己的启发,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讨论生态。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张开嘴巴讨论。

不过可能会产生新问题:如何界定学优者、自信者?是不是一种贴标签现象?随机误差难道真的不可接受么?

但是,无论如何,讨论中以前先独思,这是肯定的!

004 碎碎念

今天没有太阳

阴冷冷的

多喝热水多运动

晚安

好梦

— 教育技术应用实践 —

为教师赋能

崔佳: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特聘副教授

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心理咨询师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项目专家

美编|小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群体极化”现象应引起全社会重视
新传考研:信息茧房、回声室效应与过滤气泡
为什么我们在网络中越来越”沉默'?
为什么我总是人群中的异类? | 如何避免“群体极化”的干扰
交大安泰陈方若院长:面对复杂问题,谨防思维陷阱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